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某肉鸡屠宰加工厂不同环节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采集屠宰前肉鸡泄殖腔、不同环节鸡酮体以及环境等样品,运用无血弯曲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odified charcoal-cefoperazone-deoxycholate agar,CCDA)平板法进行分离纯化,PCR鉴定后,采用K-B法测定6大类14种抗生素耐药情况。PCR检测弯曲菌Ⅰ型整合子、四环素耐药基因tet(O)、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以及弯曲菌gyrA基因第257位碱基的突变情况。结果 细菌分离结果显示170份样品分离到124株弯曲菌(72.95%)。分离株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萘啶酸、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多重耐药率高达100%,其优势耐药谱主要为CTX-CRO-cDA-K-NOR-S-AZM-CIP-TE-NA-E-LEV-ENR-TOB。分离株经PCR扩增未检测到Ⅰ型整合子,所有菌株在gyrA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发生了C-257-T点突变,tet(O)基因和aadE-sat4-aphA-3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0.23%。结论 江苏某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弯曲菌污染及耐药情况比较严重,gyrA基因突变、tet(O)基因及aadE-sat4-aphA-3耐药基因簇的携带,与弯曲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市售鸡肉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耐药特征,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国8个省市的超市或农贸市场随机采集的1 152份鸡肉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鸡肉大肠杆菌的分离率为65.97%;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萘啶酮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甲氧苄啶-新诺明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60%以上;而对加替沙星、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的抗性均低于20%。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为70.53%,其中以8重耐药最多10.26%。结论 大肠杆菌存在区域性耐药差异,并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存在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猪链球菌9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9,SS9)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情况。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15株SS9菌株对9类21种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被检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及林可胺类耐药率都为100%,对四环素及链霉素的耐药率都为93.3%,对头孢类、氯霉素类、阿莫西林、糖肽类以及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所有菌株均耐7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最高可耐16种,其中以8重耐药的菌株数量最多。不同地区SS9分离株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同,健康猪分离株耐药情况较病猪分离株更为严重。100%的菌株具有ermB基因,93.33%的菌株具有tetO基因,表明ermB和tetO分别可能是介导SS9对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 本研究为猪链球菌9型的预防和临床治疗、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红霉素的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从青蛙和草鱼肠道中分离的菌株共122株,使用K-B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红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红霉素耐药株中红霉素抗性基因ereA,ereB,ermA,ermB,ernC,MefA/E,mphA,SAT4的携带情况,并将检测阳性结果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香港海鸥型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28.7%,其中蛙源株耐药率为35.1%,鱼源株耐药率为25.9%。对红霉素耐药的35株菌中,蛙源株ereA基因检出率为30.8%,鱼源株没有检出ereA基因。结论 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蛙源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比鱼源株高,海鸥型菌蛙源株对红霉素产生的耐药性与ereA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偶然分支杆菌耐药性。方法 确定的 2 9株偶然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进行主要抗结核药物作耐药性测定。结果 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 ,对 6种抗结核分支杆菌药单一药敏试验均耐药。 2~ 3种药物联合药敏试验显示低浓度耐药 ,高浓度敏感。结论 建议采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有协同作用的抗结核药进行化疗 ,可望取得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3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了解耐药基因突变和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 108例临床痰标本分离株均做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和传统梯度药敏试验。结果 耐SM (rpsL)、RFP (rpoB)、INH (KatG)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8.5%,68.2%,70.5%,其中,高耐SM,RFP,INH分离株分别为86.5%,89.3%,84.3%;低耐分离株分别为28.5%,16.5%,7.1%。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有密切联系,绝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发生在高耐药株,少部分在低耐药株发生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自贡市临床分离鉴定的2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进行2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孔板阿尔玛蓝测定法(microplate Alamarblue assay,MABA)测试每种药物对每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通过MIC值判断该菌对此种抗生素是否耐药。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大部分抗结核药物耐药,并且对部分药物的耐药存在种间差异。其中脓肿分枝杆菌耐药率达84.6%,鸟分枝杆菌与胞内分枝杆菌分别达53.8%与52.3%,堪萨斯分枝杆菌耐药率最低为38%。结论 对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快速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1992~1996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郑州市1992~1996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总原发耐药率、耐RFP率分别由1992年的41.5%、19.5%降至1996年的29.6%、11.1%。结论 1992~1996年郑州市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率和耐RFP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无症状人群中氟苯尼考耐药海氏肠球菌的耐药性和恶唑烷酮类耐药基因cfr、optrA、poxtA的携带情况。方法 对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的12个村620份粪便样品,用氟苯尼考 (10 mg/L) 肠球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PCR鉴定耐药基因,对poxtA阳性的海氏肠球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分析。结果 共分离获得29株海氏肠球菌。所有海氏肠球菌均对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对氯霉素表现为高耐药率,但未检出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利奈唑胺耐药率为10.3% (3/29)。未检测到携带cfr的海氏肠球菌,optrA和poxtA检出率分别是86.2% (25/29) 和17.2% (5/29)。聚类分析显示,5株poxtA阳性海氏肠球菌属于5种PFGE带型。结论 山东潍坊市农村地区健康人群中,海氏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optrA和poxtA的携带率很高,呈现高度多态性,提示可能存在公共卫生隐患,应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溯源性追踪。方法 应用液相芯片法对分离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筛查,通过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型技术对代表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 480份样品共得到298株沙门氏菌菌株,分离率为20.14%;98.32%的分离菌株携带肠毒素stn基因;96%以上的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岛SPI1、SPI5核心蛋白基因mogA、araB以及菌毛基因;选择实验的沙门氏菌遗传相似性在70%~100%之间,共分为 9个基因型。结论 山东地区屠宰环节猪肉中分离沙门氏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德尔卑、鼠伤寒沙门氏菌占试验菌株的45.9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贵阳市腹泻监测病例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别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特征,为贵阳市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贵阳市4家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432份粪便标本,对其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PFGE分型。结果 43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检出沙门菌35株,检出率为8.10%(35/432),男女检出之比为1.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各季度间沙门菌检出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5株沙门菌分成9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11株(占31.43%)和鼠伤寒沙门菌9株(占25.71%),其次克勒肯威尔沙门菌6株(占17.14%),斯坦利沙门菌3株,德尔卑沙门菌2株,阿贡纳沙门菌、婴儿沙门菌和病牛沙门菌血清型各1株,1株未分型。经XbaⅠ酶切后11株肠炎沙门菌分成8种PFGE型,优势型为JEGX01.CN0007;9株鼠伤寒沙门菌分成9种PFGE型,总体型别呈多样性分布。结论 贵阳市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型别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收集兰州地区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49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电泳分型。结果 腹泻患儿感染沙门菌以夏秋季为主,1~3岁幼儿居多,占59.73%。149株沙门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30.87%和28.19%。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9.87%,多重耐药率为78.52%,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0.95%、76.09%。经PFGE分子分型将肠炎沙门菌分为20个带型,包含2株及以上的带型有6种;鼠伤寒沙门菌分为30个带型,ST1带型包含2株菌。结论 兰州市腹泻患儿中沙门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严重,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带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送检的下呼吸道样本检出的13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3年期间老年病房送检样本共分离出1887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下呼吸道来源1340株,构成比为71.01%。134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3.22%,上升至2020年的82.87%;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7.89%和60.59%,分别上升至2020年的85.22%和84.52%;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6.14%和57.89%分别上升至2020年的87.72%和88.2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38.60%,下降至2020年的15.28%。结论老年病房内下呼吸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较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高度耐药,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环境中沙门菌的分布情况,探讨环境中沙门菌的不同型别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采集动物粪便、生熟肉制品和厨具等各类标本4 488份,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对分离株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从18种标本中共分离出332株沙门菌,分离率为7.40%;分离株分属于3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23.79%)和德尔卑沙门菌(20.18%)。环境中沙门菌对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较严重,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 河南省环境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不同来源的沙门菌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差异;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耐药菌株出现,提示在防控食源性疾病中应关注环境细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和耐药性,为防治Vp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市各大农贸市场3类水产品共273份检测Vp,用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水产品中Vp平均检出率为38.46%,其中甲壳类的检出率为50.96%,贝类为27.12%,鱼类为15.79%,三者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5株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萘啶酸和诺氟沙星100%敏感,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69.52%,有20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上海市售水产品中Vp污染比较严重,药敏结果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肉鸭屠宰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耐药状况以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参照GB 4789.4-2010,从肉鸭屠宰链中分离疑似沙门氏菌,采用双重PCR对疑似菌株进行准确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CLSI标准判定结果;通过PCR检测与沙门氏菌致病性相关的9个基因。结果 343份样品共分离鉴定出99株沙门氏菌,总体分离率为28.86%,宰前、脱毛、掏膛、分割、宰后样品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45.71%、22.68%、24.72%、38.33%、25.81%;分离株共产生了7种血清型,以印第安纳、纽兰和鸭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NAL(91.92%)的耐药率最高,对TET(43.43%)、AMP(42.42%)、SXT(34.34%)、CIP(29.29%)、CRO(27.27%)、GEN(24.24%)、KAN(22.22%)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AMC(9.09%)和MH(6.06%)的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率为47.47%,其中印第安纳、伤寒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较突出;沙门氏菌分离株spvR(94.95%)、avrA(93.94%)、ssaQ(90.91%)、mgtC(87.88%)、sopB(83.84%)、bcfC(80.81%)、siiD(77.78%)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spvB(29.29%)和spvC(11.11%)的携带率较低。结论 肉鸭屠宰生产链容易受到不同血清型、不同耐药特征,且毒力基因携带率高的沙门氏菌污染,相关企业和部门应当在卫生和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17-2020年济南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济南市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利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来自济南市各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的90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酶切电泳图谱导入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0株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90株沙门氏菌可分为27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总数的47.78%和17.78%。PFGE电泳后产生的带型具有多态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带型最为集中;药敏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2.50%,多重耐药率达67.50%。结论 济南地区沙门氏菌具有血清型多样化和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抗生素的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济南地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 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深圳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情况,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3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对7家医院上送的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4 847份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0%。5-10月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峰, 5岁以下儿童和6-17岁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6.2%和5.3%。192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和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另有19株未能分型。77株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中鉴定出20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比分别为33.8%、13.0%和11.7%,另有3株未能分型。4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自2015年开始出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率为50.0%。结论 深圳市腹泻患者的沙门菌感染以17岁以下儿童为主,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期,沙门菌的血清型分散,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是主要的血清型,多重耐药自2015年开始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规范用药并且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近5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分离自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新鲜大便标本的病原菌,用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庆大霉素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腹泻病原菌的纯菌落用VITEKⅡ细菌鉴定仪和微量编码生化反应管鉴定,再以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K-B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5年间共收集到我国16个省市各类腹泻病原菌10881株,包括7个菌属、22个菌种和90个血清型,其中志贺菌7632株(70.14%),弧菌1351株(12.42%),沙门菌981株(9.0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41株(3.13%),气单胞菌302株(2.78%),邻单胞菌269株(2.47%),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0.05%)。志贺菌血清型以B群中的F2a、F4a和F1a为主,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药敏监测显示,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9.7%、92.3%、96.7%、100%和97.7%;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94.0%、97.9%、94.4%、100%和96.4%;气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80.9%、80.0%、92.6%和84.0%;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差;弧菌对所测抗生素敏感性(氨苄西林除外)均较好。结论我国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弧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该覆盖这些病原,靶向治疗应该考虑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