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意识及行为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0年2月15-22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来到、返回或居住在江苏省≥15岁居民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在疫情期间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与防护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2月6日间通过网络问卷对广东省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出行与口罩防护、消毒防护、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知识认知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广东省居民1 367人进行调查,以汕头市居民为主(占50.0%),年龄以18~30岁居多(占50.7%),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3.5%),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3.7%),具有医学背景居民占42.6%。疫情发生后居民多有外出(占75.3%),主要目的 地是市场或超市(占62.6%),主要出行方式是私家车(占56.2%)。疫情期间大部分居民外出一定佩戴口罩(占77.9%),增加洗手频率(占91.7%)和洗手时长(占84.5%)。新冠肺炎知识得分平均为(12.4 ± 1.4)分,≥13分753人(占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1~40岁(OR=1.433)和较高学历(高中/中专OR=1.945,大专OR=2.524,本科OR=3.507,硕士及以上OR=4.374)的居民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更高。结论 广东省居民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一般。疫情发生后广东省居民普遍能够出行戴佩戴口罩、增加洗手频率和时长,但公众的日常健康防护意识有待提高,疾病认知与谣言辨别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宁市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和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 996名中小学生新冠肺炎认知和行为现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新冠肺炎病原体知晓率为81.44%,传播途径认知上,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 85.41%,74.94 %,19.80%,同时知道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的为74.94 %。男生、高中生、城市学生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行为高于其他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3,χ2=43.741,χ2=134.186,P<0.001);女生、小学生、城市学生、不住校生知道根据情况选择口罩类型高于其他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695,χ2=76.709,χ2=290.351,χ2=64.930,P<0.001);男生、高中生、城市生知道如何判断口罩内外侧高于其他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444,χ2=72.842,χ2=262.775,P<0.001);女生、高中生知道判断口罩上下高于其他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6,χ2=30.156,P<0.001)。女生、小学生、城市生、不住校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或宿舍)后、触摸宠物后洗手比例高于其他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79,χ2=220.444,χ2=63.414,χ2=88.927,χ2=64.005,χ2=458.241,χ2=71.673,χ2=240.843,χ2=81.308,χ2=244.906,χ2=30.040,χ2=83.407,P<0.001)。不同性别、年级、地区的其他健康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51,χ2=622.464,χ2=106.098,χ2=38.323,χ2=818.480,χ2=41.440,χ2=116.741,P<0.001)。结论 健康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应加强宣传新冠肺炎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知识以及口罩的选择、洗手防护行为、正确痰液处置、呼吸礼仪等核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防护行为具备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复学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下旬,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三镇共抽取24所中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网络调查。结果中学生新冠肺炎健康防护行为具备率为42.86%。有超过90%的学生能够做到外出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居家和不聚会,但对正确选择口罩尺寸(29.88%,95%CI:28.40~31.41)、2~4 h更换口罩(46.45%,95%CI:44.91~48.07)、不用手触碰脸(29.13%,95%CI:28.09~30.27)的行为率较低。中学生新冠肺炎健康防护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与男生组相比:女生OR=1.123,95%CI:1.019~1.238);年龄(与12~13岁组相比:16~18岁OR=0.774,95%CI:0.624~0.960);年级(与初中组相比:高中OR=0.710,95%CI:0.594~0.849);学校属地(与中心城区组相比:远郊城区OR=0.726,95%CI:0.656~0.803);父亲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高中/技校/中专O...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政府采取应对疫情的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1月30日—2月2日采用问卷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以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方式进行推送,由居民自愿在网上填写问卷,共1 081名浙江省居民参与了调查。结果浙江省居民对新冠肺炎潜伏期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7.50%和67.81%,且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新冠肺炎潜伏期的知晓率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民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不同(均P <0.05);对新冠肺炎疫情不紧张者96人(8.88%),紧张者317人(29.32%),非常紧张者668人(67.7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居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张度均不同(均P <0.05);浙江省居民佩戴口罩、洗手和咳嗽礼仪的正确率分别为58.28%、55.78%和33.58%,且不同年龄、职业居民的洗手正确率及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佩戴口罩、洗手、咳嗽礼仪正确率均不同(均P <0.05);新冠肺炎信息获得的主要途径依次为微信公众号(81.31%)、新闻资讯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网上调查和面对面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4 000名居民开展调查,应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居民KAP得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KAP得分总体较高,总分20分,得分中位数19分,得分率为92.89%。影响居民KAP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学历、接种史、单位、收入等,其中男性(OR=1.163,95%CI:1.003~1.347)、有接种史(OR=2.683,95%CI:1.983~3.629)、高学历(OR=1.635,95%CI:1.527~1.751)、本地户籍(OR=1.210,95%CI:1.034~1.416))、20~59岁(OR=1.635,95%CI:1.527~1.751)与居民KAP得分较高相关。结论 合肥市高新区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KAP水平较高,体现相关部门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知晓及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 2020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6 日利用母子健康 App 对1 014 名孕产妇用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对孕产妇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新冠肺炎预防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 87. 7%,94. 8% 的孕产妇认为新冠肺炎会人传人,95. 3% 的孕产妇认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应经常开窗通风,部分孕产妇认为盐水漱口液(24. 8%)、吃大蒜(15. 8%)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初产妇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知晓率为 89. 9%,高于经产妇(83.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 971,P < 0. 05)。孕产妇主要通过医务人员宣传(59. 1%)、网络及社交平台(47. 0%)、广播电视(39. 1%)等方式获取新冠肺炎预防相关知识,同时通过 3 种及以上途径获取相关预防知识的有 36. 0%。孕产妇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外出时戴口罩(92. 8...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安徽省大学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认知和防控行为, 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自行设计匿名问卷, 利用问卷星, 以微信、QQ等转发给特定人或分享至朋友圈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选取安徽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进行现况调查研究, 共调查对象3 037名。 结果  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途径方面, 网络社交工具如微信、QQ占98.5%, 至少三种途径占65.7%, 除报纸、杂志和网络社交工具外, 同一疫情传播途径在城市和农村群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面, 8题全部回答正确占14.7%, 女生的知晓率高于男生(χ2=37.384, P < 0.001);就诊意向方面, 选择到定点医院占63.3%, 利用网络发热筛查门诊占25%;防控措施方面, 前三依次为不聚会少出门(97.6%)、出门佩戴口罩(92.8%)、不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90.8%), 男女对于部分防控措施选择存在差异(均有P < 0.05);行为改变意愿方面, 女生部分措施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均有P < 0.05), 不同认知情况与采取的防控措施(rs=0.146, P < 0.05)、行为改变意愿数量(rs=0.138, P < 0.05)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  大学生对于COVID-19认知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力度。根据性别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 有助于选择适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公众对口罩识别、口罩佩戴方式、不同环境下口罩的选择、口罩佩戴时间、废弃口罩处理,为COVID-19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13日21:00至17日21:00依托问卷星网上调查平台,运用滚雪球方便发放的方法,考虑年龄、职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防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2所小学。依托"问卷星"平台,被抽中学校的班主任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发问卷链接给学生,共调查8 569名小学生。结果武汉市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行为具备率为39.3%,其中戴口罩、手卫生和其他健康行为水平分别为53.4%,42.0%和7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生、年级为三四和五六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小学生具备新冠肺炎防控总体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更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1.13(1.04~1.24),1.18(1.06~1.31),1.58(1.41~1.75),1.62(1.00~2.62),P值均<0.05];与父亲职业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小学生相比,父亲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小学生具备新冠肺炎防控总体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更低[OR值(OR值95%CI)分别为0.78(0.61~0.99),0.72(0.58~0.90),P值均&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疆援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2020年1月28日 — 2月29日,新疆援鄂分三批次累计派出386名医护人员。研究以问卷星为载体,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调查对象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并与中国常模对比分析。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  有效调查表361份,有效率93.5 %。新疆援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全国常模,主要心境障碍为焦虑,检出焦虑者共285人(78.95 %):轻度焦虑187人(51.80 %),中度焦虑87人(24.10 %),重度焦虑11人(3.05 %)。恐惧评分、隔离区累积工作时长、民族、是否进入隔离区、病房类别,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隔离区环境是医护人员产生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隔离区累计工作时长5~8 d者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较重,援鄂人员心理受疫情影响总体情况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公众关于疫情防控措施知识、态度、行为,防控措施效果评价、满意度的情况方面内容,为下阶段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匿名网络调查方式,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公众对疫情防控措施态度与行为、对防控措施满意度、个人防护意识与行为以及对防控工作的问题与建议等。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问卷中数值变量以及等级变量数据,采用文本分析中的语句分词与词频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来分析处理开放性主观题的文本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7 585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人群的职业主要有事业单位员工(27.20%)、自由职业者(18.89%)、企业员工(11.72%)、学生(10.34%)。99.88%的参与者认为外出需要佩戴口罩,最优先选择的防护口罩为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79.91%),其次为医用防护口罩(16.47%)。89.57%参与者认为含氯消毒剂可以用于家庭日常消毒,其次为医用酒精(86.32%)。94.23%的参与者满意疫情期间防控措施,88.27%认为防控措施落实到位。94%赞成当前延迟复工、复学政策,96.97%赞成限制外出的防控措施。超过99.30%的参与者配合健康监测及登记等防控工作。文本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主要有“防控”、“疫情”、“出门”、“口罩”等。提取了10类观点,有“鼓励”、“减少外出”、“继续加强防范,不能松懈”、“戴好口罩”、“疫情早日结束”、“加强防控宣传”、“积极配合防控”、“加大防控力度”、“买不到口罩”、“延迟复学”等。结论 湖南省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知识了解与满意度较好,整体配合程度较高;对疫情形势看好的同时,湖南省公众对疫情防控仍保持警惕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与死因,提高对COVID-19的认知。方法 收集和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2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确诊COVID-19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COVID-19死亡病例28例,平均年龄(69.14±14.70)岁,男女比例2.5:1;19例(67.86%)伴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居多,入院当日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平均分为6.00(4.00~9.00),与同期存活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曲线下面积为0.90(0.79~1.00)。发病至确诊平均时间为6.50(3.00~12.00)d,发病主要累及呼吸与循环系统,均有呼吸困难。发病至死亡平均时间为21.50(15.25~29.00)d,均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9例(67.86%)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6例(21.43%)合并其他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ARDS及MODS为COVID-19重要死因,合并细菌感染也是死亡促进因素,应通过临床表现、SOFA评分等及时筛查危重型病例并及时优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珠海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22名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焦虑自评(SAS)量表进行线上匿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随机抽取2020年4月1日-5月10日牡丹江新冠肺炎病区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调查,记录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及手卫生、佩戴口罩、开窗通风、关门、保持室内清洁、咳嗽礼仪等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并通过问卷星填写报告。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73份,参与此次调查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前均接受了健康教育,73.41%(127例)的患者接受了有关咳嗽礼仪的健康教育。98.27%(170例)的患者佩戴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率最高,占94.12%(160例);173例新冠肺炎患者所处隔离病区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比率占22.54%(39例),77.46%(134例)手卫生设施配备不齐全,其中干手纸巾的配备率最低(48例,27.75%)。病室内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新冠肺炎患者每日进行手卫生的频次更高(χ2=15.93,P<0.001);较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及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的情况,同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和其他手卫生设施时,患者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4.16,P=0.040);配备干手纸巾较未配备干手纸巾时,患者的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15.03,P<0.001)。保持室内清洁的执行率最高(166例,95.95%),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最差(107例,61.85%)。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咳嗽礼仪执行不到位的比例越高(χ2=19.66,P<0.001),普通病区的患者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较重症病区好(χ2=15.82,P<0.001)。进行过咳嗽礼仪相关健康教育的患者咳嗽礼仪正确率高于未进行咳嗽礼仪健康教育组(χ2=94.57,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水平较平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足,医院应继续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等内容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冠肺炎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 依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全省365所医疗机构每周二、五上报其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由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收集数据,分析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7日-3月3日全省共上报29例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男性5例(17.24%),女性24例(82.76%);平均年龄(32.39±6.95)岁;主要为护士22例、医生4例,其中24例医护人员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支援人员。主要暴露地点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26例)。高风险暴露12例(41.38%),中风险暴露14例(48.28%),低风险暴露3例(10.34%);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18例,62.07%);操作环节以采静脉血(5例,17.24%)、采动脉血气分析(4例,13.79%)最常见;暴露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18例,62.07%);发生新冠肺炎救治相关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7例暴露时为二级防护(93.10%)。19例职业暴露源为患者,其中7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9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及时上报其医院感染控制科或保健科等部门,截至3月17日,均已超过14 d隔离观察期,有1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大幅提升,但新的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可发生暴露后感染,提高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下的操作水平,提供高质量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等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天津市1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书写质量,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完善的新发传染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适时制定修正天津市新冠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流程.描述涉及书写质量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陪护人员自身的接触行为。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7月对2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DRO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量表记录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其自身的接触情况和频次。结果 陪护人员最常接触的为患者(89.82%),其次为近患者区(88.94%)。陪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包括床栏(80.09%)和床面(68.58%)。陪护人员自我接触时触摸口罩和躯干的比率分别为46.02%、36.73%。陪护人员手部与环境表面总接触频次在不同科室存在差异,内科的接触频次高于外科(P<0.05)。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接触频次在不同陪护时段有差异,治疗护理高峰期、探访时段的患者接触频次高于晨晚间护理时段(P<0.05)。结论 陪护人员在为MDRO感染患者提供照护时,频繁与患者、环境表面及自身接触,可能导致MDRO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后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得到的疫情和密切接触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密接接触者感染的风险因素。 结果 2020年1月19日—5月31日,宝山区共管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85例,最终1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率为2.15%。不同年龄组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1,P<0.001);与病例关系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病例接触频率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地点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方式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5,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密切接触者与关联病例的接触方式为共同生活(OR=74.302,95%CI:16.694~330.697)、年龄增加(OR=2.112,95%CI:1.039~4.294)为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过程中,与病例共同居住生活的、年龄高于60岁的密切接触者,为感染高危风险人群,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CR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3年1月-2020年8月某院确诊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分为耐药组(CRAB组)与敏感组(CSA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的不同将CRAB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确诊后48 h内的PCT、CRP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6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包括CRAB组43例与CSAB组21例。使用抗菌药物>7 d是CRA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98,95%CI:1.280~30.023)。43例CRAB血流感染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3例,预后不良组30例。ROC曲线显示,PCT、CRP以及PCT联合CRP预测CRAB血流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658~1.000)、0.800(95%CI:0.610~0.990)、0.895(95%CI:0.751~1.000)。结论 使用抗菌药物>7 d是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PCT、CRP水平对CRAB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