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烟草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昌平区9所中小学校1 364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尝试吸烟现状、首次吸烟年龄、首次吸烟原因、对烟草的认知与态度及尝试吸烟的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0.34%,高中生(16.45 %)高于职高生(13.76%)高于小学生(7.53%)高于初中生(4.79%)(χ2=35.51,P=0.0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0);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或7岁以下(23.40%),其次是8~9岁(17.02%);最主要原因是好奇(54.61%);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3.02,95%CI:1.97~4.63,P=0.00)、每日零花钱>5元(OR=3.02,95%CI:1.91~4.79,P=0.00)、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OR=1.97,95%CI:1.32~2.95,P=0.00)、最好的5位同学或朋友中有人吸烟(OR=4.28,95%CI:2.79~6.56,P=0.00)和电视、录像或电影中看到过吸烟镜头(OR=1.76,95%CI:1.19~2.61,P=0.01)。结论 2015年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较为严峻,且影响因素广泛,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烟草知识宣教,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控烟模式。  相似文献   

2.
尹科  张军伍  杨芳  方科  张雷廷  刘峰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51-1254
目的 基于WHO-5A模式的烟草综合控制项目,了解WHO-5A模式对在职医务人员的控烟效果。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同科室的在职医务人员7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接受基于WHO-5A模式的控烟干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控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知识的了解及控烟态度。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20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2.78%(236/720),日吸烟量为(11.67±1.15)支。经过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由33.61%(121/360)降为20.00% (72/360),日吸烟量由(11.72±1.65)支降为(9.08±0.93)支,与干预前比较,吸烟率(χ2=16.996,P<0.001)和日均吸烟量(t=3.813, P<0.00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χ2=6.398,P=0.011)和日均吸烟量(t=4.932, P<0.001)均较低。在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除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条目外,其他认知水平均显著提升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在控烟态度方面,干预组控烟态度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WHO-5A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职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提升医务人员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控烟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贵阳市云岩区18~60岁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烟措施的出台提供基础。 方法 从贵阳市云岩区管辖社区中随机抽取11个社区,通过对社区居民体检记录查询、社区医生报告和门诊记录等各种筛查途径筛选慢性病高风险人群1 356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该人群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吸烟行为发生与否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群体吸烟率为35.10 %,现在吸烟率为25.44%,每日吸烟率为21.09%;男性吸烟率(75.23%)、现在吸烟率(59.38%)和每日吸烟率(49.54%)分别是女性吸烟率(11.48%)、现在吸烟率(2.35%) 和每日吸烟率 (1.73%)的6.55、25.27和28.6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文化程度提高,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每日吸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60.630,95%CI:37.297~98.559)和学历(初中及以下:OR=2.393,95%CI:1.613~3.552;高中或中专:OR=1.600,95%CI:1.071~2.389)均是吸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贵阳市云岩区18~60岁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存在吸烟行为,尤其是低学历男性个体,需要对其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南)中小学校学生烟草使用现状及其对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对待吸烟的态度、二手烟暴露现状及影响尝试吸烟的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监测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辖区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高中(职高)的学生共计51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东城区(南)中小学生(包括职高)的尝试吸烟率为21.44%,男生高于女生;现在吸烟率为12.67%,且男生高于女生;吸烟率为5.07%;学段越高,尝试吸烟率及现在吸烟率越高,并且职高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学段;过去7天内中小学生被动吸烟率为81.14%,不同学段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9%的学生认为吸烟肯定是有害的,76.41%的学生认为别人吐出的烟雾肯定是有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尝试吸烟与性别、平均每天的零花钱、学段、学习成绩、在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及见过同学、朋友吸烟有关。结论该区学校控烟工作仍要加强,并应积极寻求家长、社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助;重点应加强对职高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男生的控烟教育;并应积极开展无烟社区、无烟校园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所有中小学中抽取4所小学、3所初中、3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的2 008名学生,利用“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计算不同学段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利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海淀区2015年中小学生总尝试吸烟率为9.06%,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7.86%,4.80%,6.60%,34.81%.男生尝试吸烟率(12.07%)高于女生(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吸烟情况、教师讲过烟草危害、是否职业学校和好友吸烟等与青少年尝试吸烟有关(P值均<0.01).随着学段升高,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问题的正确率逐渐降低.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和小学生的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成人烟草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揭示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状况以及尝试戒烟的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6年6-9月抽取9个街道(乡镇)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 677人开展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朝阳区居民现在吸烟率为19.4%;男性吸烟率(38.1%)远远高于女性(1.6%)(χ2=356.974, P<0.001);吸烟年龄大都集中在25~<65岁之间;文化程度与吸烟的关系呈现初中、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吸烟率高,分别为22.6%和24.6%;职业以从事企业、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务农者的吸烟率高,为25.0%;公共场所中室内餐厅、工作区域以及室外排队烟草暴露率最高,分别为34.7%、22.5%和47.0%,公共交通工具内区域最低为2.7%,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62, P<0.001);有戒烟意愿者占现在吸烟人数的31.4%;戒烟率为2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5~<25、25~<35、35~<45、45~<55、55~<65、65~<75岁年龄组人群吸烟的可能性分别是75~岁年龄组的5.999、3.514、4.071、4.189、5.749、3.675倍,OR95%CI分别为1.759~20.455、1.236~9.986、1.445~11.469、1.504~11.667、2.138~15.459、1.341~10.077;小学及以下、初中未毕业/初中、高中/中专/高职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的可能性分别是本科/专科文化程度人群的2.811、2.122、1.978倍,OR95%CI分别为1.473~5.363、1.447~3.113、1.400~2.796;职业是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商业、服务业、务农人员、教师及医务人员吸烟的可能性分别是学生的7.767、9.019、6.470倍,OR95%CI分别为1.554~38.821、1.877~43.334、1.176~35.580。 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成人吸烟现况仍为严峻,大部分居民没有戒烟意愿,应根据吸烟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探寻综合有效的控烟措施,以达到长远且有效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烟草流行情况及吸烟与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策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宝安区居民中进行吸烟、烟草危害知晓情况等的电子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宝安区居民总吸烟率为24.52%,现在吸烟率为18.99%。有戒烟意愿居民占60.62%,戒烟成功率为25.79%。非吸烟居民中被动吸烟率为64.9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OR=12.705,95%CI:9.600~16.814)、年龄≥45岁(OR=1.489,95%CI:1.242~1.785)、文化程度较高(OR=1.169,95%CI:1.046~1.307)、BMI较低(OR=0.681,95%CI:0.535~0.866)、未患慢性病(OR=4.359,95%CI:3.129~6.073)、过去一个月没有看到或听到香烟品牌宣传(OR=1.797,95%CI:1.406~2.292)的居民吸烟的可能性更小。年龄<45岁(OR=2.705,95%CI:1.127~6.493)、有锻炼习惯(OR=1.948,95%CI:1.050~3.615)、看病时得到医生戒烟意见(OR=4.773,95%CI:2.643~8.620)、支持烟草税收提高(OR=2.838,95%CI:1.435~5.611)的吸烟者戒烟的意愿更大。 结论 宝安区居民总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被动吸烟率较高,应将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低作为控烟教育重点人群,同时加大戒烟宣传力度,增加医生劝诫率。  相似文献   

8.
了解厦门市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19所中小学校的6 085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0.9%,高中男生尝试吸烟率(45.0%)明显高于其他学段男生(x2=12.6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父母文化程度低、控烟技巧掌握水平低、家庭被动吸烟、家长未明确禁止孩子吸烟、同伴吸烟的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度高(P值均<0.05);而对吸烟行为认同度低、学校禁烟措施严格、获取烟草途径难、接触媒体广告少的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度较低(P值均<0.05).结论 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  相似文献   

9.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吸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昌平区9所中小学校1 364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昌平区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7.53%,4.79%,16.45%和13.76%,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1%,2.82%,7.36%和9.17%,7d内中小学生二手烟暴露率为70.16%.男生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98,33.55,4.39,P值均<0.05).父母有人吸烟、每日零花钱>5元、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好友和任课老师中有人吸烟及电视、录像或电影中有吸烟镜头均为中小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0,0.42,2.88,2.75,14.49,2.53,3.07,P值均<0.01).结论 昌平区中小学生烟草使用情况较为严峻,二手烟暴露较为突出.应加大控烟力度,加强烟草知识宣教,开启家庭、学校、社区的综合控烟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佛山市高明区内职业学校(院)学生的吸烟行为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控烟策略和减少学生吸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该区的2所职业学校和1所职业学院学生开展人口学特征和吸烟相关情况的线上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调查6 267名学生,其中男生3 774人,女生2 493人;年龄15~20岁,学生吸烟率为6.45%(404/6 267);烟草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面,学生对烟草中致癌物的知晓率最低(4.32%);性别、年龄、每月生活费、家中是否有人吸烟、夜晚入睡时间以及烟草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特征不同的学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8.720)、18~20岁(OR=1.434)、家中有人吸烟(OR=2.064)、夜晚24:00时后入睡(OR=2.305)是职业学校(院)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而烟草相关知识知晓度高(OR=0.620)是保护因素。结论 佛山市高明区职业学校(院)学生吸烟率总体不高,但在烟草相关知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各相关因素开展学生控烟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乡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为制订相关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湖南省3个城区和3 个郊县共39所学校,调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和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3个班共80名学生,分别检测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牙齿患病情况。 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6.58%,城区(68.67%)高于郊县(63.21%),女生(71.84%)高于男生(60.92%),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龋患检出率为49.26%,城区与郊县没有差异,但女生(53.26%)高于男生(44.97%),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龋失检出率为7.24%,龋补检出率为5.29%,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9%、8.47%,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郊区高于城区(均P<0.05);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0%,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郊县(均P<0.05)。 结论 湖南省学生常见病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学生的现在吸烟分布和趋势,为今后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于2008、2010、2012、2014、2016年对8所初中和12所高中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5次样本量分别为4 259、4 016、3 975、3 869、4 819人,共计20 938人。调查员对12名校医和1名卫生监督人员进行访谈并实地观察每所学校周围烟草售卖及广告情况。 结果 海淀区中学生吸烟率为7.14%,其中,初中生为3.11%,高中生为9.99%。初中学校变异系数为82.18%,高中变异系数为106.56%。职业高中吸烟率高于普通高中(χ2=724.955,P<0.001),普通初、高中吸烟率分别高于重点初、高中(χ2=27.738、61.812,P<0.001),随着年级的增高吸烟率越来越高(线性趋势χ2=301.324,P<0.001)。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χ2=415.147,P<0.001)。初中生、高中生、男生、女生、各种学校类型的吸烟率都呈下降趋势。初中生吸烟率由2008年的5.24%下降到2016年的1.05%(线性趋势χ2=53.071,P<0.001),高中生吸烟率由2008年13.53%下降到2016年5.74%(线性趋势χ2=79.157,P<0.001)。2010年北京市开始实施《无烟校园标准》后,初中和高中的吸烟率出现下降,2012年出现了回升。2015年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后,初高中的吸烟率再次出现下降。结论 海淀区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实施的学校控烟政策可能是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社会性、母亲养育效能、母亲社会经济地位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以上三个因素对“二孩”接纳程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市两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1~3年级)880名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调查主要内容有儿童社会性、母亲养育效能、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对“二孩”的接纳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究儿童对“二孩”接纳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年级与是否独生对儿童接纳“二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母亲角色满意度和效能感与同伴交往问题呈正相关,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对低龄儿童“二孩”接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社会性中,同伴交往问题对儿童“二孩”接纳程度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亲社会行为对低龄儿童“二孩”接纳程度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 结论 良好的同伴交往与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提高儿童对“二孩”的接纳程度,家庭和学校应当重视儿童的社会发展,为儿童接纳“二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淄博市初中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为淄博市青少年控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淄博市3所初中,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进行烟草流行情况调查,并采用尝试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以及烟草信息接收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451名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6.0%,其中男生(6.3%)高于女生(5.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及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抽取泰安市13所学校共3 509名中学生,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34%,女生、男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5.32%、1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有网络成瘾倾向、过去12个月打架次数≥2次、从来不吃或有时吃早餐、女生均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072、3.070、2.964、2.755、2.330和1.805、1.578,P值均<0.05);而从不饮酒、未尝试吸烟、睡眠充足、1周至少1 d中高强度运动、不住校则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02、0.628、0.637、0.706和0.723、0.696,P值均<0.05)。结论 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抑郁症状与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尝试吸烟、饮酒、规律早餐、运动和睡眠等诸多行为特征和行为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西安市小学生的睡眠打鼾现况,分析其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小学生的睡眠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儿童OSAHS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OSA-18) 量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学校为单位,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2—6月西安市4区4所小学1 813名6~14岁小学生,对其进行睡眠相关情况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57.2 %的小学生睡眠时伴有打鼾,40.2%有夜间梦话/夜惊,33.8 %睡眠时伴有磨牙,表明睡眠问题在小学生中也普遍存在。2)男生打鼾(54.9%)所占比例高于女生(45.1%)(P=0.002);打鼾组小学生出现夜间梦话/夜惊、磨牙、白天嗜睡及好动的比例(48.2%、41.8%、28.7%、58.5%)均高于非打鼾组(29.8%、23.1%、20.2%、51.5%)(P<0.01)。3)在OSA-18调查表总评分方面,打鼾组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睡眠障碍、身体状态、情绪问题、白天功能、对监护人影响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整夜睡眠时间与白天功能得分呈负相关(r=-0.212,P <0.05)。结论 睡眠障碍问题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且睡眠打鼾为其最主要表现形式。睡眠打鼾是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需要引起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的重视,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县随机抽取5所学校1 466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尝试吸烟率为32.9%,现在吸烟率为12.3%,吸烟率为6.5%;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开始吸烟年龄<12岁者占50.1%,尝试吸第1支烟的最主要原因是出于好奇(274人,59.4%),中学生吸烟者最常与学校内的同学或朋友一起吸烟占62.1%;56.3%的学生报告学校周边可以买到烟,初中报告率最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高学生、男生、有同伴吸烟、想模仿影视剧中的吸烟形象、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学习成绩较差是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吸烟态度的正确持有、家中有限制吸烟规定是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延庆县青少年吸烟行为不容乐观,应尽早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