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连续碳酸化分解的生产过程控制复杂,具有长流程、大滞后、非线性、强干扰、强耦合的特性,对其难以建立精确描述的数学模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智能控制方案,将专家系统与基于模糊联想记忆(FAM)的模糊控制进行综合决策,设计成一个集成环境的实时智能控制系统,并应用于碳酸化分解过程的进料流量控制中.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影响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各种因素。从工艺、溶液条件、分解技术条件三方面,讨论间断碳分和连续碳分工艺;分解原液中的氧化铝浓度、总碱浓度、悬浮物含量;碳分分解率,碳分温度,添加晶种,碳分时间,通气速度和CO2浓度,搅拌强度,碳分待出和碳分过头等因素对碳酸化分解过程及其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土镍矿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土镍矿为原料,采用碱熔融-碳酸化分解方法制备出白炭黑产品。通过正交试验L9(34),找到碱熔融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碱矿质量比150/50,反应温度823 K,反应时间3.5 h,原料粒度1.704 μm。该条件下放大试验二氧化硅转化率为79.10%。浸出液经碳酸化分解制得白炭黑产品符合国家HG/T3065-1999标准。碳酸化分解后所得溶液经苛化工艺实现碱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双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造纸白泥在循环煅烧/碳酸化过程中的CO2捕集性能。结果表明:当碳酸化温度为700 ℃时,白泥循环碳酸化转化率最高。随煅烧温度升高,白泥碳酸化转化率迅速降低。第1次循环白泥碳酸化速率和碳酸化转化率最高,5次循环后,碳酸化速率和碳酸化转化率基本不再衰减,从第5次循环到第100次循环转化率基本维持在0.21左右。白泥初始循环碳酸化转化率较低,15次循环后体现出优于石灰石的捕集CO2性能。煅烧白泥孔隙主要分布在1~10 nm,在碳酸化过程中容易被堵塞,所以初始循环碳酸化转化率较低;经多次循环后,煅烧后白泥表面孔隙结构优于煅烧后石灰石,因此白泥取得比石灰石更高的碳酸化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据我国饮用矿泉水现有资料,总结分析出饮用碳酸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气体有四种成因:1.岩浆活动过程中,其挥发性二氧化碳的逸出;2.变质作用使某些矿物在形成过程中物质分异释放二氧化碳;3.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4.碳酸盐矿物(纯碱)的水解及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对饮用碳酸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气体成因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和寻找碳酸矿泉产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碳酸化分解(简称碳分)法生产氢氧化铝的研究,利用连续碳分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指标合格的多品种氢氧化铝,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实现了规模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胡晨光  李恩硕  苏航  付佳伟 《金属矿山》2022,51(11):238-245
针对沥青道路用钢渣集料的安定性不良问题,研究了碳酸化钢渣的沥青混合料体积膨胀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碳酸化钢渣中f-CaO含量和压蒸粉化率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BSE)、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碳酸化钢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CO2初始压力1.0MPa下,温度低于90℃碳酸化主要消解钢渣中活性f-CaO,生成的立方体状Ca CO3颗粒尺寸较大且均匀,碳酸化钢渣中f-CaO含量与其压蒸粉化率呈直线下降相关。温度高于90℃和时间长于9h碳酸化制度可完全消解4.75~9.5mm钢渣中的活性f-Ca O,同时逐渐消解f-MgO或RO相,致使碳酸化钢渣的压蒸粉化率直线下降;并且促使大颗粒聚集矿物向小尺寸分裂和重排,促进短簇状的夹杂MgCO3、FeCO3等物质的Ca CO3生成。最终,碳酸化温度高于90℃和时间长于9h可从根本上解决钢渣安定性不良的问题,其沥青混合料养护3d体积膨胀率(约0.97%)低于标准值(1.5%)的35%,6d膨胀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锰矿资源锰品位低,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钙镁碳酸盐含量较高,矿石易泥化,导致生产成本高,选别效率低,对锰资源回收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洗矿、重选、磁选、浮选、浸出及联合工艺在碳酸锰矿选别中的应用及进展。指出洗矿常常只作为矿物预处理手段,以减少矿泥对后续作业的影响;重选和磁选是常规锰矿石处理工艺,环境友好且成本低,但在处理入选品位较低且嵌布粒度细的矿石时效果不理想;浮选具有富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处理微细粒碳酸锰矿石方面有优势;浸出工艺针对性强、指标好,但选矿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联合工艺可以实现工艺间的优势互补,提高选矿综合指标,是碳酸锰矿选矿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对碱式碳酸钴煅烧制备Co3O4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碱式碳酸钴煅烧制备Co3O4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 探讨主要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物料量对碱式碳酸钴的分解率都有显著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665.91 K、煅烧时间32.02 min、物料量3.32 g, 在此条件下, 碱式碳酸钴分解率预测值为99.99%, 与实验值99.92%相近, 证实回归方程拟合度良好。XRD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响应曲面法所得的煅烧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硝酸锰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n(NO 3) 2对钙基CO 2吸收剂进行浸渍改性。在常压双固定床煅烧/碳酸化反应器系统上,研究了改性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 2的反应特性,并分析了其在循环反应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Mn/Ca摩尔比、碳酸化温度、煅烧温度等对改性吸收剂循环捕集CO 2特性有较大影响。Mn/Ca摩尔比为1.0∶100和700 ℃碳酸化时,改性吸收剂可获得最大碳酸化转化率,高于相同反应条件下的未处理吸收剂的转化率;Mn(NO 3) 2的加入提高了吸收剂在高煅烧温度(>950 ℃)下的抗烧结性能;经Mn(NO 3) 2改性后吸收剂煅烧产物的孔隙结构得到了改善,这有利于CO 2的循环捕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复杂系统协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糊Petri网的协调控制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 ,并针对复杂系统的特点和控制现状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调控制方案 ,最后介绍了一个复杂系统协调控制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尾砂充填是一个复杂工业过程,充填过程中存在大滞后、非线性和时变性特点,传统控制策略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尾砂浓度精准控制,因此需要先进控制算法进行充填浓度的精准控制,提高浓度控制的稳定性。以某黄金矿山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建立充填浓度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模糊内模控制策略,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糊自适应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在MATLAB中进行浓度控制系统仿真。与IMC算法和Fuzzy-IMC算法对比,优化后的模糊内模控制算法具有超调量小、鲁棒性高等优点,浓度控制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在抗干扰性和稳定性方面优于内模控制和模糊内模控制算法,浓度控制误差在2%,比内模控制算法提高3%,明显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崔刚  孙恒虎 《煤炭学报》2001,26(4):360-363
针对胶结充填采矿系统中,尾砂造浆浓度控制为利用常规方法难以控制的随机性的过程,探索将先进的模糊控制引入到尾砂造浆过程的自动控制中,以实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详细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表明这种方法设计简单,实现容易通过仿真试验表明,模糊控制鲁棒性好,浓度控制可靠、稳定、为胶结充填系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思路和方法,并且对于随机性的非线性形系统是一种很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段亮亮  王刚 《中州煤炭》2023,(5):230-235
胶带机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的运输装备,胶带机的运行过程会对煤矿输送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以DTL100/80/2×400型胶带机为对象,基于先进的PID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胶带机控制系统,此项技术融合了PID控制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的优势,性能更优,选用的控制箱型号为KXJ-9,以S7-300型PLC控制器为核心,配套其他硬件设施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在复杂的工况环境下应用。对系统的网络构架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胶带机软启动过程的软件设计,以及胶带速度自动调节控制的工作流程。实践应用表明,胶带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模糊-PID串级控制在磨机给矿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克良  张建荣 《煤矿机械》2008,29(2):162-164
针对目前国内磨机运行过程中给矿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磨机给矿量动态过程数学模型。在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基础上,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模糊-PID串级控制系统,并对所提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PID串级控制方案能显著提高磨机给矿量的运行控制效果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高压水除鳞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了高压水除鳞系统存在非线性、强耦合且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模型难以直接建立等特点,提出一种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高压水除鳞系统建立模糊控制器的方法。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用软件的方法在PLC中实现高压水除鳞系统的模糊控制,并对模糊控制器的建立和在PLC中实现模糊控制的方法作了具体的说明,最后给出了详细的程序控制流程。经研究分析表明,加入模糊控制技术的高压水除鳞系统保留了PLC控制系统可靠、灵活、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并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深海行走机构灰色预测-模糊PID速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桂玲  张文明  薛山  冯雅丽 《煤炭学报》2009,34(11):1550-1553
针对深海行走机构在海底复杂作业环境下行走所呈现的随机性、非线性、时变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将灰色预测、模糊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相结合的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算法.灰色预测根据少量的速度检测数值预测系统的未来变化,模糊PID控制通过模糊推理对常规PID参数自适应调整实现速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消除了系统的随机性,能够对深海行走机构灰色系统实行有效的控制,取得了比普通PID算法更加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磨机是冶金、矿山、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的主要设备之一,磨机负荷的优化控制对防止“饱磨”和“空磨”现象发生,实现粉磨过程的稳定,提高磨机产质量,降低磨机能耗等具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流程工业是对生产过程为连续或半连续的工业企业的总称,氧化铝生产是连续过程,属典型的流程工业,它不仅对流程中各工序本身有实现自动控制的需求,而且与其上下游工序的物流在质与量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联,必须从整个生产流程的全局出发,对各工序的控制需求和信息交换需求进行优化。氧化铝生产过程比较长,包含原矿、溶出、沉降、分解、蒸发、焙烧几个工序,需要从各个工序逐步突破,该优化控制系统以模糊控制及神经元网络为核心,在无需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实现性能优异的自适应和人工智能。通过数据相关性分析,结合生产工艺,运用模糊控制、规则自学习等技术,解决工艺过程工况复杂、非线性、变时滞性、多变量耦合等问题,对产品产量、粒度等关键工艺指标进行优化控制。该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艺稳定运行以及各工段生产质量指标合格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流程的工作效率、节约能源损耗、减少操作人员数量和工作强度。尤其在提高台时处理量、减少现场异常停车、磨机涨肚、旋流器跑粗、拉稀等异常工况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吴洪兵  薛惠芳 《矿山机械》2006,34(10):93-96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是一种应用很广的通用机械设备,它置于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利用液体动能来传递功率。它在冶金设备、矿山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化工、船舶等部门被广泛使用,对改善起动性能、过载保护、无级变速、对载荷有自动适应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是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工作腔的充液量来改变输出转速,同时调节力矩,充液量的调节是在运行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