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胃镜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7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75例均得到了明确诊断,诊断明确率为100%,经胃镜下治疗后,最终止血成功率为93.33%(70/75),疗效满意。结论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确诊率高,并可进行镜下止血治疗,止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成本-效果法分析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0例,分别采用镜下治疗及药物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镜下治疗及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均为100%;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分别为6.7d和11.8d(P<0.05);住院的总费用分别为3124.5元和5226.8元(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急诊胃镜治疗优于药物治疗。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应首先考虑应用成本-效果比低的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诊胃镜在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因呕血、黑便收入我院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32例,通过及时给予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及护理.[结果]332例病人中317例病人内镜下止血成功,明确诊断,手术干预5例,住院再出血6例,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结论]通过对需要行急诊胃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使病人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工作,使病人及时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急诊胃镜治疗,对比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再出血率以及手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床边急诊胃镜诊治致死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床边急诊胃镜在急性重症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作用。方法154例致死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入院后即刻行床边急诊胃镜明确病因、部位及出血情况后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高渗盐水止血。结果急诊诊断率94.2%,总有效率92.9%,再出血率9.0%,无不良反应。结论床边急诊胃镜能有效诊断急性致死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高渗盐水能有效止血,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
急诊胃镜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金兰  黄水英  郭少莲 《全科护理》2009,7(24):2176-2177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诊胃镜在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因呕血、黑便收入我院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32例,通过及时给予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及护理。[结果]332例病人中317例病人内镜下止血成功,明确诊断,手术干预5例,住院再出血6例,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结论]通过对需要行急诊胃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使病人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工作,使病人及时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胃镜下治疗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经济效果。方法: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胃镜治疗组(A组)及奥美拉唑治疗组(B组)各50例,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100%&96%,P〉0.05),A组的住院天数、住院的总费用均明显少于B组(6.6d&10.4d;3821.6元&5162.7元,P均〈0.05);A组成本-效果优于B组。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上,应首选成本-效果比低的急诊胃镜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8月~2009年4月于该院行急诊胃镜诊治的69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5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研究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以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糜烂及消化道肿瘤所占比例较高,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所占比例与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其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胃镜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对比医疗费用来探讨其经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急诊胃镜组,B组为非急诊胃镜组。两组患者在住院后都先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禁食、制酸、补液、输血及对症支持等治疗。A组50例患者待血压恢复正常后,马上为其开展胃镜检查。B组50例患者在住院后的24~48 h内开展胃镜检查。结果:A组确诊率为98.0%,B组确诊率为92.0%;A、B组胃镜下止血成功率都是100.00%。A组再出血率为8.00%,B组再出血率为22.00%,组间差异明显。在医疗费用上,胃镜耗费A组比B组高,但药物耗费和住院总耗费上,A组比B组低,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能及时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案治疗,既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又能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急诊胃镜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217-3218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诊断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止血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后,立即行胃镜下止血治疗,按出血情况予喷洒止血、黏膜下注射止血。结果:采用局部喷药18例黏膜下注射止血2例,29例均止血,1例3d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率96.7%。结论:急诊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止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无痛苦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普通胃镜检查作对比研究,为临床选用胃镜检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0例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的患者为观察组,80例实行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检查过程中患者的BP、HR、SpO2进行监测,对检查中反应、检查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并询问患者感受及是否愿接受复检。结果:观察组在检查中恶心、呕吐、咳呛、流涎明显少于对照组,感觉舒适和愿接受复检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BP、DBP、HR在检查中均有下降,而对照组患者SBP、DBP、HR在检查中均有升高(P0.05),SPO2变化及检查时间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无痛苦的,值得推广,但也不是胃镜检查的首选方法,我们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其意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胃镜(EG-470N5型)与麻醉胃镜(EG-450WR)检查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组方法对经鼻胃镜60例和麻醉胃镜60例患者检查前与检查时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分别记录心率(HR)、血压(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经鼻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与检查时的HR、DBP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BP<0.05);麻醉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与检查时的HR、BP及Sp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检查时异常的HR、BP及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优于麻醉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Sanguineous splenic complications in elective treatment procedures remain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of all age groups. In this case, the patient, as per her past medical history, underwent a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when she was admitted to the clinic. One of the diagnostic procedures to find the reason for the epigastric pain, a gastroscopy, can retrospectively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decapsulation of the spleen.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应用干预措施在胃镜诊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6月进行胃镜诊疗的患者1 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0例和干预组6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指导,口服2%盐酸利多卡因后,进入检查室开始检查;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准备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全程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患者进入食管入口配合度、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和胃镜诊疗操作时间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预约时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前干预组焦虑评分为(31.40±4.2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进入食管入口配合度、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和胃镜诊疗操作时间分别为97.1%、95.1%和(4.52±1.23)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82.3%和(5.42±1.53)min。结论干预措施应用在胃镜诊疗中,能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胃镜诊疗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无痛胃镜术中给氧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志品  张传汉  张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1056-1058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呼吸管理模式。方法200例无痛胃镜病人,采用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静脉镇痛,依给氧方式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不给氧;Ⅱ组,鼻导管给氧;Ⅲ组,面罩给氧;Ⅳ组,高频喷射通气。记录病人麻醉前,麻醉后2、4、6、8、10min时的呼吸次数及SpO2。结果麻醉后所有病人呼吸频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8min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SpO2麻醉后2min有一明显降低(P〈0.05),其中9例需行面罩给氧。Ⅰ组SpO2在8min内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有23例病人因SpO2低于93%而需面罩给氧。Ⅲ、Ⅳ组病人麻醉前后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用麻醉机面罩给氧或进行高频喷射通气给氧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