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片骨质溶解症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片骨质溶解症又名鬼怪病、骨消失综合征及戈海姆(Gorham)综合征 ,是以单纯骨组织溶解破坏而无生骨能力的一组症候群。Jackson(193 8年 )首先报道 ,Gorham(195 4年 )正式描述了本病。病因不明。笔者遇见 2例 ,报告如下。例 1 男 ,65岁。无明显诱因上颌牙逐渐脱落 ,伴口臭与面部轻压痛 ,半年后上颌牙齿全部脱落 ,此外无其他不适 ,既往无特殊病史。拍片发现上颌骨全部消失。住院进一步检查 ,无感染、内分泌及恶性肿瘤疾病。原上颌骨部位穿刺活检 ,除发现纤维组织与少量增生血管外无其他异常。未作进一步治疗 ,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
由聚乙烯材料磨损引起的骨溶解是膝关节二次翻修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最早的报道是在1992年[2].此后关于骨溶解的报道不断出现,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刘明  申超  孔祥辉  杨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2):1043-1043
笔者分析25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99Tc^m-亚甲基二磷酸(MDP)全身骨显像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瘤100例X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100例骨转移瘤X线分析,指出主要X线表现为四型;(1)溶骨型;(2)成骨型;(3)混合型;(4)少见的特殊型.第4型包括骨皮质转移型、骨膜反应型和末端骨溶解型等少见病例.骨转移瘤绝大多数(86%)好发于脊柱躯干之中心部位,肋骨及椎体之小斑片状骨溶解是最常见早期X 线改变.在骨转移瘤诊断时应注意与原发型骨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骨水泥作为抗生素类的缓释载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骨髓炎的治疗早已应用于临床,对于骨水泥是否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缓释载体,文献报道较少.笔者将抗肿瘤药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混合,与抗生素骨水泥做阳性对照,检测其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以及药物的释放情况.  相似文献   

6.
笔者报道了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的病例, 显像结果表现为全身多处显像剂摄取异常增高灶, 并通过X线、CT和MRI影像全面评估,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FDB)。MAS临床上少见, 笔者分别从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 并结合文献复习了不同部位FDB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特征, 以为其诊断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主动脉弓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弓离断(IAA)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1.4%。文献中曾有2次同胞姐妹发病的报道,但IAA均位于左侧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作者描述3例发生于同胞姐妹及他们堂妹的B型IAA患者,同时合并右锁骨下动脉异常。  相似文献   

8.
典型的巨细胞瘤(GCT)是发生于长骨骨骺或干骺部的单发肿瘤。女性GCT的发生率稍高。有70%的病人发病在20~40岁。多中心巨细胞瘤(MGCT)是GCT不常见的变异型。MGCT的病人比单发灶者年轻。MGCT在确诊时常属晚期。而且比单发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作者报道5例,均在长骨骨端发病,其中有1例还于左环指近端发病,有1例病变位于右足1~3蟅骨,有1例病灶位于耻骨支。病变均为膨胀性骨溶解。5例的初发、复发病变部位计25处之  相似文献   

9.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全(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 PD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于1/100万[1]。国内文献报道仅数十例,多数报道为 X 线平片表现,CT、MRI 及全身骨显像(ECT)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收集3例进行性骨干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95例骨转移瘤进行回顾分析,原发肿瘤常见部位顺次为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等。X线表现为(1)溶骨型.(2)成骨型,(3)混合型。骨转移瘤好发于脊柱,其次为肋骨及骨盆。斑片状骨溶解是最常见X线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