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骶神经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骶管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骶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利多卡因用量、麻醉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滞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骶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骶管麻醉,可使患者短时间内进入麻醉状态,且用药量少,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适用于肛肠科手术中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提出采用0.75%布比卡因5mL和利多卡因2.5mL,注射用水2.5mL联合应用的小剂量、低浓度的简易骶管麻醉。结果:阻滞完善335例(67%),阻滞不完善140例(28%),麻醉失败25例(5%)。95%麻醉满意和基本满意,无1例由于麻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的简易骶管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肛肠科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与骶管阻滞在膀胱液电碎石术中的应用比较黄杰明**潘百强**李秀贤**黄燕**在膀胱液电碎石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23例),骶管内阻滞(138例)。作者分析比较了两种麻醉方法时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效果,将120例择期行肛肠病手术病人按骶管阻滞麻醉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合并咪哒唑仑(0.05mg/kg)组(ML组),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组(SL组)。观察术中镇痛、镇静效果,扩肛牵拉反射(下腹痛)以及术后24h对术中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显示,ML组术中均无恐惧感,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梦幻及呼吸不畅等并发症;SL组术毕及术后24h对术中操作和医务人员的对话均可清楚回忆。ML组和SL组相比,术中镇静评分、扩肛牵拉反射及术后遗忘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优于单纯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方法用于膀胱镜检查。方法选280例需要做膀胱镜检查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局部麻醉对照组80例,骶管阻滞麻醉组100例,异丙酚静脉麻醉组100例,分别观察各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局部麻醉对照组及骶管阻滞麻醉组术前术后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静脉麻醉组术前术后血压、心率波动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对比,异丙酚静脉麻醉组优秀率86.0%,明显高于局部麻醉对照组的68.75%,高于骶管阻滞麻醉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镜检查时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肛门直肠部手术中,应用丙泊酚一氯胺酮静脉麻醉(PKLA),取代传统的骶管阻滞或局部麻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的可行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位硬膜外阻滞导致明显的呼吸抑制,通过面罩给氧PaO2可维持正常,但二氧化碳蓄积问题常被人忽视,为了解高位硬膜外阻滞PETCO2监测的必要性及准确性,对1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高位硬膜外阻滞中各时点PETCO2和PaCO2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麻醉中PaCO2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高一例达8.5kPa(64mmgHg):PETCO2和PaCO2再者间存在良好的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骶管麻醉和小剂量腰麻在混合痔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混合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骶管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腰麻,对比分析2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麻醉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腰麻相对于骶管麻醉,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优选此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组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手术病人血浆β-EP、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7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静脉普鲁卡因组(Ⅰ组,9例);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9例)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复合N2O(60%)组(Ⅲ组,9例)。采血时相为术前安静状态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5min、手术切皮后60min、切除脏器后30min。结果:(1)I组切器官后30min血糖值显著高于麻醉前值(P<0.05);(2)三组切皮后60min和切器官后30minβ-EP值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值(P<0.05、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上腹部手术中β-EP的明显升高尚不能被上述的三组复合麻醉方法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10.
围术期老年胃癌病人精氨酸加压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程度,本研究拟观察其围术期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例,年龄60~70岁,选择T8~9硬膜外阻滞,以2%利多卡因及0.5%地卡因混合液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1天(基础值);硬膜外给药后20分钟;切皮;腹腔探查;肿瘤切除后;手术结束时;术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ACP浓度。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VP水平在麻醉后轻度下降,而切皮至手术结束时明显升高(P<0.01),肿瘤切除后达峰值,术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均高于术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应激反应明显,因此围术期应使用其它麻醉或镇静药以减轻应激反应,同时还应加强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1.
报告6例常温阻断全肝血流切肝术的麻醉与监测。滴注1.5%普鲁卡因,吸入安氟醚并辅以小剂量芬太尼维持麻醉。全肝血流阻断时间18~25分钟,阻断后MAP即刻上升2~4kPa,2~10分钟达高峰,凡MAP≥16kPa均予降压。开放循环后MAP骤降,4例降至5.33kPa均予升压药。术中体温下降1~2℃,并有低血钾趋势。麻醉期间无心律失常,同时监测了中心静脉压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监测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能准确评估控制呼吸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硬膜外阻滞患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及麻醉平面过高后出现呼吸抑制时如何监测尚缺理想方法。经鼻导管监测PETCO2是否会受上呼吸道死腔气体稀释影响而失去与PaCO2的良好相关性?以及PETCO2与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关系怎样?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对监测中的注意事项作一些探讨。资料和方法选择心肺功能正常的成年硬膜外阻滞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8例,阻滞平面为T3…  相似文献   

13.
直接动脉压与血管扩张药在严重休克病人麻醉处理中的应用杨玉萍,刘桥义严重休克病人麻醉期间往往难用袖带式血压计测得真实血压。为此,我们对9例严重休克病人在麻醉开始就建立桡动脉测压(RAP)、中心静脉压(CVP)及尿量监测并应用小剂量扩血管药治疗,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法的近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常用于分娩镇痛的区域阻滞方法有:宫颈旁阻滞、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阴部神经阻滞等。目前公认以椎管内(IT)阻滞,即蛛网膜下腔(SAS)和硬膜外腔(EPS)用药的镇痛效果最好,两者中又以硬膜外腔阻滞(EPB)的效果较为理想[1]。对EP...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通过评价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自主神经反射功能的影响。40例成年患者分四组:(1)0.95%异氟醚;(2)芬太尼 5μug/kg十硫喷妥钠 4mg/kg;(3)上胸段硬膜外阻滞;(4)腰段硬膜外阻滞。各组于麻醉前后分别采得连续5分钟的心电信号,由计算机程序进行HRV谱分析。结果显示,0. 95%异氟醚可降低 HRV低频分量减少 91. 7%(P<O. 0001),中频减少 84. 4%(P<0. 0001),高频减少82%(P=0.001);芬太尼5μg/kg组仅中频和高频分别减少63.4%(P=0.0115)和65.4%(P=0.0114);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后低频峰和中频峰分别减少66%(P=0 .02)和65%(p=0.003);腰段硬膜外阻滞后,HRV未受阻抑。结论:麻醉可影响自主神经反射所介导的HRV。//  相似文献   

16.
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和会阴部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采用长效局麻药更有利于术后较长时间镇痛。但由于小儿不合作和骶管阻滞本身镇痛不全,常需给子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本研究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微泵输注辅助骶管麻醉并与单独采用咪唑安定或氯胺酮进行比较,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苏醒期反应。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 ASAⅠ~Ⅱ级小儿择期手术9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月~6岁,其中3月~1岁25例,1~3岁38例,3~6岁 27例,体重 5.5~21(11.8±7.2)kg。手术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肛肠手术中行骶管麻醉的操作技巧。方法对2022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骶管麻醉于手术中及术后的麻醉镇痛效果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效1659例(82%);显效202例(10%);无效161例(8%),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骶管麻醉用于肛肠手术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肌注氯胺酮复合基础麻醉及连续骶管阻滞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杨玉欣,庄秀琴,颜景佳,李辉平,陈英勒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1年4月,应用氯胺酮、利多卡因、东莨菪碱(KLS)复合基础麻醉及连续骶管麻醉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32例(男25例,女7例),年...  相似文献   

19.
改良法骶管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骶管阻滞也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也可用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腹部手术。用传统的骶管穿刺方法行骶管穿刺时,由于针杆倾斜度难以准确掌握,易有穿刺困难和阻滞失败。我们试用改良法骶管穿刺骶管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骶管加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效果,并与硬膜外加基础麻醉比较。将40例肛瘘随机分为两组:骶管加基础麻醉(A组)和硬膜外加基础麻醉(B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麻醉后、骶管和硬膜外阻滞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脉率(P)。结果短示,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B组有2例行硬膜外穿刺时穿透硬脊膜.改行全身麻醉。结果表明,骶管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麻醉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无差异.骶管麻醉操作简便,穿透硬脊膜的危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