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玄学"到"实学",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物学"到"人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哲学之释义、哲学之范围与内容、哲学之分类、哲学之方法等内容的阐述,以及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糅合在一起,采取"援西入中"之研究中国哲学的路径和方法,对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之精华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景 《教育学术月刊》2010,(8):12-13,23
中国教育学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来源基本上是因袭西方教育学或哲学。然而,中国教育学学术性格的成型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学在学术性格的形成中继承了圣贤哲人"圆融和合"的研究哲学和"六经注疏"的治学传统,同时,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滋生出"自我矮化"学术情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哲学创新和发展的实现形式。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既以承认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存在为前提,又以"中国历史"向着"世界历史"的根本转换为背景,既是中国哲学面向世界、追求现代性的过程,更是中国哲学在各个民族的哲学逐渐融合为"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的一般哲学"的大潮中浴火重生的过程。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必须以其对"哲学",包括"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及其现代性的充分理解和反思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须以回归中国哲学范式及其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否则就会因民族性的丧失,泯灭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意义;必须以解决中国人的安身立命问题为旨归,以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为中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时代眼光,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理论视域,牢牢把握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大势和趋向,实现从被迫现代性或追随现代性到引领现代性的历史转换,为当代人类的价值重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强调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克服地方性知识的局限性,否则只能是在片面强调民族自我的同时,放弃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是一种语言视域中的概念,二者可以视为具有类似的宇宙论起源,但核心范畴不同,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向度不同。目前,西方哲学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向:知识论向语言论的转向。但中国哲学由于汉语作为象形文字的局限,在新一轮哲学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无所适从。正确地审视中国哲学的缺陷,以西方哲学——"philosophy"的视域审视我们的哲学,在今天的哲学界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1920-1921年,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利在《伯灵顿杂志》上发表了《中国艺术哲学》系列论文,译介了谢赫、王维、张彦远、郭熙、董其昌等重要艺术评论家及其画论,是西方较早集中阐释中国艺术哲学的重要成果。韦利的中国艺术哲学研究有其突出特色,一是以准确、流畅的英文翻译了大量中国画论原文,匡正了前人的误解、误译,突破了以往学界深受日本学者观念影响的困境;二是将不同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及其画论置于中国历史、思想史、哲学史的框架内予以阐释,清晰呈现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脉络。韦利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艺术哲学在西方的接受和传播,并深刻影响了弗莱、庞德等英美现代主义者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陈来先生著作《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基本观点的叙述,来展示先生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把握,以及对于理性与价值、现代化与民族性、文化创新与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陈来先生著作《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基本观点的叙述,来展示先生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把握,以及对于理性与价值、现代化与民族性、文化创新与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国音乐艺术起始与演变过程,以文化哲学的视角和语言,挖掘与描述中国音乐艺术的演变与唤醒,剖析音乐艺术的文化意解以及哲学概念下新的格局与延续,认为中国音乐艺术从印象萌芽、发展、流变、沿革到新时期的高度唤醒,每一步都镌刻了深深的文化哲学烙印,清晰地辩定在文化哲学涵盖下中国音乐艺术演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中国哲学学科上的"合法性"之争,是一种民族文化面对外采文化挑战时精神焦虑的反映,同时这也表露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主体意识.本土的故有文化传统是人们接受"哲学"这一新学科、借西学之方法整理中国哲学资料的内在依据.可以说,无论是对于"哲学"一词的理解,还是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吏"的写作以及冯友兰构筑"新理学"体系的哲学探索,都表现出在"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上的学术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高形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在文化整体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中西哲学特征的比较分析,认为要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分析教育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状况的回顾,区分了历史文献研究、"元"研究、应用性研究三种类型。认为国内的分析教育哲学研究在教育概念、命题分析和教育理论建构等问题上加强了研究,但教育的分析的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何以成为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也是哲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哲学,但其论证有很大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哲学的观点。实际上,植根于中国文化有机体中的中国哲学是世界文化的殊相之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当代哲学,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有责任并且有自信能为解决人类当代所面临的问题贡献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给多元的世界文化增添绚丽的中国色彩。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当代哲学应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中国的时代精神,富有中国智慧和学术原创性。这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内生出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但中国哲学——中华文化的精髓,实际上包涵着丰富的关于人权的观念,思想,原则或精神.中国传统哲学包含着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人道主义理论,是原生性的主要关于“人的哲学”.中国传统的“良心”和“天下”理念是世界人权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完全有充分的自信,可以成功开辟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气在现今的物理学中可以机械地理解为“气体”(相对固体、液体的物质形态之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容,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特色发展现点。 充分了解气对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武术、兵学、中国书画艺术、中国传统道德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妙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艺术中富于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范畴。妙在文化、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审美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叶荣花 《文教资料》2010,(10):109-111
先秦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本文从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派别:儒、墨、法、道等诸家的学说来阐明中国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