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贤书  王勤  施建南  陈天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82-10884
借助Aspen Plus模拟软件,采用改进基团贡献法(UNIFAC—DMD),并利用单级平衡分离模型对山苍子[Litseacubeba(Lour.)Pers.]油进行汽一液相平衡计算,得到了各主要成分与柠檬醛在101.3、5.0和0.3kPa下的二元汽一液相平衡组成和相平衡曲线,同时计算了该物系中各组分在O.3kPa和328.15K时的汽一液相组成和分布;对于ASPEN数据库中缺少的组分采用Properties Estimation模块进行物性估算。研究结果可为从山苍子油减压蒸馏提纯柠檬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溶质在复杂溶液系统间的分配系数,在考虑溶质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基础上,共选定63种溶质作为验证集,由Kow对UNIFAC、扩展Hansen和NRTL-SAC 3种活度系数模型进行初步验证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验证集溶质的Kow实验值的对数值与采用3种模型获得的计算值之间的预测标准误差SEE分别为0.827、1.063和0.61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62、0.734和0.868;NRTL-SAC获得的预测精度最高,UNIFAC次之,扩展Hansen的预测精度最低。NRTL-SAC计算过程简单且精度高,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溶质的辛醇-水分配系数;UNIFAC适用于预测功能组-组之间参数已经确定的溶质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扩展Hansen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存在正偏差。  相似文献   

3.
气液混输过程中存在相间能量消耗、相间传质等现象,从而影响管内介质的流动状态和管道运行参数,气液相的组成也会不断变化。利用LedaFlow软件对某实际气液混输管道进行稳态模拟,对比分析物性表模型和组分跟踪模型得到的管道沿线参数模拟结果以验证组分跟踪法的可靠性,进而开展管道瞬态模拟,分析流体组成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气液两相相变量。结果表明:该管道内流体沿程液化,气相摩尔流量下降,其瞬态流动过程为一个气相不断液化的过程;在稳态模拟中采用LedaFlow相平衡计算方式,即按照各相的流量占比与静止状态下的气液相分布相同的原则,可更为准确地确定流动过程中的相变量。研究成果可为气液混输管道中相变规律预测提供理论基础,提升气液混输管道流动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图11,表2,参23)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获得制革废水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萃取回收工艺所需的基础数据,采用液液相平衡釜对DMFH2O-CHCl3三元体系在常压、293 K下的液液相平衡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对各物质平衡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分别采用NRTL和UNIQUAC模型关联了三元液液相平衡数据,并通过单纯形法获取了相关模型参数,同时结合其他各温度的相平衡数据回归获得了相平衡方程.结果表明:NRTL和UNIQUAC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都吻合较好,平均偏差分别为0.0079和0.0076,相平衡方程回归的相关系数为0.98.  相似文献   

5.
以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吸湿性LiCl盐溶液和待处理空气组成的吸收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等温及绝热吸收过程中吸收系统的相平衡关系并绘制相平衡线,以便作为设计填料吸收塔的基础。结果表明等温吸收相平衡线仅受进塔溶液温度的影响,绝热过程受浓度的影响更大。绝热吸收过程中水蒸气的凝结潜热和溶液的微分溶解热等热效应导致气液传质势差迅速降低,因而无须使用过高的填料高度。在利用绝热吸收相平衡线确定所需吸收溶液流量时,仅由全塔物料衡算得出的溶液流量偏小,应同时考虑热平衡关系才可得出较为合理的溶液流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初始pH值、气液比及其交互作用对吹脱法处理废水过程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3个因素影响都显著且影响强弱顺序为pH值、气液比、温度。通过模型预测氨氮去除率在最优条件(温度为50.5℃、气液比为3126、pH值为11.5)下可达92.16%。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仅为1.95%,说明该模型对吹脱过程氨氮去除率的预测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复杂系统模型中的预测精度,从原始数据和预测值两个方面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改进。根据原始数据的信息特点对模型作补充定义;预测值改进则利用背景值重构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改进,求出最佳预测值。结果表明:改进GM(1,1)模型的平均残差和相对残差都远远小于传统模型,其预测效能和可信度都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鉴于煤炭铁路运量预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本文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进行运量预测。该模型高度融合了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优点,具有广泛映射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从而保证了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计算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3%,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
杂质对管道输送CO2相特性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  李玉星 《油气储运》2014,(7):734-739
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作为改善气候的重要选择,安全输送是其关键性纽带环节。管道输送被认为是陆上输送CO2的最优形式,管输CO2中所含杂质将影响CO2相平衡及物性参数变化规律,进而影响管道运行。采用与已知实验值对比的方法优选状态方程,计算含杂质气体及水蒸气的多组分CO2相平衡线及物性参数,与纯组分CO2对比分析可知:PR方程在CO2等极性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及物性方面优于其他状态方程。非极性及弱极性杂质通过影响泡点线使两相区扩大,强极性杂质通过影响露点线使两相区扩大。CO2管输过程中,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其密度和黏度会发生突变,比热容会出现极值,而杂质会改变突变和极值的对应温度和压力,采用高温、高压下的超临界态输送可以使其管内流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支持向量机参数人工选择的盲目性和依靠经验的缺陷,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C,g两个参数,实现支持向量机参数的优选,减少参数选择的工作量,并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将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到浑河流域干旱预测中,通过matlab编程建立该模型。以海城、大洼、辽阳、沈阳4个站的降雨量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拟合度较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满足要求,说明该模型用于浑河流域的干旱预测具有可行性,为决策部门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和部署抗旱工作、合理利用分配现有的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河稠油掺稀粘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塔河稠油分别掺混4种塔河稀油的粘度测试数据,对Arrhenius粘度模型、双对数粘度模型、Cragoe粘度模型和Lederer粘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ragoe模型准确度最高,最适合对塔河稠油掺稀粘度进行预测.考虑不同掺稀体积比对Cragoe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将稠油的质量分数作为Cragoe粘度模型的改进参数,分别对稀稠体积比高于和低于1∶1的预测值进行放大和缩小处理,改进Cragoe模型,实现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较改进前分别下降43%和32%.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是借助响应面数学模型,来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绿原酸标准品为基准,考察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四个因素,即为提取溶液的pH值、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最终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溶液的pH值为5,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0(g·mL-1),时间为20 min。经三次平行试验验证后,得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平均提取率为9.77266%,与预测值相差极小。说明该模型预测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3.
河流年度径流具有周期性、层次性、可预测性的特点,通过研究和分析河流年度径流的统计变化特征,可以对河流径流未来的长期变化作出预测。该文研究了佛子岭水库的河流年度径流滚动预测的方法,通过观测的河流年度径流资料,探索径流统计变化规律,运用多元回归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并且进行了模型参数的确定和径流的预测。通过预测模型对河流年径流实际值与预测值误差分析,并绘制实际值与预测值折线图进行比对,对选择最优的预测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继而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误差在较为合理的范围。最后得出结论,建立二元线性预测模型对于佛子岭水库年径流量预报结果的拟合模型较好,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异龄林26块检查法样地的5次观测数据为基础,建立转移矩阵模型对一定周期的林分径级分布进行预测。分别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对转移矩阵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建立了固定参数的矩阵模型和贝叶斯矩阵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固定参数的转移矩阵模型对林分径级分布的预测值比实际值偏高,贝叶斯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林分的实际径级分布,证明了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比固定参数平均的方法所建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ALOS PALSAR数据估测森林结构参数的精度,引入代表林分结构复杂程度的调整熵值(ENTadj)参与估测,以消除林分结构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干扰。首先利用野外样地实测的树高计算林分的调整熵值,与Landsat8 OLI第6波段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获得基于像元的调整熵值。一般森林结构参数与ALOS PALSAR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引入基于像元的调整熵值作为自变量对原始对数模型进行改进,分别对林分平均高、林分平均胸径、林分蓄积量建立了3种形式的改进模型。利用原始模型和改进模型分别对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上述森林结构参数进行估测。最后比较模型拟合精度筛选出3项森林结构参数在各类森林中的最优模型,共计12个。结果表明:考虑林分结构干扰后,雷达估测森林结构参数模型的拟合精度R2均得到了提高。马尾松林各项森林结构参数模型的拟合度提高最大。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林分平均高估测精度(RMSE为0.74~2.51 m)、林分平均胸径估测精度(RMSE为2.61~5.61 cm)和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RMSE为21.71~30.92 m3/hm2)都比较理想。本研究探讨了林分结构信息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反演森林结构参数方面的潜力,提高了光学数据结合雷达数据估算森林结构参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快速预测毛竹材气干密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不同采谱方式对所建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了便于对比,建模过程中光谱数据未经过任何预处理.结果表明,采谱方式影响着模型的预测精度.从竹材横切面采谱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内表面(靠近竹黄面)居中,外表面(靠近竹青面)最差.但如果对竹材内外表面的光谱求平均后建模,则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随后选择最优模型对随机抽取、未参与建模的30个未知样品的密度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测量值的 相关性高,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竹材的气干密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背景值的GM(1,1)模型的农业用水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园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865-1866
GM(1,1)模型可用于农业用水量的预测,但其精度还应提高。对传统的CU(1,1)模型进行原始数据序列光滑度和模型背景值构造方法的改进,先通过幂函数变换提高了原始数据序列的光滑度,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改进的背景值算法,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改进后的模型用于实际农业用水量的预测,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深对皮蛋喷淋涂膜工艺的认识,使用Fluent软件中重叠网格耦合VOF模型开展两相流研究,获得皮蛋不同摆放姿势下的液膜润湿比,并以膜厚变化指数为响应值,结合Box-Behnken试验筛选出悬垂液滴去除时最优吸管参数与工作压力,结果显示:尖端朝下摆放的皮蛋经过喷淋后液膜润湿比为1,而钝端朝下摆放的皮蛋经过喷淋后液膜润湿比仅为0.836,筛选出最优吸管参数组合为间距14.50 mm、直径12.09 mm、工作压力6.97 kPa、膜厚变化指数预测值为0.636。在最优吸管参数组合下进行仿真试验,并利用气吸装置开展悬垂液滴去除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膜厚变化指数仿真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73%,膜厚变化指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7.55%,与仿真值的相对误差为9.12%。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耦合模型可用于皮蛋喷淋涂膜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19.
水平管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均相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管中气-液两相流动不同,水平管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存在沿程管壁入流.在水平管单相变质量流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管壁入流对管壁摩阻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孔缝管管壁摩阻系数相关式.将气-液两相混合物看作均匀介质,使水平管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均相流模型的基本模型等同于单相变质量流的流动模型,重点研究了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均相流模型中流动参数的混合规则,提出了新的气-液两相粘度混合规则.对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均相流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均相流模型预测结果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CO_2驱采油过程中,为了保证集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必须准确预测其井口节流特性,以防止节流后管道发生冰堵。基于BWRS状态方程、相平衡原理及热平衡方程,提出适于高含CO_2的多相流节流效应模型。该模型在低压(5 MPa以下)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计算结果与Aspen HYSYS软件计算结果对比,误差范围为±1%。研究表明:在模型适用范围内,CO_2多相流体系含CH_4、N_2、H_2这3种杂质均提高了CO_2-H_2O多相流体系节流后的温度,其中H_2对节流后温度的提升最大。节流温降随气液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气液比低于10时,气液比变化对节流后温度的影响较明显。研究结果对CO_2驱油井采出流体节流安全控制与管道冻堵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