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经“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取下1/2~2/3胸部正中皮肤切口,纵行壁下2/3胸骨使呈“Y”型或“I”型,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9例,二尖瓣成形2例,法乐四联症矫治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疤痕长度仅为胸骨正中切口的60%左右。结论“Y”型或“I”型 部分胸骨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完成大部分心脏疾病的手术,创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经胸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9月选择性采用胸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7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2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4例。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4.5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无残余漏和心脏杂音。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5.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连续11例病人在低位正中皮肤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下段、不横断胸骨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部分经挑选的心脏手术,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损伤小,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心脏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胸骨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院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 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 ,男 8例 ,女 1 0例。年龄 7~1 6岁。ASD6例 ,VSD1 0例 ,F32例。心胸比 0 .5 0~0 .5 9,心功能 ~ 级。全部病人术前均经过彩色 B超、心电图、心脏 X线检查诊断。1 .2 手术方法 病人仰卧位 ,取下 2 /3胸部正中切口 ,长约 1 0~ 1 2 cm,自剑突向上纵劈胸骨达胸骨角 ,必要时横断右半胸骨 ,切开心包 ,显露心脏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此切口可能显露主动脉稍差 ,插管操作时应加注意。全组病例均在常温…  相似文献   

8.
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采用胸骨下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cm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形,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6例,法乐四联症7例,部分房室管畸形1例,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4例。结果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5±45.4)min,主动脉阻断(39.4±30.6)min,手术时间(180.5±51.1)min,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1±5.6)h,术后第1天平均心包纵隔引流量(150±71)ml,平均输血量268.5ml.术后住院时间(9.7±1.5)d。结论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显露好,术后恢复快。具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美观、损伤小的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开胸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14例 ,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病种包括 :房间隔缺损 (ASD) 5例、室间隔缺损 (VSD) 4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2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例。其中房缺 (ASD) 5例、室缺 (VSD) 3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手术 ,室缺 (VSD) 1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 2例则在低温心脏停跳下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无合并症发生 ,术后无明显疼痛。皮肤切口长度 9.5± 3.5cm ,胸骨纵切口长度 10 .8± 3.6cm ,皮肤切口 /胸骨长度系数为 0 .72± 0 .15 ,显露主动脉 2 .7± 0 .7cm ,显露肺动脉 1.3±0 .5cm。术中心脏停跳者心肌阻断 8~ 72min ,平均 2 3.6min ,体外循环时间 2 7~ 10 8min ,平均 4 8.5min。术后胸液引流量 6 0~ 35 0ml,平均 14 0± 5 0ml,术后住院 6~ 14d ,平均 8.5d。全组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胸骨畸形 ,胸锁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68例患者作皮肤切口起自 3~ 5肋间 ,下至剑突下 1~ 2 cm。部分劈开胸骨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经过平稳 ,切口甲级愈合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胸部正中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轻、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绝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切口长约 7~ 9cm。结果 :本组 4 0例无围术期死亡者。术后恢复快 ,无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纵隔引流量少 ,输血量少 ,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多种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刘胜申  曾富春  丛伟 《四川医学》2012,33(7):1138-1140
目的 总结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按胸骨切口固定方法 不同,分为钢丝固定组(A组)、钛板固定组(B组)和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关胸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关胸手术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上肺局部晚期肺癌经胸骨正中切口切除及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方法与经验.方法: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对31例上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受侵的血管和支气管切除后进行成形或重建,清扫同侧肺门纵隔及双侧上纵隔淋巴结.并与同期30例后外侧切口行上肺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术后对患者随访3...  相似文献   

16.
251例病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了心脏手术,术后4例发生感染,引起2例死亡。本文讨论了感染的预防,提出了清创、闭合胸骨后抗生素持续灌注结合紫外线理疗是治疗这类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肺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6年至1999年共21例双侧肺病变的病人在我院行胸骨正中切口的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肺大疱12例,双侧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癌对侧肺内转移1例,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行肺大疱结扎、肺修补术12例,双肺下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右肺上叶楔行切除术1例,左肺下叶切除、双侧纵隔转移淋巴结清除术2例,双侧肺减容术3例,结果 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平均出血量207ml,少于横断胸骨双侧开胸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入路简便,可较好地完成双侧肺疾病的手术治疗,病人术后效果佳,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是一次性手术治疗双侧肺疾病的理想、简便的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右胸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骨部分劈开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至2006年9月我科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用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除(VATS组),并与40例胸骨劈开胸腺切除(胸骨部分劈开组)比较.结果 VATS组中3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术后无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亦无手术死亡.胸骨部分劈开组术后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呼吸机支持后恢复,1例术后2 d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胸骨劈开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危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MGFA 评分和溴化吡啶斯的明用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 P<0.05).结论 VATS经右胸前外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安全、可行,与胸骨部分劈开径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67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所发生的7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70岁,平均41.1±24.5岁,其中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人工瓣膜置换术5例,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低钾或低镁血症4例,合并高钾血症2例。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距体外循环结束10~36小时,平均15.5±8.1小时。经静脉应用硫酸镁及利多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均成功复律。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失衡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静脉注射硫酸镁、利多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联合应用是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