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532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上、下颌骨第一臼齿(M1和M1)齿冠面积和齿尖面积的测量和分析, 得到以下关于中国北方近代人群牙齿尺寸的准确数据和变异情况的结果: 两性M1和M1齿冠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性齿冠面积大于女性齿冠面积, 齿尖相对面积不存在性别差异;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男性M1和M1分别缩小了1.16%和4.96%, 女性分别缩小了5.68%和6.11%,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齿冠面积无明显变化; M1颊侧尖相对基底面积大于舌侧尖, 形成齿尖大小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 齿冠面积整体缩小的趋势下, 为使咬合面最大化使用, 各齿尖朝着更利于扩大咬合面基底面积的方式进化的结果; 世界各地区近代人群M1和M1各齿尖大小顺序基本一致, 其中M1为原尖>前尖>后尖>次尖, M1下原尖最大, 下次小尖最小, 其他三个齿尖面积非常接近, 不存在明显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2.
邢松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9,28(2):179-191
本文采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上、下颌臼齿齿冠及齿尖基底面积进行了精确测量。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相对齿尖基底面积。结果显示: 近代华北人上颌各臼齿齿尖大小均呈原尖>前尖>后尖>次尖的顺序, 下颌三个臼齿齿尖大小面积顺序有所不同; 上颌的后尖和次尖呈现异速生长的趋势。各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总体变异呈下颌臼齿大于上颌臼齿、M1到M3依次增加、靠近远中侧的齿尖大于近中侧的齿尖的趋势。本文首次对现代中国人臼齿相对齿尖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 为古人类学及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了基础性数据。本研究显示利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包括臼齿齿冠和齿尖面积在内的非线性特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较传统的测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在古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导致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形成了具有明显体质特征差别的人群(或种族)。对更新世末期及全新世以来不同地理区域近代和现代人群体质特征差别、相互亲缘关系的分析是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1项头骨非测量特征在近代和现代中国人群, 以及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共330例标本的出现率和表现特点的观察和数据分析, 发现绝大多数特征的出现率或表现特点在三个人群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有些特征在人群间的差异甚至非常明显。与非洲及欧洲人群相比, 现代中国人头骨总体显得纤细, 眉弓、角圆枕、颧三角、颧结节等反映头骨粗壮程度的特征在现代中国人群的发育明显弱于非洲和欧洲人群。此外, 现代中国人群还具有一些明显不同于非洲和欧洲人群的头骨非测量特征, 包括锐利的眶外下缘、相对平坦的眉间鼻根点、较圆隆的颅侧壁、平坦的顶孔人字区、深弧形的上颌颧突下缘, 梯形和左右不一的鼻额-额颌缝走向等。采用判别分析可以将67.0%—79.5%的标本正确地判别归入其原来所属的组群。其中对中国人群的正确判别率分别达到70.4%和82.9%。个体标本分布显示非洲人群表现较大的分散性, 而中国和欧洲人群样本的分布明显密集集中, 提示中国和欧洲人群似乎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特征。本研究还发现多数在人群间差别显著的头骨非测量特征与头骨粗壮程度有关, 作者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