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蔡红 《建筑电气》2020,39(3):55-61
对于设置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地下车库,由于防火分区内设置了防火单元,不同的火灾发生情况会导致各防火单元疏散线路及疏散出口的改变,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与之密切相关。以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对设置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在平时及火灾时的人员疏散方案进行分析,总结该类地下车库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要点,为设计人员提供此类问题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出“面防火分区”和“体防火分区”两种防火分区方式的概念,通过工程实例,按两种方式进行防火分区设计,从经济,技术角度进行比较,指出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采用“体防火分区”方式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的设计方法,有其经济技术上的优点,对研究建筑防火与建筑经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启荣 《福建建筑》2014,(4):104-10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下车库设置排风系统的必要性、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对防排烟系统的排风量和排烟量计算、对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阐述了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平时通风与火灾时排烟合用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陆明 《今日消防》2020,5(3):56-57
在调研国内典型地下开敞式停车库项目的基础上,归纳出此类车库的建筑设计特点,并基于此提出其整体消防设计策略,包括车库防火分区划分、烟气控制策略以及人员疏散。最后总结了国外相关规范对于开敞式车库的定义及消防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敏 《建材与装饰》2013,(38):13-14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房屋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经常需要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其不仅能够用作车库,还能够设置人防分区,使得地下室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在地下室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地下室的战平时期要考虑空间的不同承栽状况的变化,地下室的防水是否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地下室的防火分区设计的是否合理等。因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应该能够按照总平对地下室的具体空间进行划分,以使地下室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室的功能分区,介绍了根据总平定位地下室分区的方法,并且对停车库、设备机房以及防火分区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车道情况对人防分区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大型公共建筑(营业厅、展览厅)、生产厂房、大型车库等不断涌现。这些建筑的面积大大超过了规范所允许的防火分区面积。但因功能或工艺要求不便于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时可设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卷帘是建筑物中重要的消防设施之一,主要起隔烟、隔火的作用。防火卷帘具有隐蔽性强、美观、控制方式简单、防火性能好。特别是适用于一些日常需保持整体通透效果区域的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作为常见的防火隔断设施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7.
巷道式钢砼结构机械停车库防火设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通风和排烟、消防给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方面分析我国现行防火规范如<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等在应用于巷道式钢砼结构机械停车库的防火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适用于对此类车库的防火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某地下敞开式车库采用防火隔离带替代防火分隔为例,沿车库敞开面外墙挖掘一条沟渠以形成敞开式汽车库,通过模拟计算确定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和自然排烟开洞面积的比例,沿防火隔离带两侧设置挡烟垂壁,并加密布置喷头。  相似文献   

9.
大型建筑防火分区问题的性能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大型建筑中传统防火分区存在的许多弊端,从设置防火分区的目的和意义出发,根据性能化防火设计可替代原则,论证了动态防火分区和可燃物非连续化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换乘空间要求共享、连续和通透,对换乘空间划分防火分区存在困难,文章提出了用防火分隔带划分防火分区并就防火分隔带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室内自然火灾作用下可燃的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 CLT)对CLT房间火灾荷载的贡献和不同层板组成的CLT对火灾的动态影响,开展4次内表面受火面积不同、板材层板组成不同的CLT房间自然火灾试验,直接受火CLT面积占CLT房间内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9.8%、36.4%和87.6%;并以双区域模型为基础,建立考虑炭化层脱落的CLT结构室内自然火灾温度场计算模型,对CLT房间火灾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双区域模型应用于CLT结构自然火灾时的有效性及局限性。试验结果表明:CLT受火面积对室内自然火灾发展过程及热量释放影响显著,随着CLT受火面积的增大燃烧速率显著提高,火灾的热释放速率增大;炭化层是否脱落对火灾发展过程影响显著,炭化层脱落时间及区域存在随机性;CLT单层层板厚度越薄,炭化层越早发生脱落;考虑CLT燃烧及炭化层脱落的双区域模型可一定程度上准确模拟CLT房间自然火灾室内空气温度,但是火灾降温阶段双区域模型预测的温度始终低于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室内自然火灾作用下可燃的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 CLT)对CLT房间火灾荷载的贡献和不同层板组成的CLT对火灾的动态影响,开展4次内表面受火面积不同、板材层板组成不同的CLT房间自然火灾试验,直接受火CLT面积占CLT房间内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9.8%、36.4%和87.6%;并以双区域模型为基础,建立考虑炭化层脱落的CLT结构室内自然火灾温度场计算模型,对CLT房间火灾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双区域模型应用于CLT结构自然火灾时的有效性及局限性。试验结果表明:CLT受火面积对室内自然火灾发展过程及热量释放影响显著,随着CLT受火面积的增大燃烧速率显著提高,火灾的热释放速率增大;炭化层是否脱落对火灾发展过程影响显著,炭化层脱落时间及区域存在随机性;CLT单层层板厚度越薄,炭化层越早发生脱落;考虑CLT燃烧及炭化层脱落的双区域模型可一定程度上准确模拟CLT房间自然火灾室内空气温度,但是火灾降温阶段双区域模型预测的温度始终低于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和大型结构建筑防火分区中 ,钢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的优缺点 ,结合目前建筑市场上的施工现状 ,对防火卷帘和耐火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双轨特级卷帘钢构件的耐火保护问题。建议采用新材料硅酸钙防火板对其钢构件作包覆耐火保护 ,并初步确定了耐火保护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某大型电子洁净厂房为例,通过对厂房各分区火灾危险性和上、下技术夹层与生产区作为一个防火分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采取了多种防范及消防保护措施条件下,该工程所存在消防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军  孙震宏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2):1131-1134
针对某地下商场不能按常规方法划分防火分区的情况,结合建筑平面布局和商业业态的特点,提出性能化的防火分隔方案,重点阐述性能化消防设计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蔓延火灾下钢框架结构建筑室内火灾温度场、钢构件温度分布和位移的发展规律,对1个足尺的两层钢框架结构进行蔓延火灾试验,测量试验区域内关键位置的空气温度、钢构件温度和位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火源房间内的火灾过程呈现4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受火70min时室内火灾达到全盛,测得火灾烟气层最高温度730℃;受火82min时火灾从火源房间蔓延至邻近房间,导致了邻近房间内各受火钢构件温度峰值出现在不同时刻,同时,各构件历经扩散热烟气加热、直接受火加热和冷却降温3个阶段,呈现反复升降温的受火过程;受火过程中,钢构件温度变化显著滞后于火场温度,受火钢柱先后升温产生向上的轴向变形。与传统室内火灾相比,蔓延火灾扩大了火场范围和钢结构受火范围,对结构安全和人员安全造成更大威胁,因此在进行结构抗火设计时应得到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蔓延火灾下钢框架结构建筑室内火灾温度场、钢构件温度分布和位移的发展规律,对1个足尺的两层钢框架结构进行蔓延火灾试验,测量试验区域内关键位置的空气温度、钢构件温度和位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火源房间内的火灾过程呈现4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受火70min时室内火灾达到全盛,测得火灾烟气层最高温度730℃;受火82min时火灾从火源房间蔓延至邻近房间,导致了邻近房间内各受火钢构件温度峰值出现在不同时刻,同时,各构件历经扩散热烟气加热、直接受火加热和冷却降温3个阶段,呈现反复升降温的受火过程;受火过程中,钢构件温度变化显著滞后于火场温度,受火钢柱先后升温产生向上的轴向变形。与传统室内火灾相比,蔓延火灾扩大了火场范围和钢结构受火范围,对结构安全和人员安全造成更大威胁,因此在进行结构抗火设计时应得到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图书馆的建筑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玲 《山西建筑》2005,31(17):23-25
以山西省图书馆的防火设计为例,从安全疏散、防火分区等方面,对其主楼进行研究探讨,介绍了相应的消防措施以及消防通道,并指出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某机场新建航站楼防火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某机场新建航站楼防火设计在防火分隔、疏散方面存在的难点,提出通过限制有可燃物的房间的面积、将可燃物集中的房间与航站楼其他区域进行分隔等措施,达到与划分防火分区等效的目的。国际、国内行李提取厅在不违背航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分别在防火墙上增设通往迎客大厅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疏散出口。设计火灾场景及疏散场景对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针对该航站楼所确定的防火设计调整方案可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