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51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块大小,骨折线的角度以及合并膝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情况。单纯后内侧骨折21例采用前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单纯后外侧骨折16例采用前外侧入路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内侧合并后外侧平台骨折14例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前内侧切口或前正中切口外侧支撑钢板加内侧拉力螺钉或钢板内固定。结果 49例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50-160)min。51例均获随访8-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25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3%;Rasmussen功能评分:优13例,良28例,可5例,差5例,优良率80.4%。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影像学特异性,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可行性,并可同时处理合并的关节内软组织损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3种新型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探讨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内固定方式。方法 利用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胫骨平台CT图像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3组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其中,A、B、C组前外侧均为倒L形解剖锁定钢板固定;A组前内侧、后内侧重建钢板纵向固定,后外侧重建钢板斜向固定;B、C组内侧胫骨近端T形钢板固定后,重建钢板分别纵向固定后内侧、斜向固定后外侧。于胫骨平台施加1 200 N轴向载荷(模拟体质量60 kg成年人生理步态下行走情况),观测3组骨折块整体发生的最大位移和胫骨、骨折缝、内植物的最大Von-Mises应力。结果 有限元分析示各组胫骨应力集中分布于骨折缝及螺纹连接处,内植物应力集中分布于骨折块部位螺钉连接处。施加1 200 N轴向载荷时,3组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相近,其中A组最大(0.74 mm),B组最小(0.65 mm)。内植物承受的最大Von-Mises应力C组最小(95.49 MPa),B组最大(177.96 MPa);胫骨承受的最大Von-Mises应力C组最小(43.35 M...  相似文献   

3.
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向阳  张辉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2):928-930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 3例,闭合性骨折1 8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G ustiloⅠ型3例,Ⅱ型2例。术中应用前外侧切口15例,前外侧切口加后内侧切口8例。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07°。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法进行术后评分,平均为87.3分。术后皮肤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胫骨平台高度丢失3例。结论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4.
双钢板或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内外侧双钢板或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1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20例,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11例.结果 双钢板固定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3.4°±21.9°,外侧锁定钢板为108.2°±24.7°,差异无显著性(P>0.05).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双钢板固定者为74.9分,优良率为71%;外侧锁定钢板固定为75.6分,优良率为82%,功能评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胫骨平台高度丢失和切口感染分别为双钢板固定者为6例和3例,外侧锁定钢板固定者为2例和1例.结论 内外侧双钢板或外侧锁定钢板均能有效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存在争议的,长期以来,切开复位内固定被认为与多数伤口并发症有关,尤其是切开受损的软组织。对于粉碎性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评估经前外侧入路、内侧微创入路进行外侧和内侧双钢板内固定对胫骨平台SchatzkerV、Ⅵ型骨折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拉力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12例该类骨折,均采用后侧入路拉力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按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3例。结论后侧入路拉力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显露、内固定可靠,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CT扫描可明确骨折位置及骨折线走向,三维CT还可显示主要骨折块的体积、形状、移位方向及塌陷程度;MRI检查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更有价值;关节镜检查可直观观察关节内软组织损伤情况.对复杂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目前倾向于采用改良双钢板治疗或外固定支架一期固定、二期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还可采用单一外侧锁定角钢板治疗;对胫骨内髁骨折脱位型损伤,目前以内侧双切口双钢板的治疗效果较好;对胫骨平台后侧应力骨折,采用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对较简单的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则推荐使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外侧支撑钢板加压螺钉系统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2004年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46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通过复查术后关节功能和影像资料判断手术效果。[结果]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4月(12~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4.8%。[结论]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8—2012-12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伴有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首先取后内侧入路稳定内侧柱,将后髁复位后选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3.9%。1例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对于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便于操作,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外侧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后内侧入路小切口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8例。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16-27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根据Ghazavi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疗效优11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达到82.14%。结论外侧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后内侧小切口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骨愈合率高的特点,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8.
19.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