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和平 《食品科学》1998,19(11):62-63
良种春茶产于咸宁贺胜桥镇,是湖北省茶树良种繁育场近几年研制成功的一个新名茶,该茶外形扁平匀直、尖削似剑、光滑油润、茸毫披露、色泽翠绿、汤色清澈、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肥嫩匀齐。1994年荣获中国《陆羽杯》名茶一等奖。1原料与制具良种春茶选用福鼎大白条、大毫茶等良种,谷雨前采摘,特级原料采摘单芽及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全长不超过3cm;2、3级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芽叶均匀、成朵,不夹带鱼、片和碎叶,同时忌采紫色茶叶和病虫叶。芽叶要轻来轻放,快运勿压,采摘时手里不紧握,蒌里不紧压,保持芽叶新鲜度。鲜叶进厂后,要进行摊放(取色),目的是在摊放过程中,使茶叶内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浙江景宁茶区景宁白茶的及时采摘,以当地的主栽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为研究对象,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在春季3个不同时期分别对茶树冠面和采摘后鲜叶的机械组成以及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鲜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综合判断景宁白茶的适采期。结果表明,景白1号的开采时间较景白2号晚3~5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9天,大面积采摘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景白2号的开采时间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12天,鲜叶在4月上旬采摘的鲜叶嫩度和内在品质最佳。4月20号之后,景白1号和景白2号鲜叶品质均较差,不适宜加工中高档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茶园中喷施日本富华农有机肥(浓缩液),可以促进茶芽生长,提早开采,提高百芽重和正常芽叶比例,增强持嫩性,因而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的EGCG3"M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茶鲜叶的不同采摘成熟度、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烘干温度等,制备茶样,研究不同成熟度、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烘干温度等对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3CG3"Me)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茶鲜叶成熟度的增加,叶片中EGcG3"Me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在第3叶(或者第4叶)含量达到最高;1 d中,茶鲜叶中EGCG3"Me含量在中午达到最高;在90℃烘干温度下,茶叶中的EGCG3"Me含量能得到有效的保持.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的EGCG3″Me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置茶鲜叶的不同采摘成熟度、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烘干温度等,制备茶样,研究不同成熟度、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烘干温度等对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茶鲜叶成熟度的增加,叶片中EGCG3″Me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在第3叶(或者第4叶)含量达到最高;1d中,茶鲜叶中EGCG3″Me含量在中午达到最高;在90℃烘干温度下,茶叶中的EGCG3″Me含量能得到有效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中外食品工业》2002,(4):55-55
{.采摘铁观音的采收多以人工采摘,利用两指的力量将叶片摘下,采摘一心两叶的茶尖,采摘的过程需要尽量维持叶片的完整性,避免影响茶的品质。2。曦茶将茶叶均匀的摊开,让阳光将茶尖内的水分蒸发至60%,当叶片变得柔软,茶叶中的涩味变得较淡时即可移到室内。3。静蓬将茶叶盟放在室  相似文献   

7.
以茶入菜古已有之,随着人们对茶叶以及茶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茶菜在不断涌现。相对来说,大众最为熟知也是最著名的茶菜除了茶叶煮鸡蛋,就当属龙井虾仁了。顾名思义,龙井虾仁是配以龙井茶烹制而成的虾仁,成菜虾仁鲜嫩,芽叶清香,色泽雅丽,虾中有茶香,茶中有虾鲜,是堪称一绝的杭州传统名菜。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主要产于我国的云南地区,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主要是云南思茅等地高山上的大叶种高大乔木型茶树。传统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是将采摘的茶叶经过渥堆发酵,使茶中成分发酵,产生陈香并分解有害成分。  相似文献   

9.
以鄂茶10号一芽二三叶嫩度原料加工青砖茶, 优化渥堆工艺参数。方法 以鄂茶10号一芽二三叶嫩度的绿毛茶为原料, 选用茶坯含水量、渥堆湿度和渥堆温度, 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通过对不同处理加工的青砖茶进行感官审评、色差测定以及儿茶素组分、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分析, 获得优质青砖茶渥堆条件。结果 渥堆参数设置为茶坯含水量40%左右, 渥堆温度45~50℃, 渥堆湿度70%~80%时, 所加工的青砖茶干茶色泽棕褐、汤色红明、滋味甜醇、陈香较高、感官品质较好。茶坯含水量低和发酵温度低不利于青砖茶陈醇品质的形成。渥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组分等涩味物质含量大幅降低, 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呈色呈味物质大量形成是其滋味醇和、汤色红明的重要物质基础。结论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一芽二三叶青砖茶渥堆工艺参数为: 茶坯含水量40%左右, 渥堆温度45~50℃, 渥堆湿度70%~80%。使用该工艺参数所制黑茶外形条索紧细, 色泽红褐, 陈香较高, 滋味甜醇。  相似文献   

10.
版纳曲茗是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根据市场需求并针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芽叶“白毫显、可塑性好”的特点于 1 995年创制成功的 ,1 996年便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加工。该茶的品质特征为 :条索紧而卷曲 ,毫茸显而隐绿 ,香高长而味醇爽回甘 ,汤色黄绿明亮 ,叶底嫩绿 ;曾先后获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三届名优茶评比“陆羽杯”金奖、第一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中华文化名茶”银奖、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下面就该茶的选料及机制技术作一简要介绍。1 鲜叶采摘标准以云南无性系良种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芽叶为原料 ,严禁采病虫害芽叶。要求轻…  相似文献   

11.
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籽是指茶叶(Camellia sinensis)茶籽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籽,全国采摘茶园面积为8.4×10~8m~2,茶叶茶籽产量为44.1万t。油茶通常指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有栽培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盛产于我国的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对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鞣花酸、黄酮和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绿茶炒青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种类茶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鞣花酸含量较为丰富, 最高达26.75 mg/g, 是特级炒青6.8倍, 黄酮含量也较绿茶炒青高, 达18~22 mg/g; 树莓嫩尖茶的多酚含量同炒青接近, 均超过180 mg/g, 两者的抗氧化活性均较强, 而树莓叶茶的总多酚含量较低, 仅为绿茶和树莓嫩尖茶36%~39%, 抗氧化活性较弱。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叶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树莓叶茶抗氧化性较弱, 而嫩尖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可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菜用黄麻营养价值丰富,为探明其制茶特性及品质,以菜用黄麻一芽一叶-二叶、嫩叶、老叶为原料,探讨其物理、化学特征并判定其制茶适性,制备相应的茶叶品种,并分析其感官和理化品质。结果表明:菜用黄麻鲜叶色泽深绿,叶片较大且叶质薄软、叶绿素和蛋白含量较高而多酚类含量较低,适制珠状绿茶;按照绿宝石工艺制备绿茶后,3种茶的感官和理化品质差异显著,以老叶成茶品质最优,其感官品质评分达到85.37±5.1,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达到(17.0±0.15)%,但是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远小于对照组茶叶,所以其口感滋味鲜爽、醇厚,但缺乏浓强刺激的滋味。可作为适合体胃寒凉的老年、妇女等人群的代茶饮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叶种特异性品种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渥堆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方法 以红紫芽晒青茶为原料, 分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电子鼻、色差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方法研究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渥堆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结果 GC-MS分析结果表明,红紫芽晒青茶共鉴定6大类28种香气物质, 红紫芽出堆样共鉴定出9大类46种香气物质, 电子鼻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Loading)结果表明,10个传感器中就有5个传感器(R8、R6、R10、R7和R9)对茶叶香气的响应明显,对区分贡献率最大, 香气分析结果表明红紫芽叶制成熟茶香气物质丰富。随着翻堆序数增加, L*和?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a*和?a总体呈增加趋势,b*及?b值随着翻堆序数增加先增加后呈下降趋势, 表明随着发酵进行, 茶汤明亮度降低, 茶汤变红变深, 这与感官呈现的一致。HPLC结果表明,随着渥堆序数增加,总儿茶素、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呈递减趋势, 出堆样氨基酸、茶多酚、总儿茶素含量低于晒青原料(P<0.05), 水浸出物含量高于晒青原料(P<0.05), 每一次翻堆样咖啡碱的含量变化幅度也不大(P>0.0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红紫芽出堆样汤色棕红明亮,香气陈香、木香带甜香,滋味甜醇尚滑, 品质特征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结论 GC-MS及电子鼻香气分析结果表明红紫芽熟茶香气丰富, 品质特征变化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 即红紫芽茶适制普洱茶且香气丰富。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的名优茶研究与开发大都始于70年代中期。目前,全国省级以上名优茶约有600多种。名优茶因其色香味形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本研究于1996、1997年春,以采用本所的优良茶树品种与独特的加工工艺,研制的具有天然兰花香气和鲜爽滋味的“绿香兰”茶。现将研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供试茶树品种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安徽3号”、“安徽7号”和“祁门种”。“安徽3号”长椭圆形,水平着生,芽叶淡黄绿色,适制红、绿茶。“安徽7号”半椭圆形,半直立状着生,芽叶深绿色,适制绿茶。“祁门种”适制红、绿茶。 二、采摘标准:清明至谷雨前,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不带鱼叶。采摘  相似文献   

17.
信阳毛尖茶区鲜叶采摘方式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鲜叶采摘方式对茶叶行业经济效益的紧密关系,在信阳市茶叶示范园开展单人采茶机、双人采茶机、手工3种采摘方式的相关指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秋季采摘方式单位面积茶园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双人采茶机采摘、单人采茶机采摘、手工采摘,在信阳茶区,夏秋季宜大面积推行机械化采摘。本试验初步提出了早春高档茶以手工采摘、夏秋季大面积推广双人采茶机采摘的信阳毛尖茶区鲜叶采摘模式。  相似文献   

18.
鄣科三泡香     
鄣科三泡香,系江西婺源县茶技站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一只名茶新秀,产于婺源大鄣山一带,采用省级良种“鄣科一号”芽叶精制而成。茶叶品质香高持久,具有一泡嫩香扑鼻、二泡栗香浓郁、三泡清香芬芳的特点,故取名“鄣科三泡香”。其成茶外形圆紧细直似银针,锋苗挺秀,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厚爽,叶底嫩绿柔软。1993年获江西省优质名茶称号,是“婺绿”之珍品。 该茶于清明前后开始采制。鲜叶采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芽一叶初展,不带鱼叶、鳞片,不采雨露叶、紫芽叶、病虫叶,轻采、轻放、不紧压、不断碎,采后及时运送…  相似文献   

19.
气候温和湿润、山青水秀的苏南,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是产茶之乡。这里出产的苏州东山碧春、宜兴阳羡雪芽、南京云雾茶以及雨花茶等都是闻名遐尔的茶中精品。茶叶入馔,是当地烹饪的一大特色。早在清朝,袁枚《随园食单》就有茶叶蒸鹿尾的记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信阳群体种紫色芽叶为原料,分析茶鲜叶主要生化成分,通过对紫色芽叶制品和对照组绿色芽叶制品的理化分析和感官审评,旨在对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及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紫色芽叶固定样的花青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紫色芽叶红茶样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紫色芽叶红茶样感官品质稍高于绿色芽叶红茶样,表现出良好的适制性。综上分析,夏季紫色芽叶表现出较好的红茶适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