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射频消融房室传导改良前后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12例房颤患者均采用后位法进行房室传导改良,以心室率<120次/分为成功标准。分别于改良前及后3个月和1年观察休息、活动、最高及最低心室率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发现改良术后3个月及1年各种状态下心室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及心脏结构和功能也均显著改善。认为房室传导改良不仅可以减慢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的各种状态下的心室率减慢,而且可以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的方法控制7例特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的快速心室率。5例持续性房颤在房颤时消融,2例阵发性房颤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平均放电6±4次,6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的病例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示静息时房颤的平均最大心室率和平均心室率分别从术前的165±11和136±10bpm下降到111±14和88±11bpm(P均<0.001)。平均随访5±4月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服药静息心室率均低于110bpm,有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快速房颤的病例,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是控制心室率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有关机理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发作时房室同步机械活动的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及快速心室率影响了血流动力学,尤其对原有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使其心排出量显著降低,加重心力衰竭。近期国外有研究表明,阵发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经房室结消融加上起搏器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对比分析房室结消融加上VVIR起搏器与药物治疗对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和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 ) (四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房颤的人群发生率为 0 .15 %~ 1% ,6 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 5 .9%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主要以心悸不适、心输出量下降、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及血栓栓塞为主要危害。房颤的治疗包括减慢房颤时的心室率和房颤的根治治疗。应用导管消融房室结和希氏束 ,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对有些病例尤其是老年患者仍较适用。对于房室结慢径改良以控制心室率的问题 ,由于不同临床研究报导的成功率变异度较大 (15 %~ 92 % ) ,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有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 ,因此选择该方法治疗时仍应慎重对待 ,近年…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消融始创于1982年,Shcinman(1)及Gallagher(2)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主要是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用直流电消融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再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控制心室率.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与心房率及房室结电生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心室率与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 ,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 ,在窦性心律下 ,行高位右房刺激测量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WCL)和有效不应期 (ERP) ,分析房颤心室率与心房率、房室结WCL和ER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房室结WCL与房颤的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 0 84、- 0 82 (P <0 0 0 1) ,ERP与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的r值分别为 - 0 90、- 0 82 (P <0 0 0 1)。房颤心室率与心房率无相关性。心房率和心室率的比值与心房率呈正相关性 ,r值为 0 97(P <0 0 0 1)。房室结WCL与房颤时最短RR间期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室结WCL和ERP与房颤的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呈负相关。房室结的ERP越长 ,心房率越快 ,在房室结形成隐匿性传导越多。可以用房颤时最短RR间期来估计房室结的WCL。  相似文献   

7.
探讨房室结消融 +VVIR起搏器 (ABL +PM)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及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选择 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 ,14行例ABL +PM治疗 ,16例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12个月所有患者均做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 ,用Holter记录最快、最慢心率。并观察治疗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 :永久性房颤患者ABL +PM或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但ABL +PM组左室内径缩小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无改变 (P >0 .0 5 )。ABL +PM或药物治疗后 12个月组间比较 ,ABL +PM组心室率控制、左室内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药物组 (P <0 .0 5 )。再次住院人次ABL +PM组较药物组减少 (P <0 .0 5 ) ,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事件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ABL +PM或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但ABL +PM优于药物治疗。ABL +PM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临床首选药物治疗,但有时难以奏效。非药物治疗有毁损房室结或希氏束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的可能性。90年代中期国内外有不少关于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而减低房颤时心室率的报道,我院于1995年9月以来共施行了6例,效果比较理想,现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预防快速房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98例快速房颤患者予初始剂量美托洛尔12.5 mg,2次/d,逐渐加量至目标心率(75±5)次/min并维持1 a,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前和治疗达到目标心率维持1 a时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用彩超机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各心腔舒张末期内径值.结果 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得到控制后,BNP明显降低、CRP明显降低(P<0.01),左、右心房及心室均明显缩小(P<0.05),EF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 通过控制心室率能预防快速房颤患者心肌重构、心衰,明显降低参与血栓形成的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与正规药物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两家3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且未正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52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10例接受房室结射频消融联合起搏手术治疗(手术组),42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药物组)。采用心脏超声测量心功能,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搏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首次问卷调查及心功能检查在入院后进行,随访调查在正规药物治疗6个月及起搏手术治疗后6个月进行。采用配对t检验、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后比较,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与药物治疗均能改善老年房颤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时心室率与房室结电生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影响心房颤动(房颤)时心室率的因素有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隐匿传导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室结的传导性质,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房颤时心室率的关系。资料与方法: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男7例,女2例,年龄38~72岁。7例行导管射频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电生理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窦性心律下测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WCL)和前传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时的心室率是在患者清醒、休息时测量的,最快心室率(MaVR)=60000/最短R-R间期(ms);最慢心…  相似文献   

12.
快速心律失常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常见因素之一。对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快速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地尔硫革通过直接抑制钙通道,减慢房室结传导和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控制心室率作用。本文收集2004年至2007年应用地尔硫革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58例,现将用药过程中的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快速心律失常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常见因素之一。对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快速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地尔硫革通过直接抑制钙通道,减慢房室结传导和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控制心室率作用。本文收集2004年至2007年应用地尔硫革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58例,现将用药过程中的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的房室传导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药物难以控制的快室率心房纤颤(房颤)病人进行经射频消融房室传导改良,射频消融靶点选择右房内房间隔之后、中或前部。射频能量为20~30W,平均发放射频8±3次。结果:9例房室改良成功,3例失败,1例于术后3天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9例术后2天及2个月休息时心率、活动时心率、最高心率及最低心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1例于术后11个月复发,其机理与部分或全部损伤后结间束或部分损伤房室结有关。认为射频消融房室传导改良为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快室率房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外膜下腔静脉脂肪垫(IVCFP)的生理功能特点,探讨其对房颤时快速心室率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电流刺激和射频消融的方法,观察刺激或消融IVCFP前后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变化;采用S1S1程序刺激诱发房颤,观察刺激IVCFP对诱发房颤时心室率的影响。结果完成试验犬12只,刺激或消融IVCFP前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均没有变化;但是刺激IVCFP可使房室传导功能降低,A-H间期较刺激前明显延长(122±12 m svs82±10 m s,P<0.05);消融脂肪垫后,迷走神经所介导的负性房室传导作用完全消失。诱发房颤时,刺激IVCFP可以使诱发房颤的平均心室率降低。结论IVCFP可选择性地支配房室结,而不影响窦房结功能。IVCFP刺激可能为房颤时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扑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对一例阵发性房扑房颤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观察其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该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与射频相关性猝死;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作为多种治疗无效的房扑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适当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和毛花甙丙控制心房颤动的快速心室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快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 ,是保持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毛花甙丙 (西地兰 )对心脏有负性频率作用 ,常作为传统治疗首选用药。因其同时伴有正性变力作用 ,特别适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但毛花甙丙静脉注射起效慢 ,并且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增加房室结隐匿传导 ,使心室率减慢。因此 ,对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情况疗效差 ,并且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等情况毛花甙丙禁忌。寻找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更有效的药物已成为房颤急诊处理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 5 0例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分别静脉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疗效,比较房室结消融术及药物控制心室率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符合CRT植入适应证并接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房室结消融组以及药物治疗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共人选了26例患者,其中房室结消融组14例,药物控制组12例。术前两组患者间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用药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术后随访结果,房室结消融组双心室起搏比例100%,药物治疗组双心室起搏比例72.0%±9.7%。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房室结消融组LVEDD略有缩小[(61.0±6.9)mm对(62.0±7.8)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LVEF改善明显(0.41±0.06对0.3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房室结消融组疗效更佳。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CRT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CRT术后行房室结消融可以提高有效的双心室起搏比例,进一步提高CRT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对老年持续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例老年持续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阻断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植入永久起搏器。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室重塑、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随访半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0.52±0.04vs0.34±0.03,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不明显(61.5±3.9mmvs64.5±3.1mm,P>0.05);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能改善老年持续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射频消融改良的房室结的方法控制7例特发性心房颤动I简称房颤)病人的快速心室率。5例持续性房颤在房颤时消融,2例阵发性房颤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平均放电6±4,6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的主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示静息时房颤的平均最大心室率和平均心室分别从术前的165±11和136±10bpm下降到111±14和88±11bpm(P均〈0.001)。平均随访5±4月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服药静息心室率均低于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