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 PAG)中5-羟色胺7(5-HT7)受体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均分为5组:正常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假CCI组、CCI加AS-19和CCI加SB-269970组。制备CCI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l PAG中5-HT7受体蛋白表达情况;在CCI大鼠l PAG中微量注射5-HT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S-19(6μmol/0.3μl)以及特异性拮抗剂SB-269970(3μmol/0.3μl)后观察药物对CCI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下降伴l PAG中5-HT7受体蛋白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CI大鼠l PAG注射AS-19后,机械痛阈显著上升(P<0.001)且可被预先注射SB-269970所抑制。结论:l PAG中5-HT7受体活化后通过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P物质(substance P,S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对GABA激活电流的调节机制.方法:运用金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新鲜分离的DRG神经元记录GABA激活电流,以及SP对该电流的调节.结果:使用GABA(1~1000 μmol/L)能引起大多数DRG神经元(89.8%,114/127)产生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这一内向电流是由GABAA受体介导的,GABA (100 μmol/L)激活内向电流的幅值为1.9±0.6 nA(n=21).预加SP (0.001~1μmol/L)能明显抑制GABA激活的内向电流,SP对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抑制作用能被选择性的NK1受体的阻断剂spantide (20 μmol/L,n=7)阻断,但不能被选择性NK2和NK3受体的阻断剂L659187(1μmol/L,n=7)和SR142801(1 μmol/L,n=7)阻断.SP对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抑制作用也能被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抑制剂U73122、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 C,PKC)的抑制剂chelerythrine所阻断.另外,SP对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抑制作用能被PKCε的阻断剂epilon Ⅴl-2特异性地阻断.结论:预加SP激活NK1受体,通过激活G-蛋白-PLC-Ca2+-PKCε途径磷酸化GABAA受体,抑制GABA激活内向电流,表明SP可通过抑制GABA介导的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易化伤害性信息在初级感觉的传递(尤其是痛觉).  相似文献   

3.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广泛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已知TENS可激活脊髓的阿片能和5-HT能受体以及脊髓以上的阿片受体。当阿片受体与α2A和α2C肾上腺素受体同时被激活时,可以产生协同镇痛作用。因此,α2受体极有可能与阿片受体和5-HT受体一起参与TENS的镇痛作用。然而,小鼠脊髓中的仅:肾上腺“素受体并未参与TENS的镇痛作用。那么,其他部位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是否参与TENS的镇痛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P2X3受体在疼痛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TP是广泛存在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自损伤细胞或炎症组织释放至细胞外的ATP可激活初级传入神经元上的P2X和P2Y受体,引起疼痛.P2X受体中的P2X3亚单位高度选择性表达于感觉神经元,应用P2X3受体反义寡核苷酸、RNA干扰、基因敲除技术和选择性拮抗剂等研究表明,ATP和P2X3受体在多种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PGE2、NGF、SP和谷氨酸等可增强P2X3受体激动剂激发的内向电流,对P2X3受体的功能起急性上调作用.但是在一些慢性疼痛模型中,P2X3受体表达上调和活性增加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5-HT受体亚型在外周伤害性感受中的作用.方法:用反转录PCR技术观察大鼠单侧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致痛后背根节内5-HT1~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1 h,注射侧腰段背根节内5-HT1A、5-HT1B、5-HT2A、5-HT3、5-HT4和5-HT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5-HT1D、5-HT1F、5-HT2C、5-HT5A和5-HT6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在福尔马林致痛后无明显变化.在正常和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背根节内均未检测到5-HT1E、5-HT2B和5-HT5B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结论:5-HT1A、5-HT1B、5-HT2A、5-HT3、5-HT4和5-HT7受体亚型可能参与了福尔马林诱导的炎性痛,且它们在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方面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阻断局部炎症组织中的5-HT2A受体后,脊髓背角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以了解外周5-HT2A受体在慢性炎症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给大鼠足掌皮下注射2%角叉菜胶(carrageenan),1h后注射5-HT2A受体拮抗剂酮舍林(ketanserin)20μg。24h于大鼠同一位点注射1%福尔马林(formalin)。25h灌流、取材,进行NADPH-d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注射角叉菜胶和福尔马林后,双侧脊髓背角浅层的NADPH-d阳性神经元数目均增多,以同侧更为显著。给予酮舍林后明显抑制这种增加。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 methiodide)可使酮舍林对炎症引起NADPH-d阳性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完全消失。结论:阻断外周5-HT2A受体能抑制角叉菜胶和福尔马林炎性痛刺激引起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活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阿片镇痛机制,继而抑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烧伤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和P2X3受体在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l PAG)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烧伤组、烧伤组、烧伤+DEX1组及烧伤+DEX2组,DEX1组和DEX2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0μg和30μg DEX;von Frey纤维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在烧伤前后及注射DEX后l PAG中P2X3受体表达变化;观察l PAG中微量注射P2X3受体拮抗剂A-317491对DEX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烧伤疼痛大鼠机械痛阈下降;腹腔注射DEX后烧伤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升高伴l PAG中P2X3受体表达上调。l PAG微量注射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后可部分翻转DEX的镇痛作用。结论:腹腔注射DEX通过上调烧伤疼痛大鼠l PAG中P2X3受体表达,增强机体内源性下行镇痛系统的作用,对烧伤疼痛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免疫细胞,当脑组织出现损伤时,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体内,均观察到在脊髓炎性病灶及小胶质细胞内,P2X4受体表达上调。本课题组进行在体和离体实验,用LPS活化小胶质细胞,观察P2X4受体在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膜片钳检测显示,在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内,P2X4受体活性增加。P2X4受体阻断剂可显著降低小胶质细胞的膜皱缩、TNFα的分泌、细胞形态的改变及LPS导致的小胶质细胞死亡。在体研究显示,LPS髓内注射后会诱发炎性反应,迅速导致小胶质细胞丢失;给予P2X4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的丢失,而P2X4受体激活剂则可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的丢失。海马齿状回的小胶质细胞特别容易被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激活。注射LPS后2 h,位于海马齿状回的小胶质细胞即被激活,大约24 h后死亡,P2X4受体阻断剂可减少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死亡。上述数据提示,P2X4受体对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存活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l PAG)中P2X7受体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拮抗剂(A-740003)在电针耐受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电针组、电针耐受组、正常+生理盐水组、正常+A-740003组、电针耐受+生理盐水组、电针耐受+A-740003(1、10、100 nmol)组。电针耐受组大鼠给予连续电针刺激6天,首先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后第6天大鼠l PAG中P2X7受体蛋白表达情况;在电针耐受大鼠l PAG中注射不同剂量的A-740003后再次电针刺激,观察A-740003对电针耐受的影响。结果:多次电针刺激后,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逐渐减少伴l PAG中P2X7受体的表达增多;A-740003可翻转电针耐受的形成。结论:l PAG中P2X7受体活化促进大鼠电针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的改变,探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兴奋毒性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结果: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分别诱发一内向电流(INMDA,IAMPA),模拟缺血处理后的神经元INMDA、IAMPA明显增大。结论: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激活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后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