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NK细胞、CD4~+/CD8~+比值、CD3~+CD4~+、CD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_均<0.01),CD8~+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_均<0.01),CD4~+CD25~+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1),但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建中气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患者提供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116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71例,排除45例。将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化疗组(n=34)与联合治疗组(n=37)。单纯化疗组给予奥沙利铂+替吉奥的SOX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纯化疗组基础上加用重建中气抗癌汤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营养状况(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体重)、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中医症候积分(乏力、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结果:治疗后,单纯化疗组CD4+/CD8+、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较治疗前降低,乏力、恶心呕吐积分较治疗前升高,联合治疗组CD4+、CD4+/CD8+、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较治疗前升高,联合治疗组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化疗外,再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短期疗效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散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C-IMRT),观察组采用SIB-IMRT。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CYFRA21-1、SCC、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均升高,但观察组CD3+、CD4+、CD4+/CD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铂类一线治疗肺鳞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紫杉醇+顺铂治疗,试验组行紫杉醇+顺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组织多肽抗原(TP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疾病控制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并分析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04-10/2012-10收治的8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单纯放疗、单纯治疗、放化疗结合三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5年总生存率(OS)为67.5%,无病生存率(DFS)为46.3%;26例患者先采取化疗方式治疗且经评估显示完全缓解率(CR)为36.42%;54例患者首先接受化疗,CR率为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91.3%,无病生存率(DFS)为73.9%,非CR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57.9%,无病生存率(DFS)为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放疗后化疗与化疗后放疗患者的5年OS率及5年DFS率分别为81.8%对75.8%、77.3%对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放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守住的晚期NSCLC患者118例,分成联合组与化疗组各59例。化疗组以DP方案化疗,联合组以DC-CIK联合D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化疗组,CD3+CD8+低于化疗组,联合组ORR率、DCR率均高于化疗组,联合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回生口服液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NP方案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回生口服液。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8+CD28-T细胞、CD4+CD152+T细胞、CD8+CD152+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CD4+CD28+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8+CD28-T细胞、CD4+CD152+T细胞、CD8+CD152+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4+CD28+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白细胞介素(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可溶性脂肪酸合成酶(s Fa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 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回生口服液联合NP方案可显著改善NSCLC患者免疫功能,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均降低,研究组WBC、Hb、PLT、NEU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CD3+、CD4+、CD8+均降低,研究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与常规组37例。常规组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CD3+、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ASI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12周后,两组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的效果分析。方法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132名符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后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组应按照科学、合理、随机的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均有6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卡铂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如:T细胞亚群、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CD8、CD4、CD3、CD4/CD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CR+PR+SD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3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细胞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Ⅲ期和ⅠⅣ期和Ⅰ期的患者比较,治疗前CD4+和CD3+细胞水平较低,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及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治疗前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较高,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及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有复发或转移与无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比较,治疗前CD4+细胞水平较低,CD8+、NK、CD19+细胞水平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CD4+细胞水平较低,CD8+、NK、CD19+细胞水平较高,差异有显著性,CD3+细胞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D4+细胞水平减低伴随CD8+、NK和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评估食管癌治疗后复发或迅速恶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泰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支气管镜组和联合组,各50例。支气管镜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及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组在支气管镜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替加环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肺功能、炎症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 d,两组CD4+、CD3+、CD4+/CD8+、最高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平均最大呼气流量(mean maximum expiratory flow,MM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均高于治疗前1 d,CD8+、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抽取安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 观察组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血清癌胚抗原(CEA)、磷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水平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3.16%, 24/38)高于对照组(39.47%, 15/38), P<0.05。治疗后, 观察组CEA、SCC-Ag、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12.26±3.26)个月]长于对照组[(8.59±1.26)个月], P<0.05。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能获取满意成效, 能进一步控制病灶进展, 且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骨肉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骨肉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顺铂/阿霉素化疗方案;在化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次,1次/d,疗程可与化疗同步结束。采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记录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5.63%低于治疗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8+、CD4+/CD8+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8+、CD4+/CD8+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骨肉瘤大剂量化疗疗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中,肺癌依然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含铂双药化疗已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方法,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由于化疗有效率不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短,因此,寻找新的药物成为临床晚期肺癌治疗的棘手问题。贝伐珠单抗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它的出现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更新了传统含铂双药一线化疗的治疗模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多条通路之间均有联系,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如今,抗血管生成药物与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之间的联合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数据并不成熟,本文就贝伐珠单抗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r, DTC)患者术后131Ⅰ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过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DTC患者155例,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均行131Ⅰ治疗,且在131Ⅰ治疗前1 d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比值)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各细胞免疫指标差异。结果 男性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组(t=-2.120,P<0.05);年龄≥55岁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55岁组,CD3+T细胞与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55岁组(z=-2.344、-2.681,t=2.266,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ER-2过度表达乳腺癌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肿瘤化疗二科5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曲妥珠单抗;使用曲妥珠单抗时,严格执行用药配伍标准、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92.6%,大于对照组68.0%,P0.05;对照组的副反应率37.0%,明显大于研究组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妥珠单抗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疗效,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和预防曲妥珠单抗的副反应,降低患者痛苦,适合临床深入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近年来,SCLC在精准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免疫治疗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CLC,使患者得到了长期的获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纳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