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何胜利等研究表明,Tie2/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体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Ang是一种分泌型的生长因子家族,该家族主要由4种因子组成,其中Ang-1、Ang-2和它们共同的受体Tie2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Murdoch等研究发现,浸润肿瘤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对肿瘤的转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单核细胞中存在一个表达Tie2的特殊亚群,被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其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研究,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地位已被确定,并将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的作用。本文就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作以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来阻断肿瘤的生长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并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癌化学预防和治疗药物。本文就白藜芦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生长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是一组在哺乳动物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具有多向调节功能,在细胞分化、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FAT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存在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形成、生长、恶性转化、血管生成、侵袭浸润和肿瘤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浸润转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NFAT分子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并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NFAT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MASPIN基因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中的新成员。大量研究发现它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对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近来更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本综述总结了MASPIN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旨在为以MASPIN为分子靶点的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条件。因此,对肿瘤血管的研究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宿主的小静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并与动脉、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是最能代表肿瘤血管生成强度的指标。近年来发现,  相似文献   

7.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药在肿瘤防治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功效独特[1]。肿瘤的血管生成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遏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2]。中药主要就是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各种调控因子并干预其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8.
实体肿瘤的生成依赖于肿瘤本身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的再生受到众多血管刺激及抑制因子的调控。随着肿瘤血管再生理论和相应基础临床研究的快速进展,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多种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肿瘤抑素等用于临床治疗研究,一些传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因此开辟了新的研究应用领域。现对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意义、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肥大细胞不仅在超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急、慢性炎性反应,对机体发挥防御作用,并能加工递呈抗原,是重要的效应和调节性免疫细胞。肥大细胞针对病原信号的特异性受体系统,通过受体识别相关病原体。肥大细胞激活后能合成和释放多种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机体的诸多生理、病理和免疫反应。了解肥大细胞功能及介质释放机制,对深入研究肥大细胞参与的有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乙酰肝素酶(HPSE)的基因定位、结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特别是HPSE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该酶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年前 ,Folkman提出血管生成对肿瘤生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由此引发了血管生成研究的热潮。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血管网络的基础上有新血管生成。对多系统肿瘤的研究表明 ,血管生长对其生长、转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并有辅助诊断和预后价值。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检测组织、体液中促血管生长因子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 ,二是实际检测肿瘤中的血管数目。肿瘤血管密度 (MVD)是利用针对血管内皮细胞抗原的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定量 ,可直接量化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程度。本文对MVD在肿瘤…  相似文献   

12.
肿瘤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其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到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平衡调控。在肿瘤进程中,血小板中存在的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发生量和种类上的变化,通过对血小板新生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对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小板新生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特别是抑制因子)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尿、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和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杨长成  王文涓  高锋 《检验医学》2014,29(9):877-883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CEACAM1)又名CD66a或胆汁糖蛋白(BGP),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CEACAM1作用广泛,参与细胞间黏附、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血管生成等均有调节作用。在临床上,CEACAM1有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的良好潜能,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EACAM1与肿瘤的关系特别是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活跃程度与肿瘤的浸润、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生成素-2(angiopoetin-2 Ang-2)是一种分泌型的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生成及成熟,是其他血管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的枢纽。目前Ang-2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Ang-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显示Ang-2与乳腺癌、肝细胞癌、直肠癌、胰腺癌、膀胱上皮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1,2],表明对恶性肿瘤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有关Ang-2在直肠癌切除术后随访者血清中变化的价值依国内文献检索结果相关报道甚少,对此作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Hanahan等[1]首次总结了癌症六大特征能力,即生长信号自给自足、无限复制潜力、逃避凋亡、对抗生长信号不敏感、持续血管生成、组织侵袭/转移。随着研对癌症研究深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作用与关系逐渐被重视,并证实为癌症新特征。目前可以明确的是,除癌细胞外,肿瘤微环境还含有一系列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癌细胞利用一系列机制逃避免疫监督和破坏,基于免疫逃避机制,临床研究人员推出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较广[2]。相比传统化疗,免疫治疗机制是将肿瘤微环境内外免疫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理论上提高了免疫治疗方法的特异性,降低了其不良反应[3]。  相似文献   

17.
肿瘤血管生成和肺癌及其影像学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决定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除了病理分型、TNM分期以外 ,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肿瘤血管生成 (tumorangiogenesis)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 肿瘤血管生成众所周知 ,任何肿瘤的组织结构均可分为实质与间质两部分。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 ,为具有特征性的部分 ;间质即肿瘤的支架部分 (结缔组织和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等 ) ,供给肿瘤营养 ,运走其代谢产物 ,为肿瘤与机体之间联系的桥梁。各种肿瘤间质中 ,血管是…  相似文献   

18.
张徐  许文荣 《临床检验杂志》2013,31(12):929-931
摘要: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与预后不良明显有关。但是对于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具有促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高红军 《临床荟萃》2003,18(24):1424-1426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多步骤过程 ,基本步骤包括 :肿瘤组织释放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血管周围细胞外基质重塑 ,基膜降解 ;内皮细胞增殖迁移 ;新生血管成形。阻断其中任何一步 ,都将阻止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人们已致力于开发和研究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 ,这类药物称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tumorangiogenesisinhibitor,TAI)。TAI具有许多优势 ,治疗发生时 ,血管形成已被启动 ,故TAI治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 ,药物能直接发…  相似文献   

20.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实验证明,多种肿瘤的生成、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因此,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对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开发,许多研究者在探讨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对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制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中药的肿瘤血管抑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