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可行性,评价其对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正定县2个乡镇中学和4个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任课教师共1535名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现场结核病防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教师和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提高24.9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54.1个百分点,与干预前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依托微信群开展大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寻结核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6个班级共307名学生,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微信组.2组在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后,传统组采用发放宣传手册和摆放展板方式、微信组依托微信群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2组大学生结核病各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干预后微信组结核病各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行为形成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传统的结核病干预方式效果不明显,利用微信群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3.
曹宏  陈姣  方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90-892
探讨高校学生不同结核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为高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淮南师范学院一~三年级理科2个系大学生,分为传统组和电子信息组.在干预前及干预1 a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症状、预防措施、免费政策等.结果 干预前两组学生各知识知晓率及结核病防治态度与行为持有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电子信息组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5.1%;传统组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信息组与传统组的态度与行为正确持有率分别为58.2%,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信息组对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知晓结核病防治日、传播途径、服药治疗时间及减免政策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92.1%,86.5%,85.4%,60.7%,76.4%;传统组分别为57.3%,47.2%,36.0%,37.1%,5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互联网传播手段对提高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效果是显著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邯郸市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对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影响,为学生健康教育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在规定时间内,对随机抽取的邯郸市某贫困县全体中小学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中学生、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64.9%,56.1%和38.7%,干预后分别为89.8%,89.2%,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在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5.
万莹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190-192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干预效果,为预防结核病暴发流行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三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市8所中学2 400名中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评价干预前后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可疑症状、预防措施和免费政策等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5.3%,69.1%,71.4%,37.3%和41.1%提高到92.8%,85.8%,85.1%,53.9%和74.7%;5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8.9%上升到78.5%.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大、结核病可防可治、不歧视结核病人以及愿意获取健康知识的合理态度持有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1.8%,33.6%,49.4%和83.6%提高到43.4%,84.7%,63.5%和94.7%.及时就医和主动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正确行为持有率由干预前的57.3%,20.1%提高到83.8%,32.2%.结论 天津市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健康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是学校宣传中有效的健康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方法 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线调查后,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自学15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新生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8.5%和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结核病知识效果理想.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是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认知行为与需求状况,探索高校结核病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自制结核病相关知识问卷对956名新生进行匿名调查,实施半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结核病相关知识总正答率分别为55.8%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数学生对肺结核病有哪些症状、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及想了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正答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涉及较深入的诊疗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问题回答不够理想,干预前后正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高中阶段获取结核病知识主要途径是结防部门发放的各种宣传资料,最希望通过专题讲座及和校医咨询交流获取知识。结论 及时对入校新生发放结核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是高校结核病防控的一项易行、高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嘉禾县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从不同年级共抽取2 278名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结核病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为54.74%,各年级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后,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52%,各年级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开展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黄春丽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30-2331
目的了解泰安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中学以班为单位,从不同年级抽取2625名学生分别在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两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总知晓率为35.16%,各年级平均知晓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4.78%,各年级平均知晓率问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12所学校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并根据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宣传的8条核心信息设计问卷,干预前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结核病知识掌握均有显著提高,小学组与初中组知晓率提高了近40%;知识得分不及格比例均有显著下降,小学组、初中组下降幅度大;掌握知识较好的(80分以上)比例大幅增加。对肺结核病人歧视现象也明显减少。结论本次健康教育干预,对学生结核病知识的提高效果明显,应在学校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对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出西安市47所高校中的3所,陕西省其他地市23所高校中的2所,按相似条件1:1配对,随机分为2组,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对数据采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的基线调查显示,陕西省高校学生的现代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及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分别为50.2%、48.5%、24.7%,获取知识的途径以电视为最高(64.0%);干预后,干预组的现代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及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9%、2.4%、7.7%,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大学生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7个途径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正性态度及正性行为的持有率,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死灰复燃,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并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将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日.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着重在提高广大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笔者对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探讨利用传统宣传模式和互联网+模式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降低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保定市主城区初中、高中及大中专院校各2所,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传统模式教育组和互联网+模式教育组(包含初中、高中、大中专院校各1所),开展2个月的结核病健康促进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健康教育效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2 804和2 821人.结果 干预前传统模式教育组与互联网+模式教育组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7.5%和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P>0.05),干预后互联网+模式教育组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7.8%,高于传统模式教育组的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30,P<0.05);干预前传统模式教育组与互联网+模式教育组学生正确对待结核病态度行为形成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在正向态度和积极行为上,认为结核病健康教育有必要性分别为93.0%,85.1%,愿意接受结防核病相关检查分别为88.6%,81.5%,确诊结核病主动向学校报告分别为96.4%,90.5%,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分别为94.3%,90.6%,经常开窗通风分别为98.1%,95.7%,愿意传播防知识分别为98.7%,96.4%,积极预防结核病分别为86.3%,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互联网+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某重点中学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结核病的认识、观念,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学校结核病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校学生开展预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浙江省某重点中学2 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结核病总体知识观念的知晓率从15.0%上升到97.0%,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34.0%上升到94.0%,对肺结核预防治疗情况知晓率从12.5%上升到84.5%。结论在中学阶段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应高度重视中学生的结核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张月云  黄岚岚  汪苹  罗青成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04-1205,1207
目的:为有效地减少或杜绝霍乱暴发疫情的发生,在全县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获得各类人员知晓水平,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知识。结果:实施前后,各类人员霍乱防治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实施后知晓率高于实施前;2005年霍乱疫情0发生;为政府减少霍乱防病经费投入达370万以上。结论:健康教育为霍乱防治策略的有效性;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是保证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因地制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层目的性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对2个省3个县的676名学校健康教育相关教师和312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个县的4名行政部门领导、8名学校负责人和64名教师分别进行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结果教师和中学生、小学生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正确掌握率分别为47.9%、36.1%和38.3%。学校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占44.8%。92.6%的教师未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39.8%的教师既往从未讲授过结核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主要障碍为教师缺乏培训、教材和教学设备的缺乏。影响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有教学能力、态度、政府和学校重视程度及学生的兴趣等。结论当前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需要卫生和教育部门的紧密配合,完善师资队伍和能力建设,开发和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并建立稳定、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吉林市郊区中小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评价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对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影响,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法,抽取吉林地区永吉县28所中小学校部分师生2 545名,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师、中学生、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58.3%,45.6%和42.5%,干预后分别为91.3%,89.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后,小学生得分顺序依次是课堂教学、观看宣传片、主题班会、发放提纲自学;初中生得分顺序依次是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发放提纲自学;高中生得分依次是观看宣传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发放提纲自学;教师得分依次是发放提纲自学、观看宣传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市郊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应用参与式方法在农村居民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农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省3个县的6个乡镇,年龄在65岁以下的农民1887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参与式方法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对结核病的态度和相关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参与式干预方法对农村社区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学习及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1].一旦有学生发生传染性肺结核病,传播扩散的速度迅速,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健康问题涉及面广,范围大,备受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2].因此,应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大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尽可能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