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当视网膜脱离患者突然发生视力下降时,可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对治疗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是极为重要的。我院1995~1996年对1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16例中,男47例,女69例;6~11岁12例,12~17岁21例,≥18岁8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高度近视52例,占总数44.82%;眼外伤34例,占总数29.31%;不明原因3…  相似文献   

2.
王红霞  张瑞丽  杨欣  李向品  戴丽  苏洋 《河北医药》2010,32(22):3222-3225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也是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患者短暂或长期性视力丧失,会给工作、生活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及心理问题[1].有研究表明,约90%的视网膜脱离可以经过手术治愈,部分患者需要多次手术方能奏效,一般成功的手术视力要在6个月后恢复,因此即使手术成功的患者也要经历漫长的"失明"期;10%左右的患者继续丧失视力,最后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9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治疗,保持术前、后的正确体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92例患者视网膜复位率达到90%。结论精心的护理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动脉阻章临床上不常见,但其后果极为严重.如不能及时处理,终将失明,一般可表现为突然发生一眼无痛性完全失明或视野某一区域突然出现遮挡等症状,此类患者心理压力大,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绝望等,不利治疗。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需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2000年1月以来我们对视网膜动脉阻塞60例施行心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林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789-789
病人患视网膜脱离后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视功能障碍,加上病程及手术时间较长且难度较大,病人易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影响预后转归。因此,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十分必要。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44岁。其中高度近视13例,外伤4例,年龄较大者5例,平均住院日20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26例,随机分为各16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显著影响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了不良情绪,有益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牟1-12月在该科住院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千预组SAS、SD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9.
谢珊 《中国当代医药》2013,(33):124-125,127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反应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两组术后的护理程序完全一致.住院当天,术前1d和术后2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术后第2、7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并比较心理干预前后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程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当天行心理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试验组在术前1d、术后2 d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7天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心理干预可降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对视网膜成功复位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82-1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视网膜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至2013年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265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265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240例,治愈率为90.6%,好转25例,好转率为9.4%,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护理干预视网膜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病是一组由特定病原体致病,具有相应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传染性的疾病。患病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患者的心理反应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就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陶子瑜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839-3840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护理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13.1±3.5)分,优于对照组的(20.7±4.2)分(t=6.2,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焦虑,对血压、心率控制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巩膜冷冻联合气体填充与传统巩膜环扎外垫压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术后眼压水平、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并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取经结膜巩膜冷冻联合气体填充术,对照组采取传统...  相似文献   

14.
陈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90-2991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是眼外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眼球顿挫伤引起的视网膜裂孔及脱离、眼球开放性损伤或眼内异物直接损伤视网膜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及各种眼外伤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由于严重的眼外伤同时造成眼部多组织严重损伤和破坏,使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预后较差,常导致伤眼的视力功能的丧失甚至眼球萎缩,因此,手术前后合理、到位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及时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预防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饶义  方芳  杨红云 《北方药学》2013,(9):156-157
目的:总结视网膜脱离伴有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9~54岁,在患者住院期间除按常规护理外,我们采取了护士—家属沟通、护士—医师沟通以及护士—护士沟通,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11位视网膜脱离伴有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不仅能配合手术前检查,还能配合手术后的特殊体位,出院时11位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无精神症状的加重恶化。结论:对患者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视网膜脱离伴有精神障碍患者也能接受手术治疗,不会导致患者精神症状的加重或恶化,减轻家人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6.
患者承受身心双重痛苦,住院更扰乱了原有生活秩序,因此,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主要包括:①恐惧。②急于求成心理和渴望了解病情。③期望值过高。④希望被了解和尊重。⑤担心医疗费用过高。⑥疑虑。⑦此外,有的患者还会有愤怒、悲哀、抑郁、患者角色适应困难等心理反应。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工作中,我体会到做好心理护理应做到:①心理护理要及早进行。②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要及时告知患者,这样让患者看到希望,不但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还能让患者增加遵医行为。③心理护理要针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④说理开导。⑤给患者使用特殊仪器时注意的问题。⑥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并表示关心。⑦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⑧帮助患者适应角色。此外,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还可以应用暗示、认知疗法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一般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出血是一种身心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该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0例老年病人心理活动这一项领域的分析总结,对老年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心理状态观察分析,使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之身心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从而促使病体康复,以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对心身及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即在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