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台江县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含有丰富的非钙质藻类和具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 ,它为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世界广泛分布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在生物群的宏观藻类中描述了 5个属 5个种 ,包括 2个新属。它们是MarpoliaspissaWalcott、AcinocricusstichusConwayMorrisandRobison、UdotealgaerectaYang、EosargassumsawataYang和RhizophytonzhaoyuanlongiiYang ,并且将凯里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进行了对比 ,发现两个生物群不仅具有相似的动物化石组成 ,而且宏观藻类化石组成也很相似。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凯里生物群中的蠕形动物Ottoia ,Maotianshania ,Palaeoscolex ,Circocosmia?及Selkirkia。这些软躯体的蠕虫化石在凯里生物群中都是首次发现。其中Ottoia也发现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Maotianshania ,Circocosmia ?则见于澄江生物群 ,而Palaeoscolex则从澄江生物群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都有保存 ,这是凯里生物群处于承前启后位置的又一证据。蠕动动物的发现 ,增加了凯里生物群软躯体化石内容 ,反映了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相似文献   

3.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些澄江生物群、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分子诸如Ottoia,Naraoia,Palaeoscolex ,Urokodia,Microdictyon ,Leanchio lia,Isoxys及anomalocarids等化石已被发现 ,凯里生物群的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面貌的凯里生物群成为拥有 1 2个大类 1 2 0多个属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其中动物化石已超过 80多个属 ,仅次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 ,居全球同类型第三位。其核心组成为非三叶虫节肢动物、水母状动物及棘皮动物。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台江县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含有丰富的非钙质藻类和具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它为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世界广泛分布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在生物群的宏观藻类中描述了5个属5个种。包括2个新属,它们是Marpolia spissa Walcott、Acinocricus stichus Conway Morris and Robison、Udotealga erecta Yang、Eosargassum sawata Yang和Rhizophyton zhaoyuanlongii Yang,并且将凯里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进行了对比,发现两个生物群不仅具有相似的动物化石组成,而且宏观藻类化石组成也很相似。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报道湖北中部京山县郊发现的一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该生物群由大量三叶虫、腕足类、软舌螺及少量鳃曳动物、双瓣壳节肢动物、非三叶虫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组成。文中重点描述非三叶虫节肢动物Clypecaris?和棘皮动物Sinoeocrinus,两者分别为澄江动物群和凯里生物群的典型分子。依据生物地层学证据,该生物群的时代大致为寒武纪第四期晚期(龙王庙期),与凯里生物群下部组合基本相当,稍晚于云南东部的关山动物群和峡东地区石牌组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该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华中地区早-中寒武世化石库的资料,扩大了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的地理分布,并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分布在扬子地台北缘的该类型生物群,这对寒武纪环扬子地台古生态的重建和多门类后生生物的演化都将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是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宝库之一,以精美的软躯体化石保存为典型特征,展示了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多样性面貌,为建立动物谱系演化关系和探讨早期生态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材料.文中以澄江生物群中常见的4类不同生活方式的物种(底栖潜穴型以Cricocosmia jinningensis,Mafangscolex s...  相似文献   

8.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峡东区上震旦统宏体化石藻类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峡东地区的震旦系剖面,是南方震旦系层型剖面,过去只报道过“Collenia”型藻叠层石。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微体植物化石、宏体植物化石及后生动物化石,其中带藻类极为丰富,遍及灯影组中段。1978年陈孟莪和马国干为追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在从野猫面(秭归县龙江公社前进四队)下到庙河的半山坡的大路旁,在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发现了宏体化石藻类和可能是属于浮游生物的印痕化石。  相似文献   

10.
所谓SCFs(Small Carbonaceous Fossils),可译为"小碳化石",其大小跨越了传统的微观与宏观界线(以肉眼可见与否为标准),是一个特定化石群体的统称。它的实质含义,是指通过氢氟酸(HF)等无机酸浸泡泥岩/页岩样品后经过滤、浓缩而获得的一类体积微小的有机碳质薄膜化石,包括后生动物残片、丝状藻/菌类碎片、疑源类等类型。在小碳化石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前,国外学者曾先后用有机质壁微体化石(Organic-walled microfossils)、碳质微体化石(Carbonaceous microfossils)与布尔吉斯页岩型微体化石(Burgess Shale-type microfossils)来表述此类化石。目前在国际上,与布尔吉斯页岩型(BST)化石库和奥斯坦(Orsten)型化石库一样,小碳化石已经成为寒武纪古生物学及生物埋藏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窗口;同时,通过三类特异埋藏化石的对比研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能够更好地阐述早期生物的演化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贵州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由10个以上门类化石组成,包括棘皮动物、水母状化石、蠕虫、海绵、软舌螺、三叶虫、腕足类、单板类、菌藻类、疑源类、一些分类不明的化石及遗迹化石。这一动物群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它是继我国已发现的、世界闻名的澄江动物群之后,在我国寒武系发现的另一个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  相似文献   

12.
贵州化石丰富,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其中早期特异埋藏后生生物十分发育,由老至新有埃迪卡拉系的瓮安生物群、江口庙河生物群、寒武系第1统的小壳动物群、第2统下部的牛蹄塘生物群及中上部的杷榔动物群、第3统底部的凯里生物群。这些特异埋藏生物群与云南寒武系的澄江动物群、关山生物群及陕南埃迪卡拉系高家山生物群构成了我国早期后生生物的演化链,反映了从动物起源(瓮安生物群)、可疑多门类动物出现(江口庙河生物群)、动物骨骼化(高家山生物群)、生物矿化质和量的变化或骨骼动物爆发性辐射(小壳动物群)及海绵动物辐射(牛蹄塘生物群)再到动物主要门类出现的寒武纪大爆发(澄江动物群)、海洋生物多样化及生态复杂化(凯里生物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奥斯坦型(Orsten-type)化石是指三维磷酸盐化的、以软躯体保存为主的、微型蜕皮动物化石。它们代表着早寒武世到早奥陶世浅海小型底栖生物群中的蜕皮动物,是其它类型的保存方式(如布尔吉斯页岩型)难以保存的。奥斯坦型化石在西方有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历史,但是在中国却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才首次报道。中国的奥斯坦型化石在四个剖面的相关层位有产出,即湘西王村剖面上寒武统排碧阶、滇北硝滩剖面下寒武统第三阶、陕南张家沟剖面和川北新立剖面的下寒武统幸运阶。报道的化石类群包括丰富的甲壳动物Phosphatocopida,最古老的真甲壳动物,最古老的环神经动物,动吻动物门第一个化石属种,等等。虽然研究历史短,中国的奥斯坦型化石在揭示甲壳动物、环神经动物及蜕皮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方面展现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贵州剑河革东镇八郎村南甲劳组中部钙质白云岩中新近发现的具有粗强放射状辐管的水母状化石和其下凯里组中具细辐管及同心环的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有明显区别,属于伊尔东钵科(Eldoniidae)。其层位晚于中寒武世早期凯里生物群中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层位1个化石带,属中寒武世中期,是该类化石在中国的最高层位,相当于北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Eldonia化石层位。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金沙岩孔剖面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为跨阶地层,以镍钼矿层为分界面,其上部属于筇竹寺阶,下部为梅树村阶。近期,作者利用15%左右的醋酸浸泡金沙岩孔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梅树村阶)的岩样,发现了以球形化石为主的单胞、多胞球形类小壳动物化石,包括Olivooides pearformis和其余两类未确定的球形化石。此次球形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生物面貌,而且为解译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胚胎生物学提供了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6.
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之下的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中存在一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即台江生物群。现已发现的台江生物群含 8个门类 4 0多个属的生物化石。其中三叶虫特多 ,其次为刺胞动物、“蠕虫动物”、海绵动物等。非三叶虫节肢动物、软躯体化石很少。这一生物群形成于浅海内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7.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保存了丰富的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其中绝大多数为早期卵裂胚胎化石,原肠胚化石相对罕见。文中报道瓮安生物群中新发现的一种类似现代两栖动物胚胎的外包型腔原肠胚化石,并依据新的三维立体胚胎化石标本对瓮安陡山沱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亲缘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外包型腔原肠胚"和已有轴性分化的"外包型实体原肠胚"的发现为证明瓮安生物群中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2)"单极内陷型腔原肠胚"因胚体存在巨大空腔(囊胚腔和原肠腔)而难以被磷酸盐化精细保存,故在瓮安生物群中的化石记录稀少且亲缘关系不明;3)瓮安生物群中的"单极内移型腔原肠胚"和"分层型腔原肠胚"化石的可靠性尚有待更多的标本提供佐证。瓮安生物群中颇具多样性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为探索后生动物在晚新元古代的胚胎发育模式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保存了丰富的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其中绝大多数为早期卵裂胚胎化石,原肠胚化石相对罕见。文中报道瓮安生物群中新发现的一种类似现代两栖动物胚胎的外包型腔原肠胚化石,并依据新的三维立体胚胎化石标本对瓮安陡山沱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亲缘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外包型腔原肠胚"和已有轴性分化的"外包型实体原肠胚"的发现为证明瓮安生物群中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2)"单极内陷型腔原肠胚"因胚体存在巨大空腔(囊胚腔和原肠腔)而难以被磷酸盐化精细保存,故在瓮安生物群中的化石记录稀少且亲缘关系不明;3)瓮安生物群中的"单极内移型腔原肠胚"和"分层型腔原肠胚"化石的可靠性尚有待更多的标本提供佐证。瓮安生物群中颇具多样性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为探索后生动物在晚新元古代的胚胎发育模式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太阳女神螺类(helcionellids)是寒武纪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广布全球,多见于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而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却少有报道。贵州剑河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产有700余件太阳女神螺类标本,这在世界各地同时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是很少见的。本文对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凯里组太阳女神螺类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典型变量分析进行量化分析。几何形态测量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来描绘生物的形态或者标记特征部位及器官,将生物形态特征归纳为数据变化的定量学方法,其中的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是多变量分析中进行判别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用于多组数据之间的判别。CVA判别结果显示:利用壳体侧视轮廓线判别Dorispira属中三个种的正确率为92%,验证了Dorispira accordinonata、D.taijiangensis和D.cf.pearylandica化石种分类合理性。本文研究表明即使壳体形态较为相似的类群,也可以较为准确地使用CVA量化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双瓣壳类节肢动物在全球寒武纪海洋中广泛分布,是寒武纪时期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生物群的重要组成类群和典型代表。它们的起源、演化及生态学研究是对早期后生动物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描述了峡东地区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水井沱组下段两种双瓣壳类节肢动物,Caudicaella bispinata (Cui and Huo,1990) comb.nov.和Sunella grandis Huo,1965。依据新建的Caudicaella属征,对孙氏虫科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修订。首次研究了孙氏虫科两属种壳瓣的生长发育模式,揭示了壳瓣高长比的等速生长和C.bispinata基刺相对于壳长的异速生长关系。元素扫描分析研究表明,长阳地区天柱山村剖面化石为碳质压膜保存。功能形态学研究认为,C.bispinata是远洋浮游型生物,其广泛的古地理分布有望为寒武纪早期全球生物地层对比提供新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