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重建泪道,以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经鼻前孔切开鼻丘部黏膜及骨质,暴露泪囊,于鼻内窥镜下造口,并于造口周围处植入替耳氏皮瓣,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肉芽形成,保证泪道通畅。结果:用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治疗慢性泪囊炎71例、76眼,经随访观察半年,治愈率达97%。结论: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手术创伤小,不需面部切口,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鼻内镜经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入路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并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1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者15例,占88%;偶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管有少许反流现象者2例,占11.7%;均无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2眼长期溢泪经泪道冲洗等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并进行术后随访6-12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49例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占94.23%;3例患者偶有溢泪,鼻内窥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管有少许反流现象,占5.77%。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鼻泪管堵塞、慢性泪囊炎的患者18例20眼行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手术,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8例20眼中治愈18眼,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90%。无效2眼,为术后1~2个月泪囊造口瘢痕形成导致无效,再给予泪道置管,3个月后取出,溢泪好转,冲洗泪道通畅。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 36例、38眼在鼻内窥镜明视下行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 35例 ,其中 2例行二次手术后成功 ,手术成功率为 97.2 % ,3例经鼻外切口泪囊鼻腔造孔术后复发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失败 1例 (2 .8% )。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经鼻外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者亦适用此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28例(32眼)经冲洗泪道、探针探查不通的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随诊3个月-2年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28例(32眼),23眼治愈,6眼好转,有效率91%,无效3例.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局部无瘢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对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经皮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Nd:YAG泪道激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中祛除瘢痕、肉芽组织及鼻科疾病等复发因素,术后用庆大霉素冲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3年随访,治愈15眼,有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泪道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溢泪症状缓解,泪道冲洗通畅,总有效率100%。结论:鼻腔泪囊造孔术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目前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兵 《当代医学》2014,(1):72-73
目的:观察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24例慢性泪囊炎,术前泪囊碘油造影检查及鼻腔疾病排查,术后药物治疗,泪道冲洗、拔管,及鼻腔处理。观察6~12个月术后溢泪、流脓等情况。结果治愈19眼,好转3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87.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慢性泪囊炎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均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采用枪状镊行泪囊定位,用微电刀头切开鼻黏骨膜瓣及泪囊瓣,并将骨膜瓣覆盖在泪囊窝骨窗骨质上防止造瘘口狭窄.结果:经术后3~12个月随访,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面部不留瘢痕、泪囊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及有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汉霞  钟涛  郑雁  王文强   《四川医学》2018,39(4):461-46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65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泪道冲洗和鼻腔清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90.76%,有效率93.8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治愈率高、安全不影响容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8例(30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常规泪道冲洗及鼻腔清理换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93.33%,总有效率100%。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鼻腔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治愈38例,占84.4%,好转5例,占11.2%,无效2例,占4.4%。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与经皮泪囊鼻腔造孔吻合术相比,具有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2 3例、2 5眼采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 0°鼻内窥镜和美国生产的Phototome激光机 ,直视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 ,上下泪小点植入硬膜外麻醉用硅胶导管 ,留置于中鼻道 2~ 2 5个月。结果 :随访 2 2例、2 3眼 6个月~ 2年 ,泪道通畅 ,炎症消退。结论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 ,面部不遗留瘢痕 ,操作简便等特点。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白莎  王国军  徐福勇 《四川医学》2011,32(10):1586-1588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的效果,其中61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简称内镜组),75例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简称传统组)。结果鼻内镜组治愈27例,有效率93.1%,传统组治愈19例,有效率95%,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相近,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创伤小,符合现代微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对36例(36眼)60-70岁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强调用蚊式止血弯钳顶开骨壁并加以扩大,用3mm咬骨钳扩大骨孔,禁用锤凿骨孔,以避免损伤鼻黏膜和减少病人恐惧带来的痛苦。术后随访6月-3年,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此种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病人无痛苦,36眼术后泪道冲洗均完全通畅,随访期间病人无流泪症状。结论:术前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排除全身及局部手术禁忌症后,泪囊鼻腔吻合术仍是治疗高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病例46例,并随访1年。结果拔管后行泪道冲洗全部通畅,总有效率100%,1年后总有效率为9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手术效果确切,手术成功率高,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钬激光于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47例(47只眼),术中造孔后置入扩张的硅胶条,术后随访行泪道冲洗和鼻内镜检查处理。 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治愈率87.2%,好转率6.4%,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为93.6%。 结论 鼻内镜下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后,患者面部无瘢痕,鼻部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泪液的导流系统不受影响,是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失败后的良好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