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管心房调搏对预激综合征潜在危险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业松  马虹 《心电学杂志》1998,17(1):8-9,22
为探讨评价预激综合征潜在危险性的方法,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检查32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结果显示程控刺激的起搏周长由≥600ms缩短至≤400ms时,旁道顺向有效不应期均值由287.19±31.85缩短至264.06±36.27ms,≤270ms的短旁道顺向有效不应期检出率由21.88%增至53.13%,旁道1:1下传最大心室率与起搏周长≥600ms及≤400ms的旁道顺向有效不应期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及-0.79);心房颤动时经旁道下传最短R-R间期与旁道1:1下传最大心室率呈负相关(r=-0.96),与起搏周长≥600ms及≤400ms的旁道顺向有效不应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及0.93)。与早期心内电生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食管心房调搏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心内电生理测定旁道顺向有效不应期(程控刺激的起搏周长至少包括≥600ms及≤400ms)、旁道1:1下传的最大心室率及心房颤动时心室反应来评价预激综合征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60例短P—R间期食管心房调搏试验结果,检出James预激约23.3%,正常房室传导为1/3,其余为房室结加速传导、房室结双径路和隐性WPW等,食管心房调搏对短P—R间期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短P—R间期食管心房调搏的电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意 《心电学杂志》1993,12(2):128-129
对21例体表ECG记录的正常QRS波、短P-R间期患者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术,从其电生理特性进行探讨。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26—50岁,(平均37±57岁)。常规12导联ECG 记录,选最长的P-R 导联测量P-R 间期,P-R 间期均<0.12s。2.仪器刺激仪用苏州产XD-2A 型心脏电生理诊疗仪。记录仪用日本产6511型心电图机。  相似文献   

4.
5.
用食管心房调搏结合多导联同步描记技术测得69例预激征房室旁道的前向不应期为362.8±234.2ms。不应期≤280ms 者占40.6%,≥600ms 者占11.6%。不应期与旁道传导能力呈显著负相关;性别、年龄及预激分型对不应期无明显影响;基础心率增快时多数病人不应期有所缩短,旁道传导能力有所提高,但并不尽然。作者认为旁道不应期及传导能力测定是对高危预激综合征病人有价值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食管心房调搏术作为一种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对很多心律失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心动过速的诱发和终止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对1例可疑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讨论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性潜在性预激综合征为预激综合征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P-R间期正常、无δ波,而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对照心动过速)成为旁路预激心室的主要表现。本例为下壁导联出现异常Q波,酷似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诱现预激波、诱发心动过速,从而明确了不完全性潜在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且射频消融后QRS波群终末部分与心动过速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该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作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结果 该法可作为PSVT的首选手段,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并发症、极为有效,值得推广,基层尤其适用。现对38例PSVT者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男18例,女20例。年龄15~56(平均42.6)岁,均经兴奋和刺激迷走神经无效后,即用食管心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6年来临床有反复心悸、头晕、短暂晕厥症状的12 830例患者的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心律失常的诱发率为61.23%,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50.35%)明显高于室速(1.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成功终止99.83%的室上速,失败占0.15%(患者自行要求终止,未列入统计范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检查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抑制室上速是有效的无创性方法,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诊治病人467例,诱发意外心律失常30例(其中室早11例,房颤7例,>3.9秒心脏停搏5例,房早4例,室速3例),占6.4%。经适当处置,均恢复,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食管心房调搏时食管电极放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57例受检者实施食管心房调搏过程中,分别在 P 波呈向下、双向及向上3种波形情况下固定电极进行起搏,以探讨最佳起搏部位。发现起搏成功率(依次为87.72%、82.46%、91.23%)及起搏阈值(依次为24.83±4.82,24.07±5.44,23.91±4.24 V)分别相互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进而固定起搏阈值20 V,在食管电极插入过程中记录到 P 波后,边起搏边调整电极位置,所有病例均能成功起搏,且3种 P 波出现机率相等。表明起搏阈值与心电图波形无关,只要食管导联记录到 P 波便可起搏,不必强求一定波形。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男、45岁,突发心悸16小时入院。有发作性心动过速史20余年,近一年发作较频,曾于(13与15个)月前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伴反复心脏停搏两次住院,发作最长达20多小时。三次住院均观察到在室上速发作中常间以心脏停搏,每次持续约6—10s(图1见35页)。感胸闷,但无抽搐或意识丧失。此次入院前两周内未服过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自称平日心率偏慢,约50—60/min,发作时心率最快可超过200/min。无心肌炎病史。  相似文献   

14.
食管心房调搏对短P—R间期鉴别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报道60例短P-R间期的食管心房调博电生理学检查结果,以探讨食管调搏对短P-R间期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和应用 年龄20岁以上的成年人6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1例,其余无器质性心脏病,部分人有阵发性心悸症状.观察常规12导联心电图P-R间期<0.12s,QRS正常,无δ波.采用苏州产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疗仪,调搏方法依次使用S_1S_1分级递增法,S_1S_2、RS_2、RS_2S_3递减或递增程控刺激法,猝发脉冲刺激  相似文献   

15.
16.
食管心房调搏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操作者或患者等方面的原因 ,检查时有失败。现收集我院及外院1997年2月~1999年4月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失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寻找失败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一、一般资料检查失败的32例患者中 ,女性30例 ,男性2例 ,年龄15~65(25.0±10.5)岁。患神经衰弱者6例 ,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因精神紧张 ,接受插管后又自行拔管者21例 ,插管时剧烈呛咳及呕吐者各2例 ,电极导管撕裂及鼻出血各1例 ,电刺激过程中因上腹部烧灼及疼痛难忍者5例。二、失败原…  相似文献   

17.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 5例经食管心房起搏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的患者 ,探讨该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室速的临床应用价值。全部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 12导联心电图资料 ,并记录食管心电图 ,证实为室速。经食管心房调搏分别用分级递增和连续递增两种刺激方式 ,刺激电压为 2 5~ 30V。结果 :3例患者使用分级递增法终止了室速 ,1例患者采用连续递增法终止 ,另 1例患者经上述两种方式均未成功 ,给予维拉帕米 5mg静脉注射后以分级递增法终止了室速。结论 :经食管心房起搏可以成功地终止部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持续性室速。  相似文献   

18.
使用无创伤性食管心房调搏(TEAP)心电生理检查法,对58例原因不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在非发作期进行程控或非程控心脏刺激,旨在探讨PSVT的发病机制,电生理特征以及TEAP对其临床研究的价值。结果:诱发示PSVT的共47例(折返机制),占81.0%,不能诱发11例(非折返机制),占19.0%。说明折返机制系PSVT的主要发病机制。又根据程控刺激中所表现的不同心电生理特征,47例折返性PSVT又可分为不同机制的折返。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23例,房室折返性17例,心房内或窦房折返性7例,说明前两种折返系折返性PSVT的主要折返机制,与国内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9.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回顾食管心房调搏诱发25例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其结果;程序刺激,分级起搏诱发11例房颤,均有明确的房颤 史,猝发电脉冲诱发的14例中10例有明确的房颤史。房颤组25例与正常对照组25例相比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区域扩大,最大房间传导时间延长,房间传导延缓更显著,这些可能是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房颤的重要电生理基础。认为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  相似文献   

20.
裂隙现象 (GP)是 1种异常的心电现象 ,在临床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中均可出现。本文在 2 0 0例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程控刺激 (PES)中 ,检出各部位GP 8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2 0 0例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男 12 6例 ,年龄 15~74(平均 5 0 2 )岁。女 74例 ,年龄 16~ 63 (平均 42 3 )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 12 2例 ,病窦综合征 2 3例 ,阵发性室上速 3 1例 ,预激综合征 2 4例。TEAP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产XD - 2A或XD - 5A型心脏电生理诊疗仪 ,先测定窦房结功能 ,后行PES。每 4次S1后 1次S2 ,S1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