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阴道补片修补术联合消痔灵注射黏膜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 60例直肠前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联合消痔灵注射黏膜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补片修补术联合消痔灵注射黏膜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74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76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198例,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和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9例(5.11%),发生于术后第3~13 d;对照组术后肠梗阻10例(5.05%),发生于术后第4~13 d,两组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柱状排列结扎术、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联合肛门环缩术(简称经肛三联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72例直肠脱垂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经肛三联术,对照组单纯采用肛门环缩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三联术治疗直肠脱垂,三种术式相辅相成,扬长补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肛门环缩术。  相似文献   

4.
蒋上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70-571
目的探究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8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影像造影证明多数由于直肠套叠或直肠前突造成,全部行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手术治疗,通过比较量化评分的方式对比手术前和手术后症状、疗效的不同。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0min,手术4天后经VAS评分平均为2.8分。手术后经过平均7个月的随访时间发现出口梗阻症状发生率与手术前明显下降,其中排便梗阻或排便困难发生率下降超过71%,差异性显著(P<0.01)。比较量化评分,里急后重感与手术前相比下降83%,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的治疗痛苦少、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康复训练应用于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排便功能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84例接受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便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肛门控便功能、大便失禁控制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控便功能优良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54.76%,大便失禁控制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使用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提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96例纳入观察对象,参照治疗方案不同分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的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预后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指标(下床时间、肛门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90%(43/48)高于对照组的58%(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KPS评分升高,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48)略高于对照组的6%(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研究组生存率92%(44/48)高于对照组的75%(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4,P=0.004)。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PH吻合器对32例直肠前突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痔及直肠黏膜脱垂的患者行PPH手术。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2年的随诊、复查,均排便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者24例,良好6例,术后症状轻度改善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3.7%。结论选择性直肠前突施行PPH术效果满意。荷包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PPH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lock术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手术过程顺利,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短。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经Ridit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PPH治疗直肠前突是可行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简单、有效率高、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峰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73-374
比较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效果。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双吻合器PP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工缝合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比较,双吻合器PPH治疗可有效缩短直肠黏膜脱垂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经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引流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瘘出现及脓肿复发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前突(Rectocele,RC)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4例直肠前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采用PPH联合消痔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是75.68% (28/37),而观察组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则是94.59% (35/37),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2±3.5)d,而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1.3)d,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21.62% (8/37),观察组复发率5.41% (2/37),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PPH联合消痔灵治疗直肠前突,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67-169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高频腔内超声引导手术组,对照组传统手术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复杂肛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操作简单,且可根据临床需要,术前、术中进行实时手术指导,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临床诊断、指导手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岩 《中国医药指南》2014,(20):329+331-329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护理方法,探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肛门直肠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8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尿潴留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干预效果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肛门直肠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尿潴留的预防,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痔疮合并直肠脱垂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7)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对照组(n=47)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心理情况、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满意度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1.49%vs70.21%对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当天两组患者SDS、SAS、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SDS、SAS、V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95.74%/78.72%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2.13%vs 17.02%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痔疮合并直肠脱垂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控制疼痛,治疗效果好,能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治疗直肠前突的2种术式: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经肛门切开黏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我科先后收治36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17例,采用经肛门切开粘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B组19例采用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种术式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切开粘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直肠前突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伴直肠黏膜脱垂患者8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42)给予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治疗,对照组(n=42)给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治愈率对比97.62%vs85.7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痔上黏膜多平面套扎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分析与多平面和错层套扎,多方位、多部位提升肛垫,解决单一套扎效果差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直肠冲洗,冲洗液送病理科检测.患者出院后6个月复查一次,医院记录患者情况,统计2年局部复发率和1、3、5年生存率,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进行直肠冲洗极有必要,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直肠黏膜套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方法 72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症状积分、便秘症状积分、直肠肛门测压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2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纳差、焦虑、痞满、失眠等焦虑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以及大便性状等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观察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直肠黏膜套扎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8.54±9.1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3.69±2.56)h,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1.75±0.24)d,术后住院时间为(9.15±1.49)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7.13±10.8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9.74±2.97)h,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3.04±0.39)d,术后住院时间为(13.19±1.35)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67、7.868、14.364、10.2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P<0.05)。结论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比较,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在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 使用易连HDG型肛肠吻合器对56例直肠前突患者进行PPH治疗.结果 56例患者术后经6个月以上随访,排便通畅,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治愈45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PPH治疗直肠前突效果满意,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