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射频混频技术实现单元相位共轭的方式,设计了一个C波段方向回溯阵列,采用收发共用天线单元减小阵列体积.混频模块基于输入/输出共用端口的场效应晶体管混频器完成相位共轭,引入定向耦合器用于提高收发端口的隔离度并抑制射频泄露信号,该阵列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隔离度高、作用距离远等优点.制作了四元方向回溯阵列,在发射信号频率为5.81GHz、本振信号频率为11.6GHz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阵列在±33°入射角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方向回溯功能,可应用于射频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象雷达天线电轴的标定问题,在研究以太阳为参照物标定雷达天线指向方法的基础上,以L inux平台设计实现了太阳法标定软件.软件设计主要从两方面缩短标定时间:利用雷达天线的高精度定位特性,通过预设天线的扫描区域以缩小扫描范围,从而缩短雷达搜索太阳位置耗费的时间;通过socket网络编程接口开发实现软件与雷达前端系统的数据传输,利用多线程机制以及UDP通信协议提高数据收发的实时性.运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对气象雷达天线的标定,并且在搜索太阳信号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实现全自动搜索.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在缝隙耦合微带天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强双线极化天线隔离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借鉴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思想,将基片集成金属过孔嵌入到缝隙耦合双线极化微带天线当中,在馈电层实现了双端口馈电的区域独立,提高了天线的隔离度;同时对整个天线通过基片集成金属过孔的嵌入,增强了天线的容性特征,减小了天线等效阻抗的虚部,极大地改善了双极化天线的匹配效果.通过Ku频段的双线极化天线设计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嵌入基片集成金属过孔的双极化天线隔离度比传统天线的隔离度提高了56%以上,对于-20dB的反射系数标准,天线的带宽拓展了110%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雷达天线罩电气技术性能参数中的功率传输系数(|T|~2)、瞄准误差(BSE)及瞄准误差斜率()后,由天线罩外形的几何关系,导出了平均入射角的计算公式,并给出某种陶瓷天线罩入射角的计算结果(入射角I和天线视角a的关系曲线),推导了无耗介质天线罩按最佳传输考虑求天线罩顶部等壁厚的理论计算公式;并根据相位对称原理,导出了设计天线罩后部变壁厚规律的公式;最后给出按上述方法设计的某种陶瓷天线罩之实测BSE曲线、|T|~2曲线.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双屏频率选择表面,由传输线模型和表面电流、电场分布分析了其透波机理,并将其作为微带天线的天线罩;由射线理论和相位相消原理分析了新天线高增益和带内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机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载天线罩后的天线,在带宽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天线增益提高了5.49dB,E、H面半功率主瓣宽度分别减小了63°和52°;同时,在2~18GHz范围,天线法线方向带外和带内雷达散射截面减缩均在5dB以上;在-23°~23°范围,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最大超过20.94dB.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面波谱理论分析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耦合特性,得出了天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表达式,计算了收、发天线间耦合系数随收发天线间距和旋向的变化趋势,为收、发天线的布局提供了参数,为实现隔离度要求提供了有效方案,经测试表明,理论与测量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装备系统作战效能,给出了一种基于微组装混合集成设计的雷达/侦察/干扰一体化收发前端技术.通过对变频方案的优化以及双平衡混频器的运用,对噪声系数、动态范围、隔离度等关键指标的设计与分析,对关键无源电路幅度均衡器、MEMS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以及合理的频率划分,使得该收发前端具有宽频带、高灵敏度、低噪声、大动态、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重量轻等特点.该技术已应用于某型雷达装备中,完全满足系统对雷达/侦察/干扰三种工作模式的要求,在工程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征模理论,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环境的16端口多输入多输出(MIMO)立方体天线设计.首先利用特征模理论在对一个矩形金属片进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同时激励金属片的不同模式,设计了一款工作于5. 150~5. 875GHz的高隔离度的4端口MIMO天线单元,并引入人工磁导体(AMC)表面代替原天线的地板,大大降低了天线的剖面.进一步地,围绕立方体环绕一周组成4×4端口的MIMO立方体天线,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天线的多端口与多极化.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在5. 150~5. 875 GHz频段内端口反射系数S_(ii)-10 dB,端口间隔离度|S_(ij)| 20 dB.  相似文献   

9.
半波振子天线宽带阻抗匹配设计中的加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加天线罩来实现半波振子天线宽频带阻抗匹配的方法。首先,以半波振子天线为研究对象,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单层以及B-夹层罩壁结构进行仿真,其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C-夹层天线罩罩壁结构。所设计的C-夹层天线罩具有结构强度高、透波性能好、对天线辐射特性影响小等特点。半波振子天线外加所设计的天线罩后带宽性能好,能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阻抗匹配,适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布介质加载和集中电阻加载宽带小型化技术, 设计了一个四方向的定向天线. 天线中心频率处方向图前瓣增益比后瓣增益大28dB, 天线主瓣增益为5.4dB, 天线辐射的前向与后向时域脉冲波形峰峰值之比大于3, 时域电场脉冲波形拖尾小于主峰幅度1/5. 通过全向、定向钻孔雷达天线进行联合仿真, 结果表明天线定向效果明显. 为了验证天线性能, 实际加工制作了仿真的天线, 并进行测试, 测试得到的天线S11与仿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1.
详细阐述了角形反射器天线的三种结构形式,对其所构成的镜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三种天线的具体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和比较,通过实际测试结果可知,角形反射器天线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增益,可广泛应用于电视接收、通信和雷达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宽带穿墙雷达的成像分辨率不高和探测运动目标等问题,设计一种大带宽、多极化的超宽带天线单元。该天线单元采用双线性极化微带贴片天线的形式,同轴线馈电,并在背面加装反射板,使天线向前半空间辐射。实际测试表明,天线单元的端口驻波比小于2的带宽为0.85~2.05 GHz,极化隔离度小于-30 d B,可在超宽带穿墙雷达上实现成像和探测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强电磁脉冲能量经天线耦合进入雷达前端的威胁,给出了电磁脉冲炸弹的毁伤模型,并计算了目标点处的功率密度和场强振幅.然后通过分析天线的工作原理,以雷达抛物面天线为例,用电磁仿真软件CST仿真计算了强电磁脉冲途经矩形口径喇叭、波导同轴转换器、同轴线和带通滤波器时各点的时域电压波形,得出了前门耦合数据及其影响要素.这为深入分析雷达前门耦合规律、验证防护手段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发射信号的泄漏影响回波信号的接收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射频对消技术的双频连续波雷达收发前端设计方法.该设计采用锁相技术实现一路X波段双频(10.2 GHz和10.22 GHz)连续波发射信号的产生,并通过四路接收通道实现双频连续波回波信号的接收,输出16路模拟中频信号.完成对发射通道、接收通道、中频滤波器和双频射频对消电路的设计及系统电路的优化,给出了对收发前端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双频连续波射频对消技术抑制雷达发射信号泄漏的效果明显,其技术指标均满足该雷达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天线罩电磁特性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天线罩结构参数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采用几何光学法和射线跟踪法,分析了天线在加罩与不加罩时方向图特性的变化规律.用计算机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说明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种天线罩电磁特性的分析,同时该方法对天线罩电磁特性的评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旋转目标RCS的二维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标量克希霍夫积分定理分析了旋转目标RCS的二维成像问题,获得在双天线测量系统中成像剖面包含从雷达到目标的轴线和成像剖面垂直于收发天线的联线。收发天线的联线与成像剖面垂直时可得到目标RCS的二维成像;当收发天线联线与成像剖面平行时仅能得到目标RCS的一维成像。该结论为旋转目标RCS二维成像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共面带(ACS)馈电的高隔离度小型化分集天线结构.使用ACS作为天线馈电结构可使天线体积减小约50%.引入地板延伸枝节作为去耦合结构,使天线间端口隔离度大于15 dB,其中最高隔离度达到30 dB.实验结果表明,该分集天线可满足2.4/5.2 GHz WLAN和2.6/3.5 GHz LTE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大尺寸天线-旋转体天线罩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分解技术的MoM-PO混合分析方法.为了充分利用旋转体天线罩结构上的特性,通过模式分解技术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降维处理.在每个模式下,采用物理光学法确定天线罩壁上较平坦区域的等效电磁流分布,并将其嵌入矩量法矩阵方程中来减少待求量的数目.该方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内存需求量,能够对电大尺寸天线-旋转体罩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了角形反射器天线的三种结构形式,对其所构成的镜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三种天线的具体性能进行了实测测试和比较,通过实际测试结果可知,角形反射器天线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增益,可广泛应用于电视接收,通信和雷达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高效地校准超宽带收发模块中的天线延时,提升超宽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迭代寻优的校准方法。以三个模块两两之间测距误差平方和作为评价一组天线延时的标准,每次迭代测试少量候选天线延时,筛选出其中较优的部分,产生新的待测天线延时组合,并在多次迭代过程中使较优部分不断向最优天线延时组合逼近。在15~30 m的范围内进行对比试验,测试了校准结果测距精度,结果表明:经过2 h的迭代校准后,天线延时的误差小于超宽带收发模块厂商所提供计算方法得到的校准结果。该方法实用性强,实施简单,适用于没有标准模块的情况下对多个超宽带收发模块进行校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