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鲁楠  黎乐群  彭涛 《广西医学》2009,31(5):731-734
血管生成理论认为,当实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需要诱导生成新的血管来获取血供,否则肿瘤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主要步骤包括:肿瘤经过无血管的缓慢生长期后(指体积小于2mm的时期),便释放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基底膜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血管形成、改建。目前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是紧密相关的[1].本文就血管生成拟态(vascularization mimetism,VM)的近期研究,特别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VM的生物学特点 VM是种由肿瘤细胞包绕的环状通路,有的通路是实性的,有的是中空的[2].三维培养研究发现VM位于团块状肿瘤细胞的周围,并连接肿瘤血管.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针对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均未发现这些管道的基质中存在内皮细胞[2].VM通常被发现于高侵袭性的肿瘤中,而弱侵袭性的肿瘤在相同的条件下却未发现类似管道,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或在低氧环境下也不能形成类似管道.  相似文献   

3.
张元松  赵晖 《中外医疗》2010,29(30):90-90
目的观察胃癌肉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AS染色技术,对27例胃癌肉瘤分别进行VEGF与PAS、CD31与PAS的双重染色,计算MVD、VMD及GF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5例胃癌肉瘤组织中存在VM,含有VM者5年生存率为0,无VW者5年生存率为41.7%(5/12),两者相比P〈0.05。含VM者VEGF表达量为(101.09±18.79)个/HP,无VM者为(134.50±23.48)个/HP,两者相比P〈0.05。含VM者MVD为(57.55±10.39)条/HP,无VM者为(70.84±13.80)条/HP,两者相比P〈0.05。结论部分胃癌组织中存在VM,含VM者胃肿瘤组织VEGF、MVD水平较低,但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王丹 《医学综述》2010,16(14):2143-2145
近几年,人们先后在黑素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中发现了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自身形成的,参与肿瘤的微循环。血管生成拟态的调节与基因、血管上皮钙黏素、Twist1细胞核的表达等相关。血管生成拟态是预后不良的标志,预测低分化、高浸润、高转移和低生存率。因而抗肿瘤治疗时,经典抗血管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拟态治疗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和肿瘤的生长、转移等有着密切联系.大多数实体肿瘤都起源于没有血管的恶性细胞的聚集.虽然无血管的三维聚集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单纯扩散作用和周围环境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但其生长具有自限性(直径最多为1~2mm).只有在富含营养的血液流动引发时,肿瘤快速生长、浸润以及向其他器官转移才成为可能[1].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由MANIOTIS等[2]在研究高侵袭性葡萄膜黑素瘤微循环时发现的一种与胚胎发育中的血管新生类似的特殊的肿瘤微环境模式.随后,各项研究[3-5]证实在许多实体肿瘤中都有VM的存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以往的肿瘤微环境模式的挑战,也是其一个重要的补充.在研究中还发现晚期癌症病人的预后与肿瘤组织中的血管拟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6],这为肿瘤的转移评估和预后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也为肿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拟态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高度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模式,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肿瘤干细胞具有成瘤性、多向分化潜能和便于分离纯化的分子标记。日前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柃测到肿瘤干细胞,如胶质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最近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尤其是CD133+的肿瘤干细胞。本研究就肿瘤干细胞与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乳腺癌标本的VM表达情况,结合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VM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20例,阳性率为25.0%;阴性表达60例,VM的表达与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VM的表达,且与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在缺氧的条件下,一方面肿瘤细胞的基因型发生了向多能胚胎样干细胞方向的转化,选择性地表达某些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基因,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样的表型;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周围间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层黏连蛋白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割成γ2’链及γ2x链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将对高侵袭性黑色素瘤等高度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始于1999年,美国Iowas大学Maniotis等对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不依赖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一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并经相关重复实验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指肿瘤中的脉管系统不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具有形成供血 管状网络的能力,从而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模式。VM的形成包括多种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在其形成过程 中还发现肿瘤干细胞和上皮-间充质转变。作为一种独特的血供方式,VM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晚期癌症患者 预后密切相关,靶向VM的抗癌疗法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生成拟态是指具有可塑性、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所形成的非内皮细胞衬覆的微血管通道,其在体内显示为过碘酸席夫染色阳性和CD31染色阴性的图案,在体外三维培养体系中显示为管状或图案样的网络,其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以及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拟态是一种特殊的血管生成模式,其管样结构由肿瘤细胞而非传统的内皮细胞构成,为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提供营养。近年来,人们发现血管拟态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侵袭、转移和耐药性有关。目前普遍认为血管拟态和血管生成依赖于一些共同的机制。而且也有人认为血管拟态的形成是导致抗血管生成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现对目前对乳腺癌中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包括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化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且将对血管拟态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经典的肿瘤血管的生成途径,是一种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血管模式,其特点是由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基质重塑生成血管样通道,通道内无内皮细胞的衬覆,通道外基底膜PAS染色为阳性。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表明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其预后密切相关。王琳等[1]在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EphA2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及临床病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接受肝细胞癌切除术的石蜡标本207例,应用免疫组化和CD31、PSA双重染色技术检测EphA2蛋白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76.81%,其表达与肝硬化、Edmondson分级、肿瘤分期有关(P〈0.05);且VM与EphA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呈正相关联系(γ=0.1432,P=0.0396)。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促进VM形成,同时VM与EphA2联合检测对肝细胞肝癌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内皮相关分子VE-cadherin、CD31及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①HCC97H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VM;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不形成VM;②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成功捕获目的细胞;③各组中V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在肝癌细胞中不表达。CD133 mRNA和CD34 mRNA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和CD34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肝癌细胞VM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Gu XM  Li YQ  Zhao YA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8-2400
目的 探讨在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PAS染色技术研究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模式,收集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111例,包括恶性胃肠间质瘤80例;恶性黑色素瘤18例;癌肉瘤13例。分别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及PAS染色,通过体视学网格计数法计算VEGF的表达量、显微图像分析仪下分别计算CD31和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即微血管密度(MVD)与VM密度(VMD),根据三者的表达量研究VM并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有VM形成,其内存在红细胞,含有VM的肿瘤其VEGF表达(89±20)及MVD(47±12)均低于无VM者(126±18,78±13,均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VM肿瘤的比例逐渐增高,VM肿瘤VEGF的表达、MVD、VMD均逐渐增高,上述指标在各肿瘤的低度恶性(45±19,15±8,38±25)与高度恶性(128±42,81±17,122±39)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可塑性,存在VM。肿瘤细胞通过VM可进一步获得血液供应和血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74例原发性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VEGF与胆囊癌VM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VM(-)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高于VM( )胆囊癌(P=0.018 2); VM( )胆囊癌肝转移组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32 3);Nevin S3~S5期,VM( )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低于VM(-)胆囊癌组 (P=0.049 0); VEGF阳性表达组,VM(-)胆囊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VM( )组(P=0.007 2), VM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VEGF表达差异与胆囊癌VM相关, VEGF是判断VM阳性胆囊癌肝脏转移的指标,与VM同作为预判胆囊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4例原发性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VEGF与胆囊癌VM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VM(-)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高于VM(+)胆囊癌(P=0.018 2);VM(+)胆囊癌肝转移组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32 3);Nevin S3-S5期,VM(+)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低于VM(-)胆囊癌组(P=0.049 0);VEGF阳性表达组,VM(-)胆囊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VM(+)组(P=0.007 2),VM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VEGF表达差异与胆囊癌VM相关,VEGF是判断VM阳性胆囊癌肝脏转移的指标,与VM同作为预判胆囊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JAK2/STAT3通路在肝癌细胞QGY-7701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方法 JAK2抑制剂AG490(5、10 μmol/L)处理肝癌细胞48 h,Transwell小室、体外成管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和成管能力,RT-PCR检测Twist1及MMP-2 mRNA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Twistl和MMP-2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减少,形成管道结构数目减少,Twist1及MMP-2 mRNA表达减少,Twist1、MMP-2和p-STAT3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AG490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及成管的能力,JAK2/STAT3通路在肝癌细胞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进一步探究VM在原发性肝癌中与肝硬化、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分型的关系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42例经手术治疗、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理蜡块,重新切片,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VM的表达情况,分析VM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原发性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VM阳性率分别为38.7%(55/142)和0%(0/15)(P<0.01);VM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VM的表达与是否伴有肝硬化相关(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6%/72%,35%/52%,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VM;缺血、缺氧可诱导VM的表达;表达VM者临床分期更晚;肝硬化可增加VM的表达;表达VM者生存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