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我院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按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 PRETEXT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 1例,Ⅳ期3例.本组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其中Ⅰ期手术3例,Ⅱ期手术24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22例,获得部分缓解2例,疾病进展2例,于术后化疗中死亡1例.至随访结束,20例无病生存,4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进展.27例的5年生存率为74.1%.结论 联合术前化疗后肿瘤可完全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患儿可长期生存,而化疗后手术仍无法切除或治疗后复发的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肝母细胞瘤8例,其中5例经B超,CT或MRI等检查临床诊断为ⅢA期肝母细胞瘤,无法Ⅰ期手术完整切除,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疗程后均能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存活最长已2年,平均存活时间11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精准肝切除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探讨肝母细胞瘤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精准肝切除组)。回顾性收集患儿肿瘤分期、危险度分级、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体积大小、术前化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术后并发症、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远期生存状况等指标,并与同期收治的行标准肝叶切除手术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为标准肝叶切除组)进行对比,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34例患儿,其中88例行精准肝切除术(65.7%),46例行标准肝叶切除术(34.3%)。对比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儿,发现精准肝切除组术中失血量、ALT及AST水平低于标准肝叶切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少于标准肝叶切除组。远期预后方面,两组2年无事件生存(events free survival,EFS)率和2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RETEXT分期(pretreatment extension stage)进行分层后发现,精准肝切除组中PRETEXTⅢ期患儿的2年OS率高于标准肝叶切除组。结论对于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个体化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可以达到完整去除肿瘤病灶、减轻手术打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以期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对41例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施行肿瘤切除手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25例,女16例;肿瘤直径8.5~21.6 cm,平均13.5 cm;均行手术前化疗,化疗3至7个疗程不等,直至肿瘤不再缩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本组患儿生存率。结果41例均顺利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25~35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500 mL,8例未输血。第一肝门阻断时间15~35 min (平均22 min),其中阻断1次者12例,2次者23例,2次以上者6例,每次阻断时间一般不超过20 min。手术切除方式包括V-Ⅷ段切除8例;Ⅳ-Ⅷ段切除9例;Ⅰ-Ⅳ段切除4例;Ⅰ、Ⅳ、Ⅷ段切除9例;Ⅰ、Ⅳ、Ⅴ、Ⅷ段切除6例;Ⅰ段+Ⅴ-Ⅷ段切除2例;Ⅰ段+Ⅳ-Ⅷ段切除3例;合并下腔静脉瘤栓7例。41例患儿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7%、72.8%和33.5%。其中最长无瘤生存期为90个月。41例术后均经规范化疗,化疗后定期门诊复查,其中20例(48.8%)复发,继续化疗。5例出现肺转移病例中,2例经术后化疗转移灶消失,3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切除虽然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在详细、准确的术前评估,及对肝脏解剖的熟练掌握下,肿瘤切除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完整切除肿瘤可有效提高肝母细胞瘤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Ⅲ~Ⅳ期)风险高,手术切除率低,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探讨提高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对22例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予术前化疗,肿瘤有所缩小后手术,从正常部位血管-髂血管解剖入手,对腹膜后受肿瘤包裹、侵犯的大血管进行骨骼化处理,手术切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21例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腹膜后大血管行骨骼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不能切除的小儿肝母细胞瘤实行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疗效及作用.方法 8例常规不能切除的肝母细胞瘤经TACE治疗20次,再行Ⅱ期外科手术切除,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AFP的变化、术中情况及随访远期疗效.结果 TACE术后4~6周复查,和术前相比.肿瘤体积缩小67.68%~95.91%,平均缩小87.91%(t=3.754,P=0.007),血AFP下降94.46%~99.97%,平均98.45%(t=2.931,P=0.022),无明显的化疗毒性反应,所有患儿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显示肿瘤明显坏死.随访8~24个月,所有患儿均获无瘤生存.结论 TACE治疗肝母细胞瘤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能使部分不能Ⅰ期手术的患儿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对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的扩散和术中出血、改善预后有较大作用,可作为无远处转移肝母细胞瘤的术前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于颈胸部神经母细胞瘤其独特的位置致手术空间局限,加上肿瘤常常包绕血管,使手术操作困难而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探讨以“活板门”前开胸手术法切除颈胸神经母细胞瘤的方法。方法对10例以“活板门”前开胸手术处理的颈胸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一期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男6例,女4例,手术时年龄4个月至7岁10个月(平均3岁8个月)。5例行左侧开胸手术。临床分期[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5例),ⅣS期(1例)。6例术前接受化疗,其中1例手术前接受局部放疗。一期肉眼完全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霍纳氏综合征10例,膈神经麻痹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3(0.1~7.4)年。结论通过“活板门”前开胸手术方法切除儿童颈胸神经母细胞瘤,能够显著提高一期手术完全切除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儿童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治疗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37例Ⅳ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在儿童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7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手术治疗的情况,其中男21例,女16例,中危组方案15例,高危组22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中危组和高危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根据分组采用不同强度化疗、肿瘤手术切除及局部放疗,起病年龄大于12个月的患儿在停药前考虑干细胞支持下超剂量化疗(ASCT).结果21例完全切除肿瘤组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5例,占23.8%,13例不完全切除肿瘤组为2例,占15.4%,完全切除肿瘤组复发16例,为76.2%,不完全切除肿瘤组9例,为69.2%,P值为0.628和0.704,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强调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手术发挥的作用建立在对肿瘤转移病灶控制治疗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治疗效果,探讨合理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初治的HB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入选25例初治HB患儿,男14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5个月(3~92个月)。其中原发肿瘤完整切除18例,存活17例;未完全切除7例,仅1例存活;原发肿瘤完整切除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完整切除者,Ⅰ、Ⅱ期患儿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所有临床分期的HB患儿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关键,对于复发和转移的HB患儿的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1例Ⅲ期、Ⅳ期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肿瘤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至2008年,对本院收治的2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神经母细胞瘤后,按照最新国际标准化疗方案行4~6个疗程的化疗,待肿瘤体积缩小后,采用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的方法实施手术,21例完全切除肿瘤,并继续化疗等治疗。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信件随访的方式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有无原位复发、有无远隔转移、是否存活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21例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失访3例。随访病例中,无瘤存活10例,占55.56%;带瘤存活3例,占16.67%;死亡5例,占27.78%,5年总体生存率为72.22%(13/18)。结论通过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儿童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能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不阻断肝门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常规行肝门阻断,本研究对不阻断肝门行巨大肝肿瘤切除术进行探讨。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16例患儿施行不阻断肝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患儿年龄28d~14岁,平均3.4岁。其中男12例,女4例,肿瘤直径11~23cm,平均14.6cm,其中右半肝和左外叶内分别有一肿块1例。肝母细胞瘤9例,肝错构瘤4例,肝血管瘤3例。结果本组16例患儿手术全部成功,不阻断肝门行右半肝(Ⅴ~Ⅷ)切除8例,右三叶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1例,第二肝门及右下叶肝段切除各1例。患儿术中无死亡,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本组良性巨大肝肿瘤患儿术后随访7个月~3.5年,目前均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生长发育正常;肝母细胞瘤9例患儿术后常规化疗,患儿已经随访6~45个月,目前无瘤生存8例,2年以上4例,肝功能正常,正常生活。另外1例左外叶和右叶同时发现肝母细胞瘤,手术分别切除后5个月脑肺转移,于术后7个月死亡。结论不阻断肝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术者熟练的肝脏解剖知识和肝切除技术、紧密结合术前和术中影像学技术了解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彻底结扎肿瘤侧入肝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肝左右静脉共干或肝右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964~1982年我院收治60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有关临床、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并对本肿瘤可能引起顽固性腹泻,以及影响存活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Ⅰ期肿瘤应尽量手术切除;Ⅱ、Ⅲ期肿瘤巨大者,宜先短期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手术;Ⅳ期者应予化疗、放疗而不宜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术前介入在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小儿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适应证。方法:对估计不能切除的肿瘤施以碘油化疗药物栓塞,然后再外科手术,9例中有7例施行了肝叶切除,右三叶3例,右半肝2例,左半肝2例。结果:介入后,小儿副反应轻,肿瘤体积缩小,6例AFP值下降,未施手术1例介入后肺转移死亡,探查术1例后改肝移植术后死亡,肝叶切除7例中,死亡5例(3例复发,1例脑转移,1例肝功能衰竭)存活2例健在。结论:介治疗可以使某些不能Ⅰ期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有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但要掌握适应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经验,以期改进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改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0年来收治的146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中,Ⅰ期62例,Ⅱ期32例,Ⅲ期33例,Ⅳ期17例,Ⅴ期2例:71例随访时间〉5年,共死亡11例,无瘤存活60例,总治愈率84.5%(60/71),其中Ⅰ期97.3%(37/38),Ⅱ期83.3%(10,12),Ⅲ期72.7%(8/11),Ⅳ期55.5%(5/9)。对术前评估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远处转移的48例进行术前化疗5周,其中41例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肿瘤缩小;4例肿瘤体积增大;3例下腔静脉瘤栓患儿死亡;45例行手术完整切除肿块。结论采取综合治疗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手术加规范的化疗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肝恶性肿瘤肝动脉介入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例肝恶性肿瘤患儿(肝横纹肌肉瘤2例,肝癌2例)进行了5次介入治疗,肿瘤平均缩小3.1cm,1例做了Ⅱ期手术切除,患儿长期生存,3例症状缓解,全部病例未出现骨髓抑制及肝功能严重损害等副作用,作者认为对巨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该方法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环状RNA hsacirc0005777在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细胞包括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epG2和HUH6, 将实验细胞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及1%双抗的DMEM培养基中, 置于37℃、5% 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实验组织标本包括肝母细胞瘤肿瘤及癌旁组织标本, 来源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手术切除的组织。所有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在手术切除后, 均立即浸泡在RNA later保存液中防止RNA降解, 随后放在-80℃冰箱保存。在肝母细胞瘤细胞株中转染hsacirc0005777过表达质粒, 为过表达组;未转染过表达质粒的细胞株作为阴性对照, 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①鉴定hsacirc0005777在肝母细胞瘤细胞株中的性质及分布情况;②检测hsacirc0005777在肝母细胞瘤肿瘤、癌旁组织组织标本和肝母细胞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③检测过表...  相似文献   

17.
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探查对侧肾脏是必须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对侧肾脏探查的必要性。方法:1979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81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均于术前接受B超、CT和IVU检查,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手术并化和放疗。15例患儿接受了MRI成像检查。结果:76例患儿术前诊断和为单侧或双侧(仅3例)肾母细胞瘤,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4例患儿术前怀疑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疑为畸胎瘤。3例双侧者均为小肿瘤侧半肾切除和大肿瘤侧全肾切除,单侧者均未探查对侧肾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根据NWTS的分期标准,Ⅰ期34例,Ⅱ期23例,Ⅲ期15例,Ⅳ期6例,Ⅴ期3例,结果:78例单侧患儿随访6-20年,5年生存率为79.49%,患儿死于转移,复发和化疗或放疗并发症,无一例患儿发现有对侧肾母细胞瘤。结论: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无必要探查对侧肾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切除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的方法和程序。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1年8月本院小儿外科收治且手术的腹部NB患儿40例。年龄6个月~13岁2个月。国际NB系列研究组织(INSS)分期: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3例,Ⅳ期2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CT影像评估、一致的肿瘤切除方法即骨骼化血管和网格样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3个程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完全切除率为97.5%,10例患儿左肾或右肾被切除,手术持续时间1 h 5 min~10 h 50 min,平均4 h 22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 200 mL,平均400 mL;术中输血0~1 200 mL,平均280 mL。术后7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患儿死亡,1例患儿右上腹出现少量包裹性积液,2例出现乳糜腹水,3例出现腹泻。无肾萎缩、血管破裂、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程序,能使大部分患者肿瘤安全、快速和完全地切除,并发症少。腹部NB手术的程序化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容易掌握这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多学科协作模式诊断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多学科协作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8月-200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收治的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男女各8例;发病年龄3个月~11岁,平均2岁)的治疗及随访情况.着重分析肝母细胞瘤多学科协作治疗、术前评估及手术要点.结果 发病部位在肝右叶、肝左叶各8例.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15例,腹膜炎体征1例.采用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Pretext分期法分期,Ⅱ、Ⅲ期各7例(各占43.7%,7/16例),Ⅳ期2例(占12.5%,2/16例).Ⅱ期7例中,6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因肿瘤破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行ICE方案化疗.Ⅲ期6例开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术前化疗2、3个疗程,肿瘤缩小后手术完整切除,1例放弃治疗.Ⅳ期1例行肝移植,1例放弃治疗.Ⅱ期随访7例,6例存活,1例死亡,3a无瘤生存率为100%(4/4例).Ⅲ期随访7例,5例存活,2例死亡,3a无瘤生存率为75%(3/4例).Ⅳ期随访2例,肝移植后4个月因肝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治疗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多学科协作治疗能够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母细胞瘤诊治10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10年中收治的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进行回顾分析,讨论影响肾母细胞瘤治疗和预后的因素.方法 统计10年期间6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分期,病理分型和治疗手段,并将患儿分别以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进行分层,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3.25±2.78)岁,发现腹部包块为主要起病症状,其中Ⅰ期18例,Ⅱ期25例,Ⅲ20例,Ⅳ期6例.治疗手段为患肾切除,NWTSG的化疗方案和有限病例的放疗.随访时间4~1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1±30.9)个月.生存率:总体生存率78.2%,其中Ⅰ期患儿100%,Ⅱ期患儿76%,Ⅲ期患儿70%,Ⅳ期患儿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Ⅰ期、Ⅱ期、Ⅲ期三组患儿的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Ⅳ期组患儿(LogRank法,P=0.04).预后良好组织类型(FH)组生存率为86.9%,其中Ⅰ期为100%,Ⅱ期93.3%,Ⅲ期72.7%,Ⅳ期50%;预后不良组织类型(UH)组总体生存率为6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生存表明,二组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Log Rank法,P=0.004).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手段是影响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