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美的沉管法隧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介绍沉管法隧道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欧美建造沉管法隧道的历史 .针对沉管法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如结构型式、管身防水、水下基槽开挖和地基处理、管段水下对接和接头防水等 ,综述欧美的实践经验和最近进展 .  相似文献   

2.
廖健雄 《人民珠江》2014,(5):100-103
在我国采用沉管法建造水下隧道是工程测量领域相对较新的技术,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测量的过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对于制定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实施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燕 《人民珠江》2011,(5):23-25,28
水底隧道的水下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具有较多的优点,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水下连接等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而普遍采用,现已成为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将其技术应用到大口径供水管道过河埋管工程的施工,这在城市供水工程中是一个突破.采用该工法,具有管线位置选择灵活自由,能缩短管道长度,且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可为同类型供水管道安装工...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环隧道工程采用沉管法施工,江中沉管段分为7节管段,管段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文叙述了管段制作中,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控制措施,经施工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钱秉国 《上海水务》2005,21(2):43-45
本文结合上海外环线过江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在沉管法施工技术中,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对预制混凝土管段密度及其均衡性控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管段的水中对接是沉管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实时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应用水面GPS技术、水下声纳技术、潜水员水下探摸、水下电视摄像及其综合分析,对天津海河沉管隧道工程的管段在沉放对接前、对接后及锁定回填后的施工状况进行了质量检测,及时展示了工程施工现况并做出相应施工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滨海新区海河畔,国内首条高震区沉管法施工河底隧道——天津海河隧道三节重达9万吨的沉管如三艘"航母",整齐地漂浮在体积近40万立方米如"大泳池"干坞水面上,顺利完成"起浮"。  相似文献   

8.
沙埕镇跨海引水工程施工难度高,技术要求专业,在施工中应用水下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管道整体性设计、S形冲泥沉管法施工等关键技术,保障了工程的实施,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前言薄壁大体积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国内都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施工速度快、效果高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种种因素,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这对于工程建筑物危害性极大,这是对地下工程、水下工程建筑物带来祸害更大,严重的使工程承载能力丧失。本文针对广州珠江隧道箱体形沉管予制产生裂缝过程中,对裂缝处理进行研究探讨,以及在广州地铁一号线芳村站施工中的应用所得的经验和体会。2工程概况广州珠江隧道位于市区的西南方,横穿珠江水道,以连接黄沙至芳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下隧道,江河段全长约45Om,由五节箱形管组成,沉管…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详细介绍了明挖导流、定向钻进、主河槽填筑、沉管法四种穿汾河方案,经方案投资、工期、施工方面等的考虑,综合推荐沉管法穿越汾河。  相似文献   

11.
某沉管隧道基槽设计断面复杂、工期紧、验评标准高,微风化岩质上开挖施工难度大。根据沉管工程规模、基槽地质特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优缺点分析和主要指标比较,提出可行的水下基槽施工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槽回淤对沉管隧道平顺度影响较大,对其防水性能产生威胁。为研究两河交汇处沉管隧道基槽的回淤特性,依托如意坊沉管隧道,构建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实际监测值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进而揭示内河交汇处沉管隧道基槽回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河流流速与实际监测数据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内河交汇处基槽淤积厚度整体呈中间大两端小、上游大下游小的规律;回淤分布受空间影响较大,基槽底脚淤积显著,且坡顶淤积厚度显著小于坡底;回淤量随时间的延长其敏感性逐渐下降;基槽开挖后,回淤均值为10 cm,将影响沉管隧道的施作,现场须采取清淤措施进行处置。研究成果为两河交汇处沉管隧道基槽回淤分析与治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海河隧道线路全长2 3034 m,其中主河道沉管段长240 m,沉管断面宽度374 m,高98 m,共设置两节,每节120 m。河道沉管段采用水中沉管法施工。管段安装会对河道的防洪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故须对河段的水沙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本文采用三维分层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通过错层处理,较好地解决了同层网格产生急剧变化,在突变点处隔层网格物理量的影响远大于层间网格的影响问题。对隧道管段悬浮状态、沉放过程中的过流能力、水流流态和河段水流泥沙运移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管段对河段水沙的影响程度及解决措施。本研究拓展了三维分层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应用范围,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东川区轿子山水库北干渠二标为2号倒虹吸,均为500~600mm的压力钢管。在跨越大白河时,桩号B2+692.6~B2+837.2,长度为144.6m,由于该河河床长期采砂导致河床降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跨河(大白河)段管道采用水下开槽沉管法施工。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忠县苏家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中排污管道采用沉管法穿越河道为例,结合当地的河流水文、航运条件,地理环境与施工要求等[1],对整个沉管法的施工工艺与方法、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要点、难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发明了一种能在水下施工的新型涂料,它是以丙烯酸酯为主要成分,配合聚合物乳液和氧化硅、氧化铁及聚丙烯酰胺与磺酸钠盐共聚物的涂料。对于桥梁的支柱、水槽等沉于水面下的部分在修补或涂装时,无需排掉周围的水,可以直接在水下施工,其防锈性能、粘着性能和防水性能都能充分发挥效果。这是因为此涂料中含有  相似文献   

17.
蒋硕忠 《人民长江》1996,27(1):36-38
日本隧道、竖井防水技术和止水材料考察报告蒋硕忠为了深入研究南水北凋穿黄工程盾构施工隧道的防水技术和上水材料课题,1995年7月17日至22日,笔者作为长江科学院访日考察小组成员,应日本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的邀请,对日本的隧道和坚井防水技术和止水材料进行...  相似文献   

18.
增强防水混凝土隧道施工法科技人员在老营盘隧道施工中,采用BR型增强防水剂掺入混凝土中,施工缝用PE塑料百沟的增强防水混凝土防水新方法获得成功。该方法具有粘结力强、安全度高、防水效果好等优点,且不需专门机构,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效近百倍。增强防水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危害、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介绍挤密砂石桩施工工艺试验情况,探讨了采用螺旋钻引孔振动沉管法和锤击引孔振动沉管法挤密砂石桩施工工艺。检测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中线潮河段应用上述施工工艺,均能完全消除渠道地基的地震液化问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工建筑物-沉管式水下能道,它包括圆形钢制管道或矩形钢筋混凝土管道两种型式,沉管式水下通道可用于通行汽车,火车,还可用于输送如水,天然气,石油,或敷设电缆等,笔者对沉管通道的主要施工工序和其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做了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