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脂酶A2(cPLA2)和环氧合酶(COX-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cPLA2、COX-2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标本中cPLA2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cPLA2和COX-2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PLA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7%(46/60),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肺癌组织中cPL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OX-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44/60),明显高于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3.3%(8/60)](χ2 =21.99,P<0.01)。肺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随着淋巴结的转移、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肺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和cPLA2的高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能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开发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并讨论其意义及与细胞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4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Beclin1蛋白、m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ecli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表达率为8.3%,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0)。Beclin1 mRNA在肺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302±0.074、1.691±0.100、1.673±0.081(F=6.6,P=0.002),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蛋白在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89±0.293、5.306±0.459、6.329±0.580(F=9.73,P〈0.01)。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在肺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组织,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癌旁和正常肺组织中表达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L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胰腺癌组织中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以44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4.5%;Livin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7,P<0.001);VEGF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和13.6%;VEGF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7,P<0.001)。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χ2=6.061,P=0.014;χ2=6.592,P=0.010)、临床TNM分期(χ2=4.175,P=0.041;χ2=9.992, P=0.002)、区域淋巴结转移(χ2=11.731,P=0.001;χ2=12.002,P=0.001)及神经浸润(χ2=9.950, P=0.002;χ2=7.433,P=0.006)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20,P=0.008)。生存分析表明,Livin及VEGF 均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Livin及VEGF参与了胰腺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推测Livin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nm 2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其在NSCL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 法检测60 例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VEGF 和nm 23 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 %,38/60)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16.7 %,10/60)(χ2=27.22, P<0. 01)。nm 2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3.3 %,32/60)则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88.3 %,53/60)(χ2=17.79,P<0. 01)。VEGF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χ2=15.23、χ2= 7.25,P < 0.05)。nm 23 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χ2=16.93,P < 0.01)。VEGF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χ2=5.55,P<0.05),nm 23则相反(χ2=12.86,P <0.05)。VEGF与nm 23 在NSCLC中表达无相关性(χ2=1.83,P>0.05)。结论 VEGF 和nm 23 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VEGF 和nm 23 可能有助于对NSCLC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园  杜丽辉  张娟 《肿瘤学杂志》2020,26(3):190-193
摘 要:[目的] 评价宫颈癌组织中YB-1、miR-29a、Nek2表达与细胞增殖、侵袭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取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YB-1、miR-29a、Nek2、细胞增殖基因和细胞侵袭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YB-1 mRNA、Nek2 mRNA表达量为(1.52±0.36、1.96±0.35)高于癌旁组织(1.00±0.10、1.00±0.13),miR-29a mRNA表达量为(0.98±0.10)低于癌旁组织(1.06±0.23)(P均<0.05)。癌组织细胞增殖基因YAP1 mRNA、Piwil2 mRNA、EZH2 mRNA、PKCε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癌组织细胞侵袭基因Rab11 mRNA、TUG1 mRNA、Gli1 mRNA、FoxM1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结论] YB-1、Nek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iR-29a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基因相关,其表达异常可促进细胞增殖、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簇集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簇集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增生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 %(4/20)及71.4 %(5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簇集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χ2=17.143,P<0.05)及乳腺癌旁正常组织(χ2=19.048,P<0.05);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4.667,P<0.05)且与组织学分级(χ2=5.233,P<0.05)及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667,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024、0.406、0.091,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簇集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290,均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9,P>0.05)。结论 簇集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物,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c-Myc和 Bin1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54例,使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和 Bin1 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的 c-Myc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0.34±0.29) vs (0.17±0.16), P <0.001;55.56% vs 33.33%, P =0.033\], 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25±0.19) vs (0.33±0.20), P <0.001;57.41% vs 84.48%, P =0.007\]。ESCC组织中 c-Myc mRNA的表达与 Bin1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790, P <0.001),c-Myc蛋白表达与Bin1蛋白表达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019)。c-Myc和 Bin1蛋白表达均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 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Myc呈高表达,而Bin1呈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均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与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P-2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6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p1 mRNA及AP-2α mRNA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60例大肠癌组织中Sp1 mRNA与AP-2α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Sp1 mRNA相对表达值(RQ)分别为13.621±2.433,6.464±1.757;AP-2α mRNA RQ值分别为3.264±0.877,17.484±3.608;大肠癌组织中Sp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P-2α mRN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Sp1 mRNA和AP-2α mRNA表达率分别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或<60岁、不同肿瘤部位各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及Duke分期中,Sp1呈现出过表达状态,则AP-2α呈现出表达降低或缺失状态;60例大肠癌组织中Sp1与AP-2α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849,P<0.001),且呈负相关关系(-1<r<0)。结论 转录因子Sp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而AP-2α则呈现低表达或缺失状态,Sp1与AP-2α的表达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提示Sp1与AP-2α可能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NSCLC术后的新鲜肺癌组织54例、癌组织边缘2 cm以外的癌旁组织44例用于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ASPP、ASPP2和P53的表达情况;比较iASPP、ASPP2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阴性时,NSCLC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P=0.001),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组织iASP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7±0.36) vs (0.28±0.24),P=0.001],ASPP2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iASPP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53阳性组织中的表达(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ASPP2 蛋白表达与P53阳性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NSCLC 组织中iASPP表达与P53表达状态有关,P53阴性时iASPP高表达。iASPP、ASPP2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郭丽丽  郭胜利  郭炜 《中国肿瘤》2015,24(7):598-602
摘 要:[目的] 评价含凝血酶敏感素基序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ADAMTS1)mRNA及其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DAMTS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①ADAMTS1mRNA在ESCC组织中表达量显著性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394±0.123 vs 0.895±0.276,P<0.01);ADAMTS1mRNA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量显著性低于淋巴结转移组(0.298±0.102 vs 0.482±0.157,P<0.05)。②ESCC组织中ADAMT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低于癌旁组织(38.9% vs 94.4%,P<0.01)。[结论] ADAMTS1异常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β actin基因为参照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41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5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肺组织中COX 2mRNA的表达 ;同时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COX 2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 2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 ( 63 .4% )显著增高 ;相应的癌旁组织表达率也明显增高 ,而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的COX 2mRNA表达率相互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 ,5 8.5 % ( 2 4/ 41)的肺癌组织COX 2蛋白呈阳性表达。COX 2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无关 (P >0 .0 5 )。结论 肺癌组织COX 2mRNA和COX 2蛋白表达率在大多数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 ,在癌旁病变中也相应增高 ,COX 2的激活发生在肺癌形成的较早时期 ,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的mRNA和蛋白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中CAR mRNA和CA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AR mRNA和蛋白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最分别为1.000±0.012、1.048±0.035、1.282±0.072和0.902±0.038、0.944±0.042、1.08±0.05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 mRNA和CAR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8,P=0.026).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C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与否、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的表达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7例细支气管肺泡痛(BAC)中均高表达(P=0.029).结论 肺癌组织中CA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且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表达上存在差异,提示CAR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标记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鲜肿瘤及黏膜标本各20例IDO mRNA表达,采用SP法检测肿瘤石蜡标本84例及黏膜22例IDO、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高于非浸润型(x2=5.600,P=0.018),随着组织分级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增高,IDO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x2=20.268,P=0.000;x2=12.075,P=0.007).c-myc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44例(52.4%)表达阳性,二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3,P=0.001);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强度与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47),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正相关(r=0.258,P=0.018;r=0.491,P=0.000;r=0.365,P=0.001).IDO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7.696 1±1.745 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6.397 0±1.205 1)(t=2.367,P=0.023).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803 4±1.567 5,明显低于T2~T4期的9.183 8±0.690 3(t=4.955,P=0.000);IDO mRNA在Ⅰ、Ⅱ、Ⅲ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7.058 7±1.771 5、7.934 2±1.530 5、9.290 7±0.574 5,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P=0.011).结论 IDO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相关,c-myc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无关,但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IDO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IDO、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表达与宫颈癌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手术切除标本的72例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36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半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C及KDR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与官颈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2例官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67±1.05和2.02 ±0.6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0.3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7,P=0.025;t=1.379,P=0.027);VEGF-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8.30±17.10和48.20±12.7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8.40±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P=0.016;t=6.337,P=0.012).宫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KDR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52 ±0.95和1.92±0.8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0.72 ±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27,P=0.023;t=1.214,P=0.028).KDR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7.20±15.60和38.60±11.3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6.4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20;t=0.986,P=0.032).72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量与年龄(x2=0.54,P=0.17)、组织类型(x2=0.34,P=0.25)、浸润深度(x2=5.39,P=0.08)、病理分级(x2=0.78,P=0.11)无关;而与肿瘤大小(x2=22.34,P=0.02)、临床分期(x2=32.14,P=0.01)及有无淋巴结转移(x2=15.58,P=0.03)有关.KDR蛋白表达量与肿瘤大小(x2=13.78,P=0.04)、组织类型(x2=32.74,P=0.01)、病理分级(x2=13.72,P=0.04)、浸润深度(x2=10.27,P=0.04)、临床分期(x2=20.25,P=0.02)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x2=19.52,P=0.02)有关,而与年龄(x2 =4.17,P=0.09)无关.结论 VEGF-C及KDR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相关,是反映患者淋巴转移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Sun GG  Wang YD  Yu XR  Cheng YJ  Bai S  Liu Q  Zhang J  Yang XR  Wan 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1):834-837
目的 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中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MnSOD蛋白在4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1%,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7%,P<0.05).MnSOD mRNA在45例食管鳞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310±0.036,亦明显低于其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482±0.053,P<0.05).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即病变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组织学分级越高者,MnSOD表达水平越低(均P<0.05).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均无关(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MnSOD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检测MnSOD的表达对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铂类药物相关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mRNA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肺癌细胞及其对应患者血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5例肺癌标本石蜡组织及其对应的血液样本,其中腺癌73例,鳞状细胞癌22例,小细胞癌10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癌石蜡组织和对应血液样本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肺癌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105例肺癌石蜡组织中ERCC1 mRNA表达为4.579±1.926,对应的血样中为8.324±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在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4.366±1.822、4.724±1.434和4.366±1.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应的血液细胞中表达分别为8.146±1.501、8.336±1.928和8.664±1.84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种病理组织学类型肺癌细胞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血液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细胞和血液细胞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29,P>0.05)。结论 根据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选择铂类化疗并无指导意义,需要进一步进行ERCC1 mRNA的个体化检测,目前尚不能用血液细胞代替肿瘤组织细胞检测ERCC1 mRNA表达水平以评价铂类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及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肺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黏膜组织中sPLA2-Ⅱa及cPLA2蛋白表达。结果肺鳞癌组织中sPLA2-Ⅱa(68.3%)及cPLA2(61.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黏膜组织中两者蛋白阳性表达率(15.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9、16.027,P〈0.05);肺鳞癌组织中sPLA2-Ⅱa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243、4.501及8.287,P〈0.05);c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6.160、8.013及4.785,P〈0.05)。sPLA2-Ⅱa与cPLA2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74,P〈0.05)。结论 sPLA2-Ⅱa及cPLA2在肺鳞癌的浸润、转移及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PLA2-Ⅱa及cPLA2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肺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5(CHD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96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对应的癌旁10 cm正常组织以及72例腺瘤中的Runx3和CHD5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价值和预后关系.结果Runx3和CHD5 mRN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5 ±0.00、0.28 ±0.02和0.26±0.02、0.31±0.01,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95 ±0.02、0.92 ±0.02和0.89 ±0.03、0.93 ±0.02(t=2.36,P<0.05;t 1.25,P<0.05;t=1.37,P<0.05;t =1.13,P<0.05)以及腺瘤中的相对表达量0.89±0.02、0.90 ±0.02和0.85±0.02、0.87 ±0.04(t =2.27,P <0.05;t =2.16,P<0.05;t=1.25,P <0.05;t =2.65,P<0.05).Runx3和CHD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x2=4.65,P=0.031;x2=7.89,P=0.005)、浸润深度(x2=4.17,P=0.041;x2 =4.86,P =0.028)、淋巴结转移(x2=4.20,P=0.040;x2=7.02,P=0.008)以及分化程度(x2=7.31,P=0.036;x2=9.54,P=0.023)呈负相关.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两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 =0.572,P=0.001).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表明Runx3、CHD5在结直肠癌中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7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5.9%、52.5%和83.6%、81.4%).Runx3和CHD5均低表达组与其他患者组在总生存时间(x2=8.156,P<0.05)及无进展生存时间(x2=6.325,P<0.05)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3和CHD5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两基因共同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靶标以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p16、p21基因表达缺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P16,P21蛋白是调控细胞周期的抑制蛋白,在调节细胞增殖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因缺失,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癌中P16、P2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缺失情况,探讨p16、p21基因表达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42例,正常肝组织(距离癌组织≥2 cm)36例,应用Western印迹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P16、P21蛋白的表达和相应mRNA扩增情况.结果:在癌组织中,P16蛋白缺失率为24例(24/42,57.1%),正常肝组织中P16蛋白缺失率为13.9%(5/36);而相应组织中P21蛋白缺失率分别为45.2%(19/42)和19.4%(7/36).两者在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缺失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14例癌组织(38.9%.14/36)仅p16 mRNA转录而未表达蛋白.P16、P21蛋白的低表达与肝癌大小、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而与是否有包膜、是否肝硬化等无关.结论:P16、P21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