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大肠癌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以直肠癌为多,共22例(46.81%);病理分型中腺癌共39例(84.78%)。结论大肠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检查对病灶和癌前病变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大肠息肉患者应及时取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收治的22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有典型黑斑和息肉21例,10例有PJS家族史;胃、小肠、大肠息肉15例,胃、小肠息肉17例;胃、大肠16例,小肠、大肠息肉3例,单纯胃、十二指肠息肉1例。经内镜下切除19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术后复发,1例合并癌变。结论消化道内错构瘤样息肉与黏膜黑斑是PJS的特征性表现,在诊断上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家族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胃肠镜全消化道检查;治疗上以内镜下切除为主,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58例患者按内镜下表现两型分为两组,并进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2组内镜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相比较,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两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68.8%和64.9%。结论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差异,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对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病例,应逐一分析原因,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09年妇科门诊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结果 78例中术后证实子宫内膜息肉75例,诊断符合率为96.1%;1例为粘膜下肌瘤,1例为复杂型伴不典型增生过长,1例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但应警惕息肉恶变或恶性肿瘤的息肉样变,宫腔镜加直视下活检术是目前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及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有长期反复下腹部不适伴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160例患者行结肠镜、病理活检,根据病理及内镜诊断结果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160例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67例,加病理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50例,占总患者的31.25%,经内镜诊断确诊率为78.13%。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主要有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或伴糜烂溃疡,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结肠镜检查消化道异常患者并行活检取病理是目前最可靠的确诊方法,对良性溃疡患者镜下综合治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49例病例,分析X光下的形态、大小、病理学分类。探讨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方法采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法。结果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49例早期胃癌X线表现。隆起型和溃疡型较多见。结论低张双对比造影法能清晰显示胃黏膜细节,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内镜和病理特点及复发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6年间电子结肠镜检出的119例老年人息肉,均送病理,高频电切后随访1~7年。结果腺瘤81例(68.06%),多发性腺瘤64例(53.8%),10例恶变(8.4%),78例腺瘤复(再)发37例(47.4%),2例在随访中恶变。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患病率高,恶变率高。电切后复查以1年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消化道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电切除术、电凝术、热活检钳钳除术、活检钳钳除术、尼龙绳圈套术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3例消化道息肉(共501枚)患者,采用单纯高频电切除术215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切除术7例,热活检钳钳除术23例,电凝术11例,活检钳钳除术27例。其中271例一次性治疗成功,9例治疗2次,3例治疗3~5次(一例多发巨大腺瘤性息肉治疗5次)。结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简单、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在胃窦的小弯侧、移行部及胃体小弯侧各取材1块,行组织学检查,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浅表性胃炎128例,其中肠上皮化生48例(37.5%);萎缩性胃炎193例,其中肠上皮化生76例(39.4%);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关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易感病例的随诊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延胡胃安胶囊对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胃粘膜病变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168例具有胃粘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结果 延胡胃安胶囊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对照组.结论 延胡胃安胶囊对胃粘膜炎症的吸收,溃疡面的修复及出血症状改善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华  周昌仙 《化工之友》2008,27(15):47-4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治疗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经阴道B超(TVS)提示为宫内占位性病变或TVS无异常,但有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增多或不孕行HS。结果本研究共收治27例患者。其中TVS检查有占位性病变17例,有15例经HS诊断,直接手术后送病检,病理学结果证实者符合率为84.61%;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有7例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符合率为87.50%;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4例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符合率为80.00%;纵隔子宫,环嵌顿4例,符合率为100.00%。其中10例子宫有异常出血者经TVS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腔镜刮内膜病检,7例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符合率为70.00%。结论HS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治疗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008年1~12月我院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40例(萎缩性胃炎102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p感染及其代谢产物NO等诱导胃上皮细胞调亡的增加很可能是形成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62枚息肉中,151枚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灶完整切除,11枚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手术。术中出血7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切除胃息肉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痛苦少、创伤性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对96例患者142个乳腺病灶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术,分析其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中超声检查证实肿块完整切除,乳房内血肿2例,局部皮下淤血3例。病理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3例(3.1%);乳腺导管内癌2例(2.0%),其余均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瘤40例,乳腺腺病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病理诊断良性病变患者术后临床和超声检查随访均未发现肿块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对30mm以下乳腺病灶可进行微创完整切除并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28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诊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结果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平均时间6.5min,出血量10.2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CINⅡ,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4,P<0.01),125例宫颈塑形满意113例(90.4%)。结论Leep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切除物可送病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患者易接受,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TCT宫颈液基细胞学、阴道镜下活检及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TCT筛查异常的397例患者,包括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19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8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14例,均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43例、CINⅡ39例、CINⅢ45例、HPV感染14例、慢性宫颈炎168例、宫颈原位癌及宫颈浸润癌共27例。CIN及原位癌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宫颈浸润癌主要分布在36~45岁,TCT对LSIL、HSIL和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符合率为20.73%、62.28%、100%。同时,53.66%的LSIL和37.72%的HSIL被细胞学诊断过高,25.61%的LSIL被细胞学诊断过低。结论宫颈癌筛查十分必要,TCT筛查、阴道镜活检及病理三阶梯检查对宫颈癌可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宫颈浸润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图像特征,并与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术后病理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0%。其图像特征为:高回声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27例);带长蒂中等回声型,呈长条状,位于宫颈管内,边界清晰(3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80例,均接受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抗HpIgG测定及粪便HP抗原和唾液抗HpIgG联合测定,以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结果为标准,判断微生物检验(唾液HpIgG及粪便HP抗原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2种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特异性方面粪便HP抗原检测高于唾液HpIgG测定。两项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更是达到99.49%,但特异性大大不如单项检测。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特点、操作简单、标本易获取、对人体无害、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理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及其镜下活检在宫颈病变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0例妇科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的样本资料。结果阴道镜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7.7%。宫颈炎诊断符合率为93.1%;CIN诊断符合率为64.3%;浸润癌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阴道镜检查及其镜下活检是早期诊断和治疗下生殖道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与检出率。对宫颈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胃康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6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口服胆胃康胶囊,3粒/次,3次/d,共4周。对照组130例,口服气滞胃痛冲剂1袋/次,3次/d。用药前后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胃镜及肝胆B超。结果胆胃康胶囊控制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率为90.68%,气滞胃痛冲剂治疗组有效率70.97%(P>0.05),胆胃康胶囊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症状。结论胆胃康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