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建锋  朱筱敏  王敏  林社卿  熊超  刘鹏  程文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5):743-745,747,746,748,750,791
通过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岩性组合、粒度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认为深湖区滑塌浊积扇物源来自东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其岩性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多夹于深灰色湖相泥岩中,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地震剖面显示透镜状反射与前积反射共生,粒度概率曲线具有"低斜一段"式特征。湖平面下降有利于无外界触发机制作用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的形成。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体浅,当湖平面下降时,三角洲前缘出露部分因浮力消失而不稳定,可产生局部滑塌。波浪作用可以强烈剥蚀和改造浪基面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在波浪的回流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浊积砂体。滑塌浊积扇均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之间的湖相泥岩中,当三角洲向前推进快、朵叶向前延伸较远时,易形成数量多、面积相对较大的滑塌浊积扇,且距离三角洲朵叶越近,滑塌浊积扇数量越多、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2.
在孔一段一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南坡发育以漫湖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分布,并穿插多期火成岩,给红层的储层预测带来了较大困难。根据红层的地震、地质特征,对钻井揭示红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速度特征等进行统计,对研究区孔一段上亚段的岩性组合及其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一段上亚段上部砂岩相对不发育,为泥岩与火成岩组合,强振幅反射主要对应火成岩与泥岩的界面;下部发育砂、泥岩互层穿插火成岩组合,中一高频、中一弱振幅反射主要对应砂岩与泥岩、砂岩与火成岩的界面。进而分析了对砂岩敏感的地震属性,并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与自然伽马反演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对研究区红层储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中洼槽陡坡带的含鲕粒块状细砂岩从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及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其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赛83x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一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沉积.这种类型的滑塌浊积扇具备分选、磨圆度、物性较好等条件,尤其是此类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一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成熟烃源岩所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十屋断陷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 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储层砂岩以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浊积扇席状砂为主。扇三角洲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营城组。由于与其相间的半深湖—深湖泥岩速度低,形成强反射,砂岩则为中弱振幅反射,平面上呈扇状、分支状河道组合或线状单河道展布。浊积扇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陷南部的深陷带周围,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部。浊积扇上下的泥岩由于厚度大且岩性单一,形成大套弱振幅—空白反射,浊积扇砂体则为薄的中—强振幅前积反射,前积体由多期朵叶组成。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物源来自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深层油气显示十分普遍,这种储层识别和预测结果对于在该区寻找中大型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涠西南凹陷流二段一直被认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岩性为单一的泥岩,缺乏良好的砂岩储层,此认识束缚了该区油气勘探。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流二段中部存在三角洲相沉积。研究认为: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分为"跳跃—悬浮"2段式和"滚动—跳跃—悬浮"3段式两种类型;单井相上见多期三角洲朵叶叠置,地震相上见明显的大型下切河道和大型席状砂;物源供应量增加和湖平面降低是流二段中部发育三角洲的两大主控因素。三角洲砂岩被流二段厚层泥岩包裹极易形成岩性圈闭,并且砂岩储集层与烃源岩直接接触,砂体直接从烃源岩获得油气充注从而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始新统恩平组辫状河三角洲类型、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钻井、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研究表明,陆丰凹陷恩平组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ESQ1、ESQ2、ESQ3和ESQ4),发育了S型前积、斜交前积、叠瓦前积和隐性前积4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其具体特征如下:①S型前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层结构,岩性以粗砂岩-细砂岩为主,含砂率为35%~65%,地震地貌响应表现为面积小于100 km2的朵叶状,主要发育于ESQ1和ESQ2时期;②斜交前积型三角洲仅包括前积层和底积层两层结构,岩性以砾岩和粗砂岩为主(偶含火山碎屑岩),含砂率为55%~75%,在地震地貌上表现为伸长状的朵叶体,面积可达200 km2,发育于ESQ1和ESQ2时期;③叠瓦前积型三角洲在地震剖面显示为低角度的叠瓦前积反射结构,岩性以粗砂岩为主,含砂率为50%~72%,地震地貌响应为面积大的朵状和树枝状(面积为250~700 km2),主要分布于ESQ3层序;④隐性前积型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亚平行结构或不明显的叠瓦状前积,岩性为中-细砂岩夹薄层的煤层或杂色泥岩,含砂率为30%~58%,地震地貌以振幅分带的河道状为特征,展布面积可达900 km2,仅识别于ESQ4层序。从S型前积到隐性前积三角洲,湖盆水体逐渐变浅(由120~180 m到10~30 m),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逐步趋近于0。研究区发育的4种类型的三角洲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特征和地震地貌响应变化,是湖盆由鼎盛到消亡演变过程中水体变化和A/S比值的综合反映。该研究成果为陆相湖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分布演化提供了新的实例,也可为其他湖盆三角洲研究提供类比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WS凹陷W16—1三角洲发育于下第三系流沙港组一段(即地震反射层T_4-T_5)。此异常体在图a所示的3D地震剖面中位于凹陷的斜坡带上,具有明显的前积反射结构,外形呈上平下弯;岩性为砾状砂岩、含砾砂岩夹泥岩,呈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呈钟状。此异常体已被W11井证实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并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8.
浊积砂岩透镜体的地震判据和定量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资料宽高频保持振幅处理的基础上,对穿过王50浊积砂岩透镜体地震剖面所进行的地震地层解释表明,与三角洲沉积伴生的浊积砂岩透镜体,位于三角洲前积斜反射的倾没部位,在该部位变得平缓的局部短反射段,是浊积砂岩透镜体的直接反映。结合钻井资料,对浊积砂岩透镜体再进行地震模型研究,根据地震模型给出的波形特征可定性圈定出砂岩体的边界。利用地震模型制作的定量解释图板,对地震剖面上的振幅进行定量解释,最后可编制出砂岩透镜体等厚图。但是,在对振幅定量解释之前,应从过井剖面出发,对所有地震剖面做空间振幅归一化处理。另外,由于王50浊积砂岩透镜体与嵌入泥岩中的典型楔形砂岩体不同,所以在定量解释图板中四分之一波长厚度上没有出现调谐引起的振幅极大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金湖凹陷范庄油田阜宁组层序划分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金湖凹陷范庄油田的地震及钻井资料,阜宁组阜一段岩性为褐色、棕色砂岩夹泥岩;阜二段为灰色砂岩及灰岩夹泥岩;阜三段、阜四段为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把阜宁组分为半个上升的中长期旋回和九个短期旋回。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单井沉积相分析,研究区为湖泊相沉积环境,共识别出3种亚相7种微相。对沉积相演化的研究,研究区显示为水体逐渐加深的退积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岩性圈闭是济阳坳陷重要的增储领域,灰质泥岩的影响导致岩性圈闭描述准确率低,制约着该类油藏的勘探部署。通过测量灰质泥岩的XRF微量元素,由X衍射全岩矿物等微观分析入手,对灰质泥岩岩相进行划分,解决了灰质泥岩与砂岩难以区分的问题。通过不同岩性组合地质模型的地震反射特征正演模拟研究,明确了灰质泥岩发育区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与振幅和频率属性的差异。在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内部反射结构与外部几何形态的指导下,以地震多属性分析为基础开发基于地质模型监督的多属性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可较好地预测灰质泥岩发育区砂岩储层有利相带。应用权值法相建模方法,并开发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精细刻画灰质泥岩发育区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钻井证实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不同沉积微相下岩性相的控制,然而沉积微相与岩性相之间的匹配关系复杂。因而,建立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对该区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岩性相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并考虑沉积物的粒度、颜色、沉积构造、沉积微相及经历的成岩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11种主要的岩性相类型:水上泥石流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在岩性相特征、剖面岩性相及剖面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序列、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的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叠系百口泉组各段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平面展布特征。百口泉组3个段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其中,百一段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砂岩相;百二段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二段上部扇三角洲平原以砾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三段扇三角洲平原以砂砾岩相为主、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西北部石炭系已开发TZ10、TZ40等多个海相碎屑岩油藏,CⅢ油组(石炭系III油组)含砾砂岩段为其主要的产油层段。通过岩心观察、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及地震资料等对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含砾砂岩段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形成多期相互叠置的正韵律砂体,砂岩岩石类型以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中等;发育冲刷面、滞留沉积、平行层理、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悬浮总体含量较高;含砾砂岩段灰色泥岩、褐色泥岩均有发育;泥岩微量元素反映出淡水、咸水古盐度特征;测井形态组合、三维地震属性均显示河道沉积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CⅢ油组含砾砂岩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越岸沉积以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多种微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的频繁侧向迁移垂向上形成了砂体的多期叠置,平面上形成了砂体的大面积分布,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寻找以河道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油藏是滚动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强振幅、中低频、高连续、亚平行反射,中强振幅、低频、高连续、平行反射,弱振幅、低频、中连续、平行反射和空白反射等特征。本文根据中侏罗统地震反射特征,按地震相分析方法对地震道波形进行分类,并转换为地震相。据此对红台地区大致划分10类地震相,构成四个地震相分布区,分别对应低频区、高频区和中频区(与两个相区对应)。低频区对应砂岩,高频区对应泥岩,中频区对应的岩性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依据地震相分布图编制了S2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图,经钻井资料证实,井点处沉积微相类型与井孔岩心微相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多口钻井在古近系产出油气。将射线弹性阻抗表示为纵波阻抗和横波阻抗的函数,从道集内提取具有泊松阻抗意义的泊松反射率数据,并通过角度扫描敏感角度叠加的数据进行泊松阻抗反演,预测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砂岩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岩性复杂,包括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等,砂岩为高泊松阻抗特征,对应地震剖面上的波峰反射,泥岩为低泊松阻抗特征,对应地震剖面上的波谷反射。②不同岩性的敏感角度不同,通过正演模拟及实际资料的角度扫描,认为20°~25°叠加数据可以突出砂岩的地震响应。③研究区文昌组二段、三段和四段均有砂岩储层发育,其中文三段砂岩储层横向变化大,有利区域主要分布于A井东侧,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上二叠统平地泉组主体为滨浅湖—三角洲相粗砂泥岩沉积建造,按沉积旋回和岩性、物性特征分为四个层段:平一段为巨厚灰色、绿灰色泥岩,属区域性盖层;平二段为灰黑色泥岩、夹不等厚砂岩,为生、储油层;平三段上部为灰黑色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夹有较多砂岩层,下部为深灰色富含有机质泥岩、夹油页岩,是重要的生、储油层;平四段为河流—浅湖相灰色砂岩、含细砾岩,试油出水,未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6.
鹤山凹陷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下陆坡,其东南侧紧邻西北次海盆,具有地壳减薄、岩石圈韧性变形、高热流异常等不同于陆架区凹陷的特殊地质条件,因而具有特殊的沉积充填特征。层序地层学及地震相研究表明,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地层,各组顶底界面均为大型不整合界面;文昌组、恩平组沉积时期鹤山凹陷为陆相湖盆沉积,其中深湖相泥岩地震反射特征与白云凹陷湖相烃源岩相似,是鹤山凹陷的主要烃源岩;珠海组沉积时期为浅海三角洲沉积,其地震反射特征为典型的"S"型前积反射,三角洲砂岩为鹤山凹陷的主要储层。此外,三角洲下方的重力流深水扇砂岩也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石钱滩凹陷上石炭统石钱滩组标准剖面,给凹陷内井下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以野外调查为重点,利用地质探槽,根据岩性特征、沉积建造、接触关系、标志层、生物化石等综合分析,进行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恢复及区域地层对比。石钱滩组由洪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开始,经扇前湖泊沉积,于海湾潟湖沉积结束,构成3次海侵退积型层序,可划分为3段。下段下部为砾岩和砂砾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部为中—细砾岩、杂砂岩与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段下部为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夹粉砂岩,上部为钙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上段下部为砾岩、砂岩与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为紫褐色、砖红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和砾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灰岩。宏观上为下段、中段及上段上部为深灰色,上段下部为浅褐—砖红色,各段均为正粒序。扇前沼泽—海湾潟湖相暗色泥岩为有利烃源岩,扇中、扇端砂岩和砾岩为储集层,生储配置好,油气地质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恩平组上段三角洲煤系及与其相关的陆源海相泥岩是该地区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根据地震剖面及钻井资料,该三角洲可以分为3期。稀土元素结合区域基底岩性特征表明,恩平组上段第Ⅰ期三角洲物源区为番禺低隆起,供源河流表现为近物源的辫状河特征;恩平组沉积晚期,恩平凹陷与白云凹陷连通,恩平组上段第Ⅲ期三角洲物源区主要为北部隆起区,供源河流表现为远物源的曲流河特征;第Ⅱ期三角洲母岩表现为混合特征,是物源转换过渡期的产物。恩平组晚期物源区的北移以及供源面积的扩大造成了三角洲物源供给的增强,而这正是白云凹陷北坡恩平组进积三角洲持续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砂岩的颗粒组分是控制深部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白云凹陷恩平组上段因母岩变化导致砂岩中长石含量较高,具备了发育大量次生孔隙的物质条件,而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其前缘各类砂体是理想的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白云凹陷北部恩平组上段具备发育优质储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上段(Edu)沉积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庙北地区Edu主要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垂向上河道、河口坝砂岩与河道间湾泥岩间互沉积,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高频、中弱振幅低角度前积反射;平面上,储层砂岩呈朵状分布于凸起边缘斜坡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湖内岛"型物源体系的规模、母岩性质、结构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沉积体系规模较小,平面波及范围有限;基准面旋回变化间接影响物源体系规模,控制砂体的纵向分布;古地貌控制了砂体的平面展布,表现为凸起供砂、沟运砂、坡聚砂、梁分砂。这种小型沉积体系决定了该区构造-岩性复合勘探的勘探模式,同时这种沉积体系控制因素分析结果对邻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较好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塌浊积扇的地质特点,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核桃园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进而,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岩心刻度等工作,开展了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确定了核桃园组多物源供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滑塌浊积扇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三角洲的发育演化,明确了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油气关系,指出核桃园组SQ2—SQ4是深凹区岩性油气圈闭的有利勘探层段,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