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支杆菌药敏试验通常采用以罗氏培养基为基础绝对法中的间接法,也就是在固体罗氏培养基中按要求加入各种药物,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药敏试验的结果;采用BACTECMGIT 960测定仪检测分支杆菌药敏试验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其主要是采用连续检测接种标本的培养管所显示的荧光强度来判断分支杆菌生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通常采用L-J常规法中的绝对浓度法,即在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抗结核药物,药物分低浓度和高浓度两种浓度,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目前,许多单位采用BACTEC法,即在12B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抗结核药物,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指数 (GI值)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此法与比例法有所相同。本院实验室对300例住院初、复治病人的痰标本分离培养后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上述二种方法的药物敏感试验,观察二种方法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符合率及耐药性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常规结核分枝杆菌(MTB)细菌学检查和药敏检测尚无法充分满足临床需要。以噬菌体为基础的结核分枝杆菌裂解试验,利用噬菌体生长快、特异性高的特性,快速准确地检测MTB,并进行药敏检测,近年来在结核病研究中备受关注[1-2]。本研究采用噬菌体裂解法快速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的MTB,同时检测对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的敏感性,并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分离细菌及比例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标本来源:70份涂阳痰标本均取自我院结防门诊部2005、2006年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2.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检测试剂由上海金浩公司提供。3.指示细胞:购自国家菌种保藏中心。为快速生长的耻垢分枝杆菌。用液体培养基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耻垢分枝杆菌调至工作浓度为109菌落形成单位,4℃保存备用。4.药物及其浓度:R、H、E粉购自沈阳红旗制药厂,S购自上海信谊药厂。4种药物的试验浓度分别为:H0.4μg/ml、R 20μg/mlS、5μg/ml、E 5μg/ml。二、方法1.标本前处理:70份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用4%的氢氧化钠-半胱氨酸37℃水浴震荡液化20 min...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当今最具威胁传染病之一,耐药结核病增加是疫情上升重要因素之一。对本院2002—2006年期间住院结核病患者进行了耐药性检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2 380例患者来自宜昌市辖区,均为2002—2006年本院收治的住院肺结核患者。其中男1 870例,女510例,年龄13~85岁之间,平均年龄41.7岁。肺结核选例标准:(1)初始病例:从未用过结核药物或用过结核药物史小于1个月者。(2)获得性病例:为抗结核治疗史1个月以上者。2.方法:留取治疗前痰标本,2002年1月—2006年1月期间检测应用BACTEC460系统,将处理病人痰标本接种至BBLTMMGITTM快速培养检测试剂管(试剂管为美国BD公司生产)。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在试剂瓶中加入NAP试剂,观察GI指数,如继续生长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如生长受到抑制为结核分枝杆菌。对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耐药检测,采用罗氏培养基按常规进行药敏试验并记录各菌株药敏试验的结果和时间。共进行了6种药物耐药性检测,耐药浓度界限分别为异烟肼(H)1μg/ml,利福平(R)50μg/ml,对氨水杨酸钠(P)1μg/ml,链霉素(...  相似文献   

5.
56例颈部淋巴结核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院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情况,将我院几年来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标本进行药敏分析。1材料和方法56株结核分枝杆菌来自我院2001年3月-2003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均采用患者脓汁进行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药物纯品RFP、SM、PAS、INH、1321、EB购制国内制药厂。药敏试验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送检标本经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时不同报告时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2010年1-6月笔者收集采用绝对浓度法于37℃含INH的L-J培养基上培养4周时无菌落生长、时间延长至6周后才生长的13株菌株(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这些菌株来源于11例结核病患者(2例患者的菌株在低浓度和高浓度INH时均有菌落生长);同时收集这11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敏感株作为对照菌株,共计24株菌株.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和PCR菌种鉴定,并利用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um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MIRU)和结核分枝杆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选择对照菌株和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MRIU分型不同的3株菌株进行人工模拟不同浓度INH时混合的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进行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观察不同报告时间(4周和6周)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4株菌株经PCR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比例法药敏试验中13株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均对INH耐药,11株对照菌株均对INH敏感.3例患者的对照菌株和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Spoligotying分型属于不同型别,分别为北京基因型和T2型、北京基因型和H3型、北京基因型和T2型.人工混合感染的3株菌株比例(临床株:H37Rv)小于1∶128时可能会出现4周无菌落生长而6周有菌落生长的结果.结论 对药物敏感性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当耐药菌株的比例较低时,可能造成不同报告时间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近两年就诊患者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收集到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然后利用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基生长试验、硝酸还原试验以及烟酸试验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同时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0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包括人型和牛型)共377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15.11%(57/377),耐多药结核(MDR-TB)有3株(0.8%)。非结核分枝杆菌128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66.9%(97/128),对10种药物全耐药的有22株(17.1%)。结论分枝杆菌(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高,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442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是传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全球约有三分之一人口 (约 2 0亿 )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 TB)的出现 ,使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结核患者处于耐多药危险中。为了解我院的 MDR- TB流行情况 ,现将 2 0 0 2年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 以本院全年临床痰标本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作为试验对象 ,共 4 4 2株。1.2 培养基的制备  1药物敏感性测定所用对照和基础培养基为新改良罗氏培养基 ,配方和制备方法按《结…  相似文献   

9.
力克肺疾 (简称 DIP)是以特殊方法将异烟肼与对氨基水杨酸分子化合而成 ,为一种抗结核新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自 1998年 8月至今对 3 84例患者痰分枝杆菌培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显示有 88例对力克肺疾耐药。现就力克肺疾及 INH和PAS耐药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方法及判断耐药标准 :3 84例患者痰培养为 :3 64例结核分枝杆菌、2 0例非结核枝杆菌生长 ,采用罗氏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接种浓度为 10 0 mg/ml。判断耐药标准 :DIP是新药 ,国家尚无标准 ,暂以 1ug作为耐药标准 ,1ug以下为敏感 ,1ug以上为耐药。 INH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就诊患者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用对患者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9653份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759例,其中1229株分枝杆菌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非结核分枝杆菌219株,结核分枝杆菌1010株,纳入929株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至少耐一药232株,耐二药51株、耐三药49株,耐四药33株,耐多药92株。结论本地区分枝杆菌非肺部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结核菌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近几年维持在稳定高位,结核菌耐药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对313份痰抗酸杆菌培养(简称痰培养)的结果、初步菌型鉴定和四种药物(RFP,INH,SM,EMB)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分枝杆菌药物第三性测定(绝对浓度法).结果 提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发生率较高.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在本地区感染率偏高.结论 痰培养的开展对结控工作非常重要,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操作规范化,试剂的统一标准化、培养基的成品化是提高结核病细菌学试验质量和提高结核病控制质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统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需在改良罗氏L-J培养基、硝基苯甲酸PNB和2-噻吩羧酸肼(TCH)鉴别培养基上初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MOTT)后,再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生长温度和色素,并进行一系列生化试验,操作繁琐、费时,影响因素多;其他,如BACTEC-TB系统的NAP试验和Gen-Probe系统的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检测(MTD)试验等也可快速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和MOTT,但试剂仪器价格昂贵,难以在普通实验室广泛开展。[1]而我们引进的日本旨在检测抗原为结核分枝杆菌分泌的特异性蛋白MPB64的结核分枝杆菌胶体金快速鉴别试剂盒对此进行比较试验,观察其优劣。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标本来源: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6月来自本院住院和门诊痰初代分离分枝杆菌阳性标本100份。2.试剂盒:由杭州创新生物检控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二、方法1.分枝杆菌涂片和培养检测:按照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2]的方法进行。2.传统菌种鉴定实验:分枝杆菌菌株经对硝基苯甲酸(PNB,500ug/ml)培养生长、28℃生长、耐热触酶实验,区分结核分枝杆菌群(MTBC...  相似文献   

13.
BACTEC MGIT-960临床应用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ACTEC 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在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ACTEC MGIT-960对不同种类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与改良罗氏培养基法对比。结果BACTEC 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初代分离阳性时问平均为8.9天.药敏平均时间为7.1天。2152份各类标本总阳性率为29.23%.其中痰标本阳性率为31.22%。617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52.19%,其中初始耐药率为41.77%,获得性耐药率为74.24%,耐多药率(MDR)为17.02%。结论BACTEC 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技术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快速检测结核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be melting curve, MeltPro)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Gene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对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分离培养、MeltPro技术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分析痰标本荷菌量对MeltPro技术耐药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培养阳性菌株行利福平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比较比例法药敏试验、GeneXpert MTB/RIF和MeltPro技术检测利福平耐药率的差异;并以培养阳性菌株利福平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MeltPro技术耐药性检测的效能。结果:研究共收集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合格痰标本158份(例),经分枝杆菌分离培养获得阳性菌株130株。MeltPro技术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的成功率为79.1%(125/158),且随着痰涂片结果等级的升高,检测成功率由“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非结核病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用MB/Bact 240分枝杆菌培养仪和改良罗氏管对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对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0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肼、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722例患者的标本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5株,对10种药总耐药率97.2%(141/145),单耐药率最高为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最低为氧氟沙星。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 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 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 1例为海分枝杆菌, 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 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微量液体培养基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定一种快速准确的药敏试验方法。方法收集经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采用微量MIC法和比例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02株结核分枝杆菌经微量MIC法和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符合率均在80%以上,以比例法为金标准,微量MIC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INH 91. 11%和96. 49%,RFP 100%和95. 38%,EMB 69. 56%和94. 94%,KM 100%和89. 77%,OFX 76. 47%和92. 94%,CPM 47. 16%和90. 59%。结论微量MIC法和比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结果除了CPM外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为结核患者一、二线药敏检测提供快速有效且廉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MTB)耐药性的可视化变色硅胶培养管的性能,并进行方法学建立。方法以BACTEC MGIT960药敏结果作为标准,应用变色硅胶培养管检测50株MTB临床分离株对利福平(Rifampicin,简称RFP)、异烟肼(Isoniazid,简称INH)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对最佳检测条件进行探索;其次对100份结核病患者涂阳痰标本用变色硅胶培养管进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与MGIT960药敏结果作比较,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培养管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50株MTB临床分离株对RFP、INH药敏结果与BACTEC MGIT960符合率均达到100%,最佳检测时间为7-10d;培养管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100份涂阳痰标本对RFP药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98.6%、95.8%;对INH药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6%、96.9%、93.8%,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2种抗结核药物结果与MGIT960法比较无差异(RFPχ~2=0.50,P0.05;INHχ~2=0.75,P0.05)。最佳检测时间为15-20d。结论培养管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MTB的耐药性具有成本低、快捷、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判断等优点,为检测MTB耐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常规结核分枝杆菌(MTB)细菌学检查和药敏检测尚无法充分满足临床需要。以噬菌体为基础的结核分枝杆菌裂解试验,利用噬菌体生长快、特异性高的特性,快速准确地检测MTB,并进行药敏检测,近年来在结核病研究中备受关注[1-2]。本研究采用噬菌体裂解法快速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的MTB,同时检测对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的敏感性,并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分离细菌及比例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土耳其安卡拉Guihane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第三结核病医院微生物学及临床微生物系(此地区为结核病高发区)。目的:评价Dio-T新型快速自动比色培养系统(CS)的效果设计:将Dio-TK培养系统和传统罗氏培养、Bactec460TB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此项研究中,从348名病人采集了449份标本(大部分为痰标本)进行分析评价。应用Bactec12B、罗氏、Dio-TK培养基和Dio-TK SLC(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分离到31(6.9%),23(5.1%),18(4.0%)和21(4.7%)株分枝杆菌。13株在Bactec12B、Dio-TK培养基、Dio-TK SLC和罗氏培养基上均生长的分枝杆菌的平均生长时问为8,9,15.1,17.0和26.1天。结论:Dio-TK可以作为日常使用的快速培养系统。但是,制造商应该对该系统进行改进以减少操作误差。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对比研究以对应用于药敏试验的药物浓度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