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柴油机排气系统的结构对增压方式及排气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某柴油机排气歧管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动态控制技术,分析了各歧管联合排气时排气系统内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原始结构的排气管内存在漩涡、局部动态压力过大,排气歧管内气体流量分布最大不均匀度较大等现象.为提高排气性能,对排气歧管进气角度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涡流明显减少,局部动压降低2000 Pa,出口处最大不均匀度降低5.55%,该结构有利于排气.  相似文献   

2.
汽车排气总管是排气系统的重要部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排气对管壁的作用(流固耦合的静力分析),确定排气总管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东风系列内燃机车智能化水阻试验系统中柴油机排气支管计算机辅助红外测温的方法,探讨了在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现了水阻试验过程中对排气支管温度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输出和存储,解决了对各缸排气支管温度进行电子检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汽车排气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汽车排气污染检测中所存问题的分析,建立一种技术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提高检测的透明度,为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公开、公正、公平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汽车排气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汽车排气污染检测中所存问题的分析,建立一种技术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提高检测的透明度,为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公开、公正、公平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8DKM-28型柴油机起动空气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冷却系统和进排气系统等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对汽车发动机“保健”性的维护保养 ,并分别介绍了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供油系统、润滑系统的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二次空气喷射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排气净化装置.它利用空气泵将新鲜空气经空气喷管喷入排气管或催化转化器.使排气中的CO和HC进一步氧化或燃烧成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通过探讨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结构原理、故障现象,掌握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相似文献   

9.
分析船舶柴油机冒黑烟故障现象,对该柴油机的进气系统、燃油系统、排气系统进行分析,发现该柴油机喷油泵柱塞严重磨损、空气滤器脏堵、喷油提前角过迟、是导致排气冒黑烟的主要原因,经过轮机人员对故障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检修策略,更换了喷油泵柱塞,清洗了空气滤器,调整了喷油提前角,柴油机最终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谢莉 《交通标准化》2005,(12):151-153
为了减少汽车的排气污染,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了多种排气净化措施,在工作装置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均采用了电子控制元件(ECU)来控制。通过对控制装置工作的原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利于同行业者在实践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超限问题,研制了一套超限运输车辆门禁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与研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与车辆称重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相集成,自行研发了一套车辆超限管理系统,采用两个德国SICK公司LMS221室外测距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实现非接触式测量距离。根据距离绘制二维图像,从而完成对通过此门禁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重、装载几何参数监测,实时辨别、存储车辆身份,并判定是否超限。将车辆的轮廓曲线和各种信息实时显示给工作人员,当车辆超限时发出报警信息,为高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超限运输车辆门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超限问题,研制了一套超限运输车辆门禁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与研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与车辆称重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相集成,自行研发了一套车辆超限管理系统.采用两个德国SICK公司LMS221室外测距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实现非接触式测量距离。根据距离绘制二维图像.从而完成对通过此门禁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重、装载几何参数监测,实时辨别、存储车辆身份,并判定是否超限。将车辆的轮廓曲线和各种信息实时显示给工作人员,当车辆超限时发出报警信息,为高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公路通行费改革及其对货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收费公路的规模大,公路通行费在货物运输成本中比重高,而现在的按车型收费方法和货车总质量没有联系,导致出现一个庞大的超限运输车辆群体,所以必须改按货车总质量来收取通行费(计重收费):空车和轻车少收,重车多收,超限车辆加重收取通行费,用以补偿对公路的过度使用。这项改革遏制了超限运输,使中国货车群体的结构趋向正常,并与发达国家趋近。但是由于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准全挂车驶入高速公路,所以中国的汽车列车不超过6轴,这是和发达国家(可以多到9轴)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车桥振动体系中车辆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在行驶时的振动是一个复杂现象。欲模拟汽车的振动,首先应该建立1个能尽量反映汽车实际振动状况的数学模型,将车辆看作1个多自由度振动体系,把汽车简化到由质量块代表车体和轮轴质量、弹簧和阻尼器代表轮胎和减震系统,从而通过能量法建立汽车本身的振动方程。  相似文献   

15.
With COP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refrigeration cycle as criteria,a new metal hydride couple--LaNi4.61Mn0.26Al0. 13/La0.6Y0.4Ni4.8Mn0.2 was selected by establishing calculation procedure and metal hydride selec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igeration cycle of the selected couple is good in the performance. The recovered waste heat and refrigeration power from exhaust gas of several kinds of automobile are calculated by waste-heat formula ,coefficient RQ and COP. Refrigeration cycle of the new couple can satisfy the air-conditioning requirement of truck and car and is not enough in passenger car,according to the respective cooling load.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卡车队列动力学异构性所导致的系统弦稳定性、内部稳定性以及队列耦合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异构协同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前馈多源信息的异构动力学卡车队列闭环耦合系统;考虑由异构车型所构成的卡车队列存在发动机执行器的饱和态异构问题,建立了发动机饱和性和状态约束条件;在上层协同控制器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非线性下层异构发动机扭矩输出控制模型,用于控制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TruckSim中的真实车辆模型;建立了基于三维燃油特性图的车辆能耗模型,用于计算实时车辆油耗和节能性分析;通过频域分析法,结合已知异构动力学参数量化标定了协同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器的增益,确保系统满足弦稳定条件。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同构动力学控制器,异构协同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器可以确保距离误差在-0.01~0.15 m内,优于同构控制器作用下的-0.3~0.5 m,且当领航车进入匀速行驶状态时,跟随车辆能立刻收敛至相同的行驶状态,收敛性能优于同构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卡车队列节油率最大可达8.15%,随着车头时距减小至0.5 s,平均节油率最大可达8.10%。由此可见,多源前馈信息异构控制系统能有效降低车...  相似文献   

17.
MMPC系统排气歧管出口形状与入口形状有较大差异。为降低歧管内的流动损失,需要入口形状沿歧管轴线平滑过渡到出口形状,确定歧管截面形状沿歧管轴线的分布规律是实现平滑过渡的前提。给出一种基于分段控制的MMPC排气歧管几何建模方法,建立对出口、入口形状近似程度不同的一组截面,通过各截面在扫描路径上的位置变化,控制MMPC排气歧管段的平滑过渡,为MMPC排气管段的优化设计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驾驶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复杂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深入理解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规律和行为风险性,本文聚焦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货车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风格、行为风险性及其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首先,利用构建的文献检索策略,筛选出38篇相关文献,并结合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对生成的4个研究主题,即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辨识,危险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货车碰撞事故致因分析及驾驶安全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其次,针对数据源、特征工程及建模方法等分析要素,构建了适用于任意研究主题的通用研究路径,并重点归纳了目前研究主题在数据源、变量选择方法、研究地点及建模方法等关键要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描述、解释、关联及应用的角度提炼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有必要将驾驶状态特性、车辆运行状态及道路交通状况等多维特征变量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驱动的驾驶行为研究;需加强研究山区公路环境下货车与其他类型车辆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从“人-车-路”视角分析货车碰撞事故致因;需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高新智能自动化环境下的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行车安全关系研究;拓展面向驾驶安全的货车驾驶人驾驶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框架。研究 成果将为货车事故治理、公路货运平台监控及道路线形设计等应用场景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相对全面地理解货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与道路行车安全的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集卡动态调度路径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调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整个码头作业面的动态调度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集装箱卡车(集卡)动态调度路径的自适应蚁群算法。运用码头GPRS系统,以集卡速度、流量、位置等相关数据建立了感知链。通过判断阻塞状况和调整可行点集,确定了信息素浓度更新策略与转移概率计算方法。针对码头路网的复杂性和蚁群算法的实时计算效率,设计了蚁群算法的步骤。将信息熵引入到蚁群算法中,运用MATLAB软件,对集卡的动态调度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初始集卡速度分别为50、75km.h-1,初始集卡流量分别为800、1 000veh.h-1时,集卡行驶的最短路径为4.3km,行驶时间为0.057h;集卡行驶的最优路径为8.3km,行驶时间为0.111h。可见,该算法能有效缓解码头阻塞问题,提高集卡利用率和码头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