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透法是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重要方法。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清透法用药主要有以下特点: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温病须辨卫气营血。透法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清代温病学家叶天氏认为温病邪在卫,“若无汗恶寒,卫偏胜,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入于气分,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可冀其战汗透邪”,“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陷入营血,则...  相似文献   

3.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清透法在热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玉  杨豪 《河北中医》2000,22(12):924-925
吾师杨安巨擅长温病 ,治疗高热疗效颇佳。多年来 ,我们临证效仿 ,也每获良效 ,兹总结如下。1 方药及加减《素问·热论》中曰 :“未满三日者 ,可汗而已 ;已满三日者 ,可泄而已。”杨师对此体会颇深 ,并遵循叶天士的温邪入气分 ,“邪未伤津 ,犹可清热透表”的原则组成清透汤 ,用之临床 ,屡获效验。1.1 方药组成 金银花 9g ,连翘 9g ,甘草 6g ,黄芩 9g ,炒栀子 9g ,青蒿 9g ,地骨皮 12g ,白薇 12g。1.2 适应症 凡外感热病 3日以上 ,体温仍在 38℃以上的高热患儿 ,症见 :高热 ,无汗 ,口渴烦躁 ,面赤唇红 ,尿黄短少 ,大便干结 ,舌红…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的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如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药辨治,使邪挫热清,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和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而贯穿于温病的全过程中,尤当引起重视,本文就此略做探讨。 1 清透法之概念 “清”为八法之一,乃清热之意;“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天士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  相似文献   

6.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合理运用清透法,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浅析温病清透法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运用清透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从近代温病医案入手,对入选医案中的证候符合湿热邪遏卫气的主要症状及治疗用药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探讨近代医家在针对温病主要症状治疗中体现的"清透法"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指出"清透"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杏仁可配伍多种药物以宣肺达邪;燥湿、化湿、利湿3种治疗手段即是解决湿遏卫气的主要方法,也是发挥"清透"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温病是外感温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具有起病急骤,传变较快,变化较多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和"审因论治"确立的温病治法主要有: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熄风,滋阴,固脱等法.在治疗过程中除适时使用以上十法外,应该时刻重视"清透"和"顾津"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1.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12.
张迎泉  王红艳 《光明中医》2012,27(4):666-667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温邪,温邪属阳邪易伤阴,临床证候多见耗伤阴液、生风动血等特征.吴鞠通说:"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所以滋阴是温病治疗的重要方法.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论述的关于救阴与通阳等原则至今仍指导临床,他说:"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内经》“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温病解表法总的作用是“开腠透邪”,其具体作用是发汗、疏表、透疹。使用后多收到皮毛疏通,汗出而解的效果。温病在使用汗法时应把握辨证准、不失误、滋汗源三个重要环节。1选用汗法辨证是关键 温病解表是否需要发汗,关键是辨汗之有无。从汗之有无来判断其腠理属郁闭还是开泄,从而决定是否发汗。一般说,腠理郁闭无汗者,应发其汗。如温病寒遏暑湿之证,其治疗主方是新加香薷饮,运用要点是无汗,其用药不避辛温。寒邪外束,中遏湿邪,故当用辛温之品,如吴鞠通所说:“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而透法为中医治温病大法。本文基于古今中医文献,通过分析当前国家和各省市出台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认为透法应贯穿于新冠肺炎治疗始终。透法合理地与其他中医治法配合,可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各个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丁甘仁温病透法六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透法以辛散轻灵取胜.新感表透,阻邪内传;伏气透表,促邪外达,实启门驱贼之计.投之及时、恰当,能有效截断传变,祛邪挽危.继叶天士首创,其后不乏发挥,运用广泛、活泼者可推丁甘仁等.今采撷丁氏医案中精华,归纳透法六种.1 解透法即解肌透邪.无论风温、湿温、伏暑、暑温,凡未得汗,或汗泄不畅、有汗不解,未臻气分,亦或卫气同病均依此化栽.基本方:葛根、清水豆卷(或豆鼓)、银花、连翘、蝉蜕、桑叶、薄荷、荷叶、芦根.解肌原为外感初起有汗而设,属辛凉解表.古来温病忌汗,恐病已伤阴,误药复伤阴.丁氏不泥古拘执,考据“温病有汗而再汗之例”,选诸品非图发汗,旨在透邪,使邪速去,营卫和调.临证尤善变通,譬如暑温虽迫于营分,仍疏之配伍石膏透营转气,或加玄参、天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或加玄明粉、枳实、瓜萎通下存阴.湿温氤氲者,或加黄芩、黄连苦化湿热;或加通草、六一散、泽泻淡渗利湿;鹜溏洞泄归咎早进寒凉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兼顾中土;习用鸡苏散、甘露消毒丹入煎,表里双解,刻刻不忘给邪以出路.类此颇多,略不枚举.  相似文献   

16.
浅论温病卫分证治则与轻清宣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卫分证治的总原则是辛凉解表,但在理解和具体运用上各医家观点不一。笔者研析历代医家的观点并结合近、现代人的临床实践,认为轻清宣透法是辛凉解表法的最佳诠释。现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透邪"是温病治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祛邪思想,它立足于温邪炎上开泄的病性和自外向内的传变规律,借助辛味之药,假道腠理,通过因势利导使内郁之温邪由深出浅、由里向外透达,广泛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同时配合"清"、"养"等其他治法,对改善温病的预后及转归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温病透法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但其在温病治疗过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透法贯穿于温病卫气营血分证治疗的始终.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温病的治疗讲究透邪,适时恰当地使用透法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