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夜晚28℃)、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因子的条件下,福寿螺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617,周限增长率(λ)为1.0566,净增殖率(R0)237.5302,世代平均历期(T)为99.4190d,种群倍增的时间(t)为12.5975d。在种群的理论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螺)占8  相似文献   

2.
河蟹亲蟹促熟培育中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药物对蟹栖拟阿脑虫的敏感性试验及其对河蟹亲蟹毒性的定性分析,确定苯扎溴铵25~30×10-6、福尔马林20~25×10-6、孔雀石绿+福尔马林(0.05+20)×10-6为防治河蟹亲蟹纤毛虫病的最佳药物浓度。记述了河蟹亲蟹纤毛虫病的病原体、症状及病因,确立了防治该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海1号”是凡纳滨对虾高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它是从国外引进的代表5个地理种群血缘的对虾群体中,经过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4.
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天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研究了不同浓度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轮虫种群增长率与氟他胺浓度对数负相关。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半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4.31、3.17和1.59 mg/L。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和世代时间有显著的影响(P<0.05);内禀增长率随氟他胺浓度升高而下降,其中1.59 mg/L和3.17 mg/L氟他胺浓度组内禀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98%和17.95%(P<0.05),其无效应浓度为0.8 mg/L;而3.17 mg/L浓度组的世代时间显著延长(P<0.05)。实验结果表明内禀增长率是检测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长海县核大砣子海珍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海县核大砣子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动物的调查工作是在1990至1991年期间进行的。浮游动物种类繁多,共有11类41种及多种浮游幼虫。优势种主要为纤毛虫类中的纤毛虫SP(Ciliatasp.)、桡足类中的剑水蚤SP.(Cy-clopoidaspsp.)鞭毛虫类中的平底鼎型虫(Peuidiniumdepussum)等。年平均生物量9.4×105细胞/m3。生物量四季分布差异很大,同一季节里,全海域分布差异较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路氏双髻鲨的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氏双髻鲨Sphyrnalewini的平均性成熟年龄tα=5a、寿命tλ=15a、平均出生率b=6·4·a-1和自然死亡系数M=0·279·a-1,估算在未开发状态下的内在瞬时增长率r0=0·265·a-1、世代生殖率R0=6·212、世代间期G=7·571a和种群倍增时间tx2=2·616a;探讨了M对r0等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估算了不同开捕年龄tC时的临界捕捞死亡系数FC,拟合了FC和tC的关系式,证明FC随开捕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当tC>5a,种群不会因捕捞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在0.5×10~6、1.0×10~6和2.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Zn~(2+)浓度(20.0、50.0、80.0、110.0和140.0μg/L)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浓度对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藻密度对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密度和Zn~(2+)浓度间的交相互作作用对多刺裸腹溞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都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三食物密度间,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在1.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短于0.5×10~6和2.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在1.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最高,2.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最低。50.0和80.0μg/L的Zn~(2+)使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各Zn~(2+)浓度组。Zn~(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中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在0.5×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存在着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分别描述为:e0=-0.004x~2+0.063x+348.604(R~2=0.434, P0.05)和t=-0.025x~2-0.507x+84.468(R~2=0.434, P0.05)。  相似文献   

8.
三种农药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变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新  王笑  周宁 《淡水渔业》2004,34(2):20-22
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下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参数和生长周期 ,结果表明 :其内禀增长率rm (h-1)、净生殖力R0 和世代时间T (h)分别为 :0 0 6 ,15 70和 37 70 (2 0 +1℃ ) ;0 0 6 ,17 5 2 ,36 0 0 (2 5 +1℃ )。种群的最大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 ,而种群到达高峰所需时间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三种农药的实验中 ,敌百虫、噻嗪酮、氯氰菊酯在 2 4h中的LC50 分别为 :32 1 6mg/L ,2 6 3 5mg/L ,36 8 5 μg/L。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学研究。对2001年三层流刺网鲤鱼捕捞群体体长平均41.2(21-69.5cm)、体重平均1736(550-8200)g组成,年龄结构由4-10龄组成以6龄为主(35%)W=0.2434L2940,绝对生殖力平均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128.1(75.7-169.9)粒/g,种群数量为1.43t,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资源呈逐渐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罗氏沼虾种群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8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种群(浙江养殖种群,缅甸引进种群及6个不同组合杂交种群)的12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雌、雄虾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杂交种群的形态较为接近,而与养殖种群和引进种群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构建的5个雌体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6.191%、主成分(2)16.036%、主成分(3)13.309%、主成分(4)10.769%、主成分(5)10.166%,累积贡献率为76.471%。相应地,雄体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5.206%、主成分(2)20.277%、主成分(3)16.985%、主成分(4)13.222%、主成分(5)8.945%,累积贡献率为84.634%。判别分析结果显示,8种群之间的形态参数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8种群雌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为60.03%~100.00%,P2为33.30%~100%,综合判别率为92.1%;雄体判别准确率P1为20.00%~100.00%,P2为20.00%~100%,综合判别率为86.4%。其中判别函数对养殖种群,缅甸引进种群和“反交正回交”3个种群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上所述,养殖种群和引进种群在形态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并独立成为2个不同的种群;其他杂交种群由于同时综合了养殖种群和引进种群两者的相关性状,形态上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30-535]  相似文献   

11.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夜晚28℃)、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因子的条件下,福寿螺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617,周限增长率(λ)为1.0566,净增殖率(R0)237.5302,世代平均历期(T)为99.4190d,种群倍增的时间(t)为12.5975d。在种群的理论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螺)占84.6739%,成熟期(成螺)占15.3261%。研究结果对组建福寿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海蓝点马鲛种群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海区的蓝点马鲛是否为同一种群,通过广泛采集样品--东海北部(30°30‘-3230’N),东海中部(28°30‘-30°30’N)和东海南部(26°00‘-28°30’N),共10批,计390尾,按三组作形态学测量,经差异系数(C.D),均数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等处理,结果表明,分布在东海海区北、中、南部的蓝图点马鲛为同一种群。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C、夜晚28°C)、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c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因子的条件下,福寿螺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617,周限增长率(λ)为1.0566,净增殖率(R0)237.5302,世代平均历期(T)为99.4190 d,种群倍增的时间(t)为12.5975 d.在种群的理论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螺)占84.6739%,成熟期(成螺)占15.3261%.研究结果对组建福寿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98,25(6):285-285
十五、白点病▲:病症1.外观可见皮表有小白点,鳃部有纤毛虫寄生。2.通常发生于低水温期(20℃以下)。▲:病因其病原体为纤毛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tis)属的原虫,虫体甚大,呈球形,有缓慢的运动性,成虫大小为500~8...  相似文献   

15.
黄斌  查广才 《水利渔业》2011,32(4):130-136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低盐度对虾养殖围隔环境中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浮游纤毛虫48种,分属于3纲、11目、37属;其中,寡毛目(Oligotrichida)8种,缘毛目(Peritrichida)7种,腹毛目(Hypotrichida)和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均为6种;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低盐度对虾养殖围隔环境中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浮游纤毛虫48种,分属于3纲、11目、37属;其中,寡毛目(Oligotrichida)8种,缘毛目(Peritrichida)7种,腹毛目(Hypotrichida)和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均为6种;优势种多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耐污性种类。不同施肥处理对纤毛虫的种群结构与动态变化影响显著,施肥量适宜且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的5号围隔及单施商品复合肥的7号、9号围隔纤毛虫种类较丰富,各次检测到纤毛虫种类的平均值为6.7种,种群密度分别为112.30、91.15、111.00个/mL,显著高于其它围隔。施有机肥培藻的围隔,纤毛虫较早出现,优势种始终是嗜污性比较强的纤毛虫。围隔中纤毛虫与藻类的密度变化趋势基本同步,前、后期低,中期高;纤毛虫种类丰富度变化为前、后期低,中期高,而藻类丰富度为前、后期高,中期低。研究结果为对虾的健康养殖及水体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某规模化猪场猪寄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粪样检查法抽检了四川某远见模化猪场种猪、仔猪及生长肥育猪共180头,从中查出了猪蛔虫、猪鞭虫、食道口线虫、兰氏类圆线虫、柯氏伪裸头绦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艾美耳球虫、猪疥螨及猪血虱,其中以猪蛔虫(38.33%)、猪疥螨(72.33%),球虫(18.89)%及结肠小袋纤毛虫(32.22%)感染率为最高;文中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两种微藻--小新月菱形与青岛大扁藻在一范围内(小新月菱形藻0~3.00j/m^2,青岛大扁藻0~11.25J/m^2)UV-B辐射对其相对增长率(K),蛋白质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c,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两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K)逐渐下降,其各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48h,EC50分别为,小新月菱形藻1  相似文献   

19.
本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翘嘴Bai渔业生物学,对2001年三层流刺网-捕捞群体的体长平均为56.8(42-73)cm;体重组成平均为1950(800-4100)g;w=0.2434 L2.9403;年龄由5-10龄组成,以9龄为主,占33.3%;绝对生殖力平均为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128.1(75.76-169.94)粒/g;种群数量为1.43t。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绥滨江段翘嘴Bai资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5到2008四年期间用池塘进行了松浦镜鲤(SP)与德国镜鲤选育系F4(DJ)1、2龄鱼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及抗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SP1、2龄鱼在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及抗寒能力方面均要优于同龄的DJ。生长性能方面,SP1龄鱼瞬时体重增长率(4.56%)、相对体重增长率(111.14%)和体重净增重(213.53g)分别比DJ快630%、31.9%、34.7%;2龄鱼瞬时体重增长率(1.62%)、相对体重增长率(6.38%)和体重净增重(1285.24g)分别比DJ提高了2.86%、8А3%、45.23%。抗病力方面,1龄鱼的饲养成活率SP(96.95%)比DJ提高了13.66%;2龄鱼SP(96.44%)比DJ提高了6A8%。越冬抗寒方面,1龄鱼的越冬成活率SP(95.85%)比DJ提高了8.86%;2龄鱼SP(98.84%)比DJ提高了3.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