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期女性普遍存在的一种多细菌感染性疾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阴道乳杆菌的显著下降和伴随共生的厌氧菌的剧烈增殖为主要特征。阴道加德纳尔菌(GV)是构成阴道正常菌群组分之一,曾被认为是BV的唯一致病菌。本文就GV的生物学性状、G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毒力因素及其与BV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即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失败,再次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妇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以阴道加德纳菌为主的多微生物生物膜是BV发病及复发的主要原因。BV生物膜成熟是生物膜致病的基础,当生物膜内微环境高度协调,建立物理屏障,将利于菌间发生表型转化以及耐药基因转移,导致生物膜难以根除。因此通过靶向生物膜,干扰生物膜内结构及代谢过程,充分杀死生物膜内菌,诱导生物膜分解,进而达到彻底消除BV以及RBV,是最新研究方向。但目前有关BV生物膜的研究尚处于在体外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采用阴道涂片湿片或革兰染色检测线索细胞,同时测定阴道液pH值,阴道液质量及胺试验。并分别采用克菌宁、双唑泰、甲硝唑和美满霉素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阴道液涂片均检测出线索细胞,阴道液pH>4.5及胺试验阳性。阴道液为均质稀薄者为96.1%;有鱼腥味者为79.0%。抗生素和中药治疗均有效。克菌宁治疗1个疗程,停药21~35天后,治愈率为70.0%。结论: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具有特征性的指标。除传统的甲硝唑外,克菌宁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阴道加德菌的一般生物学性状和与该菌十分相关的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进行介绍。当前,国外学者在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学和阴道加德菌的致病性等方面,观点不尽一致,本文也就这些问题一并略予讨论。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细菌性阴道病 (BV)系阴道菌群紊乱 ,既以高浓度的阴道加德纳杆菌、各种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替代了正常、健康的阴道乳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虽然符合这一疾病诊断标准的妇女中 5 0 %是没有症状的 ,但BV是引起异常阴道分泌物和阴道炎的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1 ] 妇女中BV的发病率为 10 %~ 41% ,妊娠期BV检出率远高于阴道滴虫及念珠菌感染者 ,并且新的证据[2 ,3 ] 表明BV与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膜绒毛膜炎、羊水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等相关 ,在这些研究中风险指数 (RR)从 1 1到 7 3,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乳酸杆菌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系阴道内菌群生理生态内环境改变所致,尤与阴道内乳酸杆菌(lacticacidbacil-lus,LAB)与加特纳杆菌(Gartner'sbacil-las,GB)或混合性厌氧菌群失调有关。阴道...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观察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孕周的612名孕妇进行BV筛查,确定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取BV患者100例,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50例,甲硝唑治疗50例,用药10d,停药1周后复查。结果妊娠期。BV的检出率为17.6%(108/612)。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有效率86.0%,甲硝唑治疗BV有效率88.0%,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766)。结论妊娠期BV有较高的发病率,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是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冯华英邝健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是由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a)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曾称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BV)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 ,妊娠合并BV的发病率为 6 8%~30 % [1 5] 。有关BV与早产的关系 ,近几年倍受关注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报道如下。一、早产的发生率妊娠合并BV妇女 (BV孕妇 )和未合并BV妇女 (非BV孕妇 )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6 3%~ 6 8%及 1 1%~ 4 2 %。BV孕妇较非BV孕妇更易发生早产[6,7] 。Riduan等[8] 对 490例孕妇进行BV筛查并随访其预后 ,在 16~ 2 0周诊断为BV孕妇及非BV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2 0 2 %及 11 8%。在 2 8…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是一种黏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的微生物附着群落,其由多糖、蛋白等构成的多聚基质形成.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其可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抗宿主免疫防御系统及吞噬作用.由于细菌生物膜不能有效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不能完全被抗生素灭活,所以往往形成慢性、持续性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妇女阴道黏膜及性伴侣尿液沉渣中均...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近年来被确定的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以往由于对它的认识有限,曾报道过很多名称,如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斯德哥尔摩关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定名为细菌性阴道病。由于阴道加德纳菌的感染与传播和性活动有关,故此将细菌性阴道病列入第三代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①观察康妇特栓对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疗效;②了解BV时阴道菌群情况。方法 对106‘例BV患者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将康妇特与甲硝唑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变化,并在初诊和第1次随访时进行阴道分泌物需氧菌培养。结果 ①大多数的BV患者有白带增多、白带异常的症状,检查时发现黄色分泌物占60.4%,胺试验阳性者大于80.0%,pH值绝大多数〉4.5,线索细胞均阳性。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1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0%与86.0%(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第2次随访时实验组的分泌物形状及清洁度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23及0.001),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92.5%,P=0.002),患者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02)。③BV患者的阴道内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甲类溶血链球菌、粪肠球菌、不动杆菌、棒状杆菌、草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①应提高对BV的认识,积极予以治疗;②康妇特在疗效上明显优于甲硝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 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 21例;B组80例,其中RBV 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后,继续调节阴道微生态至Nugent评分≤3分、AV评分≤2分、阴道茵群密集度Ⅱ~Ⅲ度且乳杆菌占明显优势、H2O2 ≥2 μmol/L时停药;B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时即停药.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3个月后复发率及A组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5例因治疗不规范被剔除.A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16.13%、B组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过程中,A组继发AV 17例(27.42%)、继发VVC24例(38.71%).A组BV患者经甲硝唑、奥硝唑及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继发VVC及AV的患者经唛咪康帕、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9疗程后,阴道微生态均得到完全恢复.结论:个体化对症治疗中动态监测并消除继发感染和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降低BV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研究发现,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与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为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门诊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与妇女生殖器炎症的关系,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从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1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1例20~58岁,平均34.6岁。所有被检者均有性生活史,未孕者6例,其余均有妊娠史。1.2 检查步骤 所有患者皆通过询问病史后给予妇科检查,了解内外生殖器情况。①窥阴器扩开阴道,观察阴道粘膜有无充血,阴道分泌物的性质和量;②用江苏产精密pH试纸直接浸入窥器…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曾有过多种名称,包括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厌氧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瑞典召开的专题国际学术会议上决定使用细菌性阴道病名称。该病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国内资料显示细菌性阴道病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是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远多于阴道滴虫和霉菌感染,即使保守估计,我国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也多达数千万人。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阴道内厌氧菌混合感染,由正常菌群失调引起,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1-2]. 现如今阴道微生态的诊断评价体系已相对完善,国内外均有针对BV诊治的相关指南以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对于特殊状态下BV的处理,如无症状性BV及复发性BV,临床实际工作中经...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菌性阴道病最初被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Gardner和Duke在1955年首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有特征性的线索细胞(clue cell),1984年,本病被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BV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增多为主要微生物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本文介绍当前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减少早产的效果。进行研究对象<37周胎膜完整合并BV,诊断用临床标准或根据固紫染色发现(BV培养阳性并有菌丛、抗生素干涉治疗有效)及下述预后≥1:早产、围产期或新生儿死亡或新生儿病率。从属预后选录母亲的感染病率。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和HIV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菌群失调所致。BV增加入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易感性,是促进HIV性传播的高危因素之一。阴道乳酸杆菌缺乏及菌群紊乱产生的蛋白酶破坏了生殖道教膜免疫屏障;阴道致病微生物群刺激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达HIV,激活病毒转录子,增加病毒的复制。HIV增加阴道菌群的紊乱,加速HIV的传播。因此,治疗BV和克隆乳酸杆菌是防止HIV传播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136,自引:1,他引:136  
细菌性阴道病一、定义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为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细菌性阴道病曾有许多名称,包括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ginitis),阴道嗜血杆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