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风散烟贯穿于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全过程.金沙江向家坝右岸地下厂房系统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通风散烟难度大,为避免采用传统的通风设计方法造成资源浪费、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系统仿真和数值模拟的通风方案优化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在考虑风量需求的时变性和动态性的基础上合理布置通风系统,还能模拟不同通风方式下的通风流场形态,便于掌控实际通风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自然通风效果、风机不同位置的影响等关键问题,为通风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某居住建筑地下室为研究对象,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自然通风评价指标窗地比,建立7种建筑构造工况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风速场、空气龄、换气次数以及不均匀系数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探讨居住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通风优选方案。结果表明:窗地比越大,室内通风效果越好;窗地比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龄越小、换气次数越大以及不均匀系数越小的室内通风效果越好,方案优选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设置迎风面(南面)大天井时空气龄小、换气次数多且风场分布较均匀,该方案为自然通风优选方案。建议相关标准对地下空间的通风效果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区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根据哈尔滨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特点,选出代表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的3 d对办公建筑应用夜间机械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利用EnergyPlus模拟分析换气次数、夜间通风开启时间和围护结构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空调运行风量范围内,换气次数越大,夜间通风开启时间越长,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下降速度越快,夜间通风效果越明显.重型墙体与轻型墙体相比,由于夜间通风周期短,通风效果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地下复式汽车库与普通地下汽车库的区别在于车库层高大、存车数量多。车库层高的增加会增大排烟量,存车数量的增多会增加车库通风换气量,进而加大通风、排烟管道的高度。而减小通风、排烟管道高度成为降低车库层高、减少工程造价最简捷的方法。为解决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笔者将喷流诱导通风引入地下复式汽车库的机械通风系统设计中,并从工程造价、施工方法、节省能源、空气品质等几方面对喷流诱导机械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排烟合用系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喷流诱导通风系统在地下车库通风设计中得到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空气净化效果好、造价低、运行耗电少,多方面优于传统风管通风系统.本文结合大型地下车库工程设计实例,从经济性角度对喷流诱导通风系统和风管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地下复式汽车库与普通地下汽车库的区别在于车库层高大、存车数量多。车库层高的增加会增大排烟量,存车数量的增多会增加车库通风换气量,进而加大通风、排烟管道的高度。而减小通风、排烟管道高度成为降低车库层高、减少工程造价最简捷的方法。为解决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笔者将喷流诱导通风引入地下复式汽车库的机械通风系统设计中,并从工程造价、施工方法、节省能源、空气品质等几方面对喷流诱导机械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排烟合用系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地下停车场无风道透导通风系统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无风道诱导风机射流通风的基本原理,对地下停车场采用无风道诱导通风系统与采用传统通风系统的方式进行比较,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通风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无风道诱导通风系统用于地下停车场通风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为地下停车场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分析常用的几个通风性能评价指标,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提出一种改进的通风性能评价指标——实际新风换气次数nROAC,即将新风换气次数集成到排污效率中,综合考虑了送入室内的新风的量和通风系统气流组织排除污染物的能力.最后将实际换气次数与排污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实际换气次数能更好地反映通风系统的空气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地下管廊的通风设计,降低运行费用,建立苏州某地下管廊(UUT)一典型段的通风传热的解析模型. 考虑舱间传热、空气和廊壁的耦合传热以及土壤边界厚度的影响. 通过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的比较,验证解析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廊内热源、通风换热和向土壤传热是影响舱内温度的主要因素,舱间传热的影响相对较小. 考虑降温需求的各舱室最低通风量受热源强度、进风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影响较大,实际管廊最低通风量的计算须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管廊热源强度. 对于苏州地区地下综合管廊试验段,满负荷运行的电力舱和热力舱的最低通风换气次数分别为10、5次/h,而无热源的水信舱和燃气舱均可以按现行规范要求的最低换气次数设计通风量. 对于其他布置形式的管廊,可以采用类似的解析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夜间通风空调办公建筑降温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房间的通风换气量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与夜间通风效果的关系.选择了昼夜温差较大的西安地区进行分析,分析对象为间歇运行的空调办公建筑,分析的工具为能耗模拟软件DeST.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西安地区典型办公建筑的基准模型,从房间空调室温和建筑空调负荷两个方面对夜间通风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了通风换气次数和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和夜间通风效果的确切关系,为夜间通风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