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彩超予以诊断,并对比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此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90%,特异性100%。彩超诊断中央区淋巴转移敏感度53.8%,特异性57.1%。60侧淋巴结出现了转移,主要分布在颈下、颈中及颈上,以颈下位置分布最多,在Ⅱ-Ⅵ区分布中,以Ⅲ区最多,P0.05。结论:术前通过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确转移位置,为颈部淋巴清扫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早期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行超声检查发现的无任何体征的乳腺肿块患者89例(共114个病灶),分析其超声图像表现,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高频彩超对无体征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价高频彩超引导定位在病灶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14个病灶术前超声定位准确率100%,病灶切除率100%;术后病理诊断为无体征乳腺癌的8个,良性病变106个;无症状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明显(P0.05);无症状乳腺癌病灶的PSV、高RI分别为(0.39±0.05)m/s和(0.83±0.13)m/s,良性病变分别为(0.14±0.03)m/s和(0.67±0.15)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超诊断无体征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79.25%和78.95%。结论高频彩超在无症状乳腺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术中可精确定位引导手术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发现乳腺小结节(直径20 mm),将数据输入MR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观察病灶形态、早期增强率、增强峰值时间及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判断结节的良、恶性。结果 52例患者中,MRI动态增强发现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24例。以形态不规则、分界模糊、毛刺征、不均匀性强化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0.8%,82.1%,76.5%。以早期增强率≥90%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1.2%,62.6%,71.4%。以增强峰值时间3 min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3.3%,82.1%,82.7%。以Ⅲ型或Ⅱ型强化曲线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1.7%,75.0%,82.7%。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及较高的特异性,但是少部分良、恶性病灶有重叠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与乳腺X射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疾病患者乳腺X射线摄影与MRI动态增强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动态增强、乳腺X射线摄影对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90%和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82%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性分别为86%和68%;两者联合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94%和95%。结论MRI动态增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乳腺X射线摄影;两者结合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钼靶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密度分级的表现,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5年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临床触诊检查怀疑乳腺癌病例共156例均行B超、乳腺钼靶、MRI检查,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比较三者对恶性征象肿块的检出率和微钙化(microcalcication)的敏感性,以及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率的差异。结果:156例通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43例,MRI、乳腺钼靶和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分别为92.3%和84.6%;83.9%和76.9%;79.7%和73.1%。B超、乳腺钼靶和MRI 3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和钼靶可组成黄金搭档,作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手段。在上述3种检查方法中MRI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最佳,但特异性最差。而MRI+B超+钼靶3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乳腺B超和乳腺MRI联合诊断在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接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在根治术治疗前分别对其施以乳腺B超和乳腺MRI检查,同时将手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判断术前乳腺B超和乳腺MRI联合检查法在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23例(38.33%),患者术前乳腺B超联合乳腺MRI检查的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的符合率高达91.30%(21/23),比单一乳腺B超亦或者是乳腺MRI检查法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疾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乳腺B超和乳腺MRI均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将两者进行合理联用后,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结合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63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钼靶X线摄影和CT检查。总结分析乳腺癌X线摄影和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钼靶摄片表现主要是星芒状边缘、乳腺结构紊乱和乳腺导管增粗、血运增加等;CT表现主要是肿块阴影,边缘毛刺。钼靶X线摄影和CT结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特异性分别为83%(19例)和96%(22例),2种方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结合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CT、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CT、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5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有8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458个; CT结果显示,转移患者淋巴结大小、短长经比值、数目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P均0. 05); MRI结果显示,转移患者浆膜浸润、囊性变、强化扫描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P均0. 05);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中,CT分别为90. 24%,83. 08%,88. 21%,MRI分别为92. 07%,86. 15%,90. 39%,CT、MRI联合时分别为97. 56%,95. 38%,96. 94%,CT、MRI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CT、MRI单独时(P均0. 05)。结论 CT、MRI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重要方法,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胃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结果CT能清楚地显示胃癌的病变全貌,并能显示病变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T2、T3和T4期胃癌诊断正确率为95%(57/60),淋巴结有无转移评价正确率为87%(52/60)。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对胃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联合~(131)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血清Tg测定联合~(131)I–全身显像进行联合诊断,比较~(131)I与SPECT/CT平面显像和~(131)I与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31)I与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分布分析:共发现异常病灶84个,以淋巴结转移、污染、残留甲状腺、颌下腺及腮腺和骨骼中为主,所占比例为89.3%。~(131)I与SPECT/CT平面显像,共发现78个病灶,两种方法病灶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与~(131)I 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分布结果:Tg1000ng·mL~(-1)的30个,100Tg1000ng·mL~(-1)的14个,50Tg1000ng·mL~(-1)的11个,Tg50ng·mL~(-1)的8个。多表现为颈部广泛淋巴结转移或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双肺转移或颈部淋巴结和骨转移。结果:Tg测定联合~(131)I–全身显像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应联合应用互相补充,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2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影像学指标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χ~2=1.917,P0.05,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7.9%,准确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99.4%,阴性预测值为49.5%。淋巴结转移组纵横比2、内部回声不均匀率、边界不规则率、钙化率、有血流信号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有利于术前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RTE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进行鉴别诊断,将两种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RTE诊断乳腺肿瘤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7.9%、92.3%和91.5%;CDFI诊断乳腺肿瘤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0.6%、64.9%和64.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E诊断乳腺肿瘤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乳腺结节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CDFI)的特征.比较术前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6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48例,符合率为80%;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的43例患者,术后证实36例,符合率83.6%.通过彩色血流信号、RI、PI、Vmax等值进行分析、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89%、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尤其是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已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乳腺血氧功能与三算子成像(以下简称血氧三算子)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因乳腺肿物就诊我科的130例患者均进行血氧三算子和ABVS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查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13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结果示,良性72个,恶性58个。血氧三算子检查的疾病单独诊断准确率为90.77%(118/130)、敏感性为91.38%(53/58),特异性90.28%(65/72);ABVS的疾病单独诊断准确率为90.77%(118/130)、敏感性为93.10%(54/58),特异性88.89%(64/72);而血氧三算子联合ABVS应用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为92.31%(120/130)、敏感性为96.55%(56/58),特异性88.89%(64/72),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氧三算子、ABVS均是较新的乳腺检查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率,而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15-3、CA125、CEA 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7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并统计其阳性检出率。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CEA的含量分别为(78.75±51.28)IU/mL(、55.49±23.65)IU/mL、(30.17±12.15)μg/L,阳性率分别为77.94%,38.23%,41.1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94%和95.63%,38.23%和89.57%,41.17%和93.9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76%和96.83%。结论CA15-3、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又有较好的特异性,是一组效果较为理想的联合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征结合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2例209个乳腺肿物进行常规超声和CDFI检查,部分肿物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总结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4%(64/70),94.9%(132/139)和93.8%(196/209)。结论二维声像图和CDFI特征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物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RI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甲状腺癌的患者30例,术前均行颈部MRI检查,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按颈部分区定位。同期行颈清扫术并将淋巴结分区送病理,标记MRI所示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分析其MRI表现及主要特点。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标记淋巴结阳性率73.1%(98/134),阳性淋巴结检出率60.5%(98/162)。结论MRI检查能明确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对临床分期评价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肿瘤标记物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的联合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治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员各80例为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对3组观察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然后进行血清分离提取,进一步对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3组观察对象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中,观察组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均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糖类蛋白抗原153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5%(54/80)、90.0%(72/80),观察组的癌胚抗原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1.3%(25/80)、88.8%(71/80),其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0%(68/8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敏感性。结论: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IDC组织及3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织中VEGF、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和67%,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20%和17%的阳性表达率(X2=13.39,21.21,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X2=11.10,5.51,P<0.05);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乳腺IDC组织中VEGF-C、pAKT呈过度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乳腺IDC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总结12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分析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不同声像图改变。结果:乳腺良性占位病变76例,乳腺恶性占位病变50例,乳腺恶性病变有包膜、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小钙化、边缘光滑、恶性淋巴结、血流形态正常发生率分别为0、1.9%(1/50)、14.0%(7/50)、24.6%(12/50)、63.2%(32/50)、3.6%(2/50)、21.1%(11/50)、17.5%(9/50),乳腺良性病变分别为79.0%(60/76)、93.8%(71/76)、87.7%(67/76)、71.6%(54/76)、5.0%(4/76)、96.3%(73/76)、3.7%(3/76)、60.5%(46/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该种疾病恶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