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仲景方辨治胃脘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四逆散,黄芪建中汤,吴茱萸汤,理中汤,附子粳米汤,麦门冬汤,芍药甘草汤和半夏泻心汤等加减对胃脘痛156例进行辨证论治,显效41例,好转9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7.8%,表明应用仲景方辨治胃脘痛有较好的疗效,且从中体会到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李志毅  崔莉芳  谢世平 《中医学报》2016,(12):1961-1962
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共计28首方剂用到蜂蜜,其使用方法灵活,有的单用,有的与其他药物相配伍,有的用作辅料。蜜的用量大到两升,小至二合,变化明显。相应的方药剂型包括内服的汤剂、丸剂及外用的栓剂等。蜜的使用方法灵活,立意严谨,所创设的诸多方剂今天仍然在临床广为应用,值得后学者效法、领悟。  相似文献   

5.
论经方在辨治胃脘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胃脘痛的成因、临床表现和《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内容为依据。结合现今医家运用经方治疗胃腕痛的实践经验,较深入地探讨了经方在辨治胃脘痛中的应用,分作肝胃气滞、瘀阻胃络等10个类型。详析其因机证治和临床运用,认为经方在辨治胃脘痛中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与开发研究,并强调指出运用经方辨治胃脘痛应注重辨证施治、防止药物弊端、药疗调养并重,以提高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6.
仲景方中半夏用药剂量及配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证容量古今折算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考证药物品种、产地、炮制与药物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仲景方中以体积和个数单位计量的半夏用药比例开展研究.研究得出,仲景方中半夏当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干燥根茎的生用品经水洗而成,半夏半升(100 mL)为61.29 g,半夏一枚为0.75 g.古今用药剂量有别,现代临床使用半夏,应该了解仲景方中半夏在方中的配伍比例,结合国家药典,根据具体病情合理掌握药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仲景方在皮肤科常见疾病临证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通过举例分析仲景方组方、药物选用及煎服法来探讨《伤寒论》中护正以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和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从而揭示《伤寒论》治未病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于《伤寒论》,主治伤寒误下,病人少阳,少阳相火上炎,胃热亢盛,热扰神明,三焦气机不利,疏泄失常为病机。本方具有和解少阳兼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之功,在临床上,笔者加减应用于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治法为线索,以法统方,结合现代医家临床治验,就仲景方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作一阐述,将其治法归纳为解表散邪、和胃降浊、攻下逐水、活血行水、健脾利水、滋阴利水、温肾利水等7法。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炙)、生姜、大枣组成。主要作用是和解少阳之枢,协调脏腑,扶正祛邪。既治外感病又治内伤病。笔者现将多年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就临床如何灵活运用经方提出了三点思路与方法:①熟读原文,明确仲景本义,是临床运用和研究开发经方的基础;②深入研究,掌握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奥旨,才能拓宽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③经方具有药味少而用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临床应用可根据证候适当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治水气病入手,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初步探讨其辨证论治水气病规律。张仲景在《内经》“开鬼门,洁净腑”基础上,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有水,可下之”之治疗大法。张仲景论治水气病理、法、方、药千余年来沿用至今,为后世的水肿以阴阳为纲的分类以及从肺、脾、肾论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水肿的辨治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本人在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张仲景有很大一部份经典方剂可用于现代肥胖病患者.今筛选具有一清、二消、三通、四疏特点的经方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甘草运用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是临床运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其所宜忌,众说颇多,仲景《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很能概括诸说,本文根据《伤寒论》的组方,结合甘草药性,对甘草运用的宜忌规律进行总结。治疗咽痛者,宜生甘草;补中益气,守中缓急,合化阴阳,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者,宜炙甘草,至于攻伐之剂,气机不利,补肾,治下焦水湿,违十八反者,每忌用炙甘草。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升降理论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奋心阳,平水气上冲之急。《伤寒论》65条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欲作奔豚,言其将作未作之势,乃由汗后虚其心阳,水火失济,水停下焦,复有随冲气上逆之势。方中桂枝振奋心阳于其上,重用茯苓泻肾邪于其下,共起温化寒水的作用,又以甘草大枣培运中土,俾水邪得以分化,不致泛滥成灾。振阳于上,泻邪于下,调和于中,使升降如常,冲逆得除。  相似文献   

18.
仲景应用大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始载于《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历代医家都十分推崇大黄,而妙用大黄者当推仲景为第一人。细察《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大黄入方30首,其中《伤寒论》15方,《金匮要略》15方。仲景用大黄,所蕴法度,寓意颇深,证之于临床,疗效颇验。今不揣冒昧,对仲景应用大黄探析如下。 1 用途 1.1 泻下攻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作用,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中,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枳实破气导滞,为泻下峻剂,适用于肠腑燥实重证,患者日晡潮热,手足氵戢然汗出,谵语烦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至喘冒不得卧,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迟实。小承气汤用大黄、厚朴、枳实,以宣通气机,轻泻实邪,和降胃气,为泻下和剂,适用于肠腑燥实较轻,患者不大便或大便硬,谵语潮热,腹部胀满或痛而不甚,舌苔黄垢,脉沉实而滑。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甘缓养胃,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为泻下之缓剂,适用于邪热初传阳明,肠中燥热,胃气不和,患者不大便,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蒸蒸发热,心烦,谵语等。另外,麻子仁丸以麻仁润肠燥,芍药滋脾阴,大黄、厚朴、枳实行气泻实,杏仁降肺气,为下法润剂,适用于脾约证,患者胃中有热,脾阴不足,脾的输布津液功能被约束,以致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患者无潮热腹满疼痛等证,仅有大便秘结,不宜承气汤攻伐,而宜麻子仁丸润下。  相似文献   

19.
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伤寒论》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即治心下气分的热痞证,但仲景用的是大黄、黄连,而缺黄芩。宋林亿等校医书,认为本方当有黄芩;《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说明本方应有黄芩,以使其泻热消痞之力更强。《金匮要略》用以治疗由于心阴不足、实热亢盛所引起的吐血、衄血证。即此方主治无形邪热结于心下之热痞症和热盛所致吐衄血之症,笔者在临床运用本方治疗一些阳热性疾病,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再认识与教改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