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载体光电平台角振动隔振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源  许晖  金光  史磊  王军  宋志远 《半导体光电》2006,27(5):614-617
动载光电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实时准确、视场范围广、针对性强等特点,是获得各种图像信息的主要平台.光电系统由于受内部和外部振动的影响,其任务载荷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为提高任务载荷的成像质量,有必要对光电平台的振动环境加以改善,减少对成像质量影响较大的角振动.通过对动载体平台振动及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根据动力学普遍原理建立了两轴四框架光电平台的隔振模型,采用在内外框架之间对称的弹性布局方案,有效地解除了线振动对角振动的耦合影响;合理地选择弹性参数,有效提高了角振动的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机载光电吊舱无角位移隔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小振动对机载光电吊舱成像质量和稳定精度的影响,依据平行四边形原理、隔振理论及吊舱模态分析数据设计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能够将载机振动引起的角位移转化成线位移并有效地抑制线振动。对无角位移隔振装置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最大线位移仅为0.7 mm,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衰减。利用光学测量法测量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的减振效果,测量结果表明无角位移隔振装置最大角位移为10″,与以往采用金属减振器的隔振方式相比减振效果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基本实现了无角位移,减振效果非常明显。外场试飞图像效果也验证了无角位移隔振装置减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光电通信吊舱内框架悬置系统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光电通信吊舱的外界振动直接传至内框架的光电负载上而影响成像质量和跟踪精度,在光电吊舱内外框架之间加入弹性支撑隔振元件。建立内框架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耦设计。应用能量法和Matlab语言编程对系统解耦率进行计算分析,验证所提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光电吊舱隔振设计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振动对光电设备的影响,针对光电设备中光学装置的减振设计,提出了三维减振设计构想。设计了一套既有隔振缓冲能力,同时也具备抑制角振动功能的三维减振系统。对三维减振系统的抗振动设计和抗冲击设计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减振特性,能够满足光电设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无线电工程》2017,(6):70-74
针对机载设备的隔振需求,对机载设备进行了振动分析和隔振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机载设备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载设备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机载设备进行了随机振动分析,得出机柜不同部位在激振频率范围内的加速度响应和应力响应。结合动力学仿真结果和隔振理论对机柜进行了隔振系统设计,对机载设备的隔振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隔振系统达到了较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轻型光电载荷在对目标进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时,必然要受载机的振动、风阻扰动等干扰因素的影响,造成视轴抖动,视频图像晃动、模糊,降低成像质量,设计合理的隔震系统,提高光电载荷视轴的稳定性和跟踪精度显得尤为重要。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对隔震系统的隔振理论、工作机理和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说明,给出了橡胶减震器和金属橡胶减震器各自的适用范围。振动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橡胶减震器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光电载荷成像质量好、稳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机载机柜的隔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 《电讯技术》2007,47(2):194-197
针对机载电子设备所处的振动环境,结合振动理论,阐述了一种机载机柜隔振设计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抗振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PID控制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主动隔振的控制策略,设计了参数自调节的PID控制算法,对Duffing振子混沌振动进行了主动隔振仿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了在混沌振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郭崇武  郑宾  李彬 《电子世界》2014,(16):338-339
本文针对捷联惯导系统振动影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被动隔振测试系统,建立了捷联惯组被动隔振的等效模型,通过实验与ANSYS仿真分析,得到被动隔振测试系统有效的抑制了振动,对捷联惯导系统减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行驶过程产生的振动冲击对光通信设备的危害,根据设备结构及光纤的特点,进行有关振动理论分析和隔振设计。结合某工程实例,进行了结构刚性化设计、隔振缓冲设计,同时重点介绍隔振器的正确选型和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光模块的隔振和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载振动敏感设备面临的日益苛刻的振动环境适应性要求,开展减振设计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分别对机载振动敏感电子设备的振动环境条件获取方法、振动许用条件的测试手段、减振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减振性能评估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索,解决了减振设计过程中缺少相关设计输入、输出和选型参数的困境。并基于该方法对某机载频率源进行了减振设计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减振设计方案,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相比于直接安装,安装隔振器后频率源的振动响应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并且频率源的相噪得到了明显改善。加装隔振器后相噪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减振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验证了该减振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减振位置的不同可以同时采取多种减振方案。震源(发电机)处采用安装减震器的方法,来减小发电机对车体的激励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副车架,在振动传播过程中衰减振动;在目标处,可以把跟踪架和激光器安放到隔振平台上,隔振平台有空气弹簧和电磁作动器组成。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综合利用多种减振方法可以有效地衰减振动,同时保证了跟踪测量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龙龙  李宗峰 《激光技术》2017,41(4):531-536
为了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反馈控制回路设计,采用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隔振平台上3个正交的定位面的位移进行测量,实现对其3维位置和姿态的解算,并给出了推导过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有效性,同时对于解算过程中的误差来源与其对解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误差影响因素与解算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3维位置和姿态的解算算法能够准确地解算出隔振平台的3维位置和姿态,且理论解算误差在30μm以内。此研究对基于位移测量的反馈控制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发射机柜的隔振设计为对象,简述了机械振动对电子器件的危害,主要分析了机柜隔振设计的途径与方法,提高系统的抗振能力,并以实验结果证实了隔振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隔振系统安装基础的柔性进行分析,得出其对隔振系统传递率的影响,并总结出在设计隔振系统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车载光电平台的动力学响应,本文在分析载车动力学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对某型轮式火炮进行了跑车试验,利用振动冲击测试系统采集了车载光电平台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数据。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对振动响应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在不同路况、不同车速条件下光电平台动力学响应的变化情况,了解了光电平台实际的振动情况,总结得出了光电平台显著的动力学特性,对进一步分析振动对光电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对光电平台的抗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基于美国NI公司的LabVIEW为开发平台,针对光饰机悬臂梁的振动,开发了虚拟机械振动信号测试仪,包括虚拟振动仪器的软硬件组成及程序设计,可完成振动信号的实时采集、时域频域分析,以及数据存储和回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