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华静  蔺瑞丽  宋平顺  郭晔红 《安徽医药》2022,26(11):2227-2230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前胡和硬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质量分析比较和化学模式识别,并制定其检验方法。方法采用 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1.0 mL/min,检测波长 320 nm。使用 SPSS 26.0分析样品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结果前胡与硬前胡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峰面积比值,前胡 <1.0,硬前胡 >1.0,可用于区别两种;前胡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 0.85以上,硬前胡小于 0.2;聚类分析中前胡和硬前胡各自相聚。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前胡和硬前胡的判别,操作快捷、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前胡香豆素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Eco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68:32)为流动相,分析时间5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23 nm;采用LC-MS对前胡香豆素类成分进行解析,并对特征峰进行归属;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8批前胡样品和4批混淆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以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为参照物,建立了以8个共有峰为指标成分的前胡药材指纹图谱,通过LC-MS定性分析结合对照品比对,推测8个共有峰为前胡香豆素D、前胡香豆素E、peucedanumarin Ⅱ、白花前胡甲素、peucedanumarin Ⅰ、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及其同分异构体,并且以相似度为0.9能很好地区分前胡正品和混淆品。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良好,可为前胡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有效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概述前胡类药材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现状,为前胡类药材及成药的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查阅前胡类药材相关研究文献及标准记载情况,归纳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以“前胡”为药材名的药用植物较多,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及挥发油类;质量标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前胡及紫花前胡外,尚有多省份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以前胡的近缘种作为地方习用品使用。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涉及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法。结论:前胡为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广泛,前胡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中药紫花前胡中紫花前胡苷含量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40℃.结果:紫花前胡苷在此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线性范围为25.0~300.0 n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8%.结论:首次建立了两相系统HPLC法测定紫花前胡药材中紫花前胡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对紫花前胡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有较重要意义,已被2010版<中国药典>采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模型。方法 收集6个主产地前胡(54批)和7种常见伪品(35批)共89批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及其伪品的鉴别模型。结果 优选的模型参数: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一阶求导+Norri导数平滑滤波,光谱波段为6 800~5 700 cm-1,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主成分数为14。验证集的鉴别结果表明真伪鉴别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100%。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快速,能够正确鉴别前胡药材及其伪品,为前胡药材的快速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胡伪品碎叶山芹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浙产前胡伪品碎叶山芹进行产地调查和鉴别。方法:采用生药学研究和理化分析法。结果:前胡及其伪品碎叶山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均有差异,可资鉴别真伪。结论:碎叶山芹不可作前胡药用。  相似文献   

7.
HPLC法筛查百花定喘制剂中前胡投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珺  韩晓萍  卜晨琛 《中国药事》2017,31(3):281-289
目的: 通过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紫花前胡苷的含量,建立筛查百花定喘制剂中投料为前胡还是紫花前胡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Symmentry-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1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5批药材的标示名称与试验判断结果不一致;47批百花定喘制剂的筛查结果表明,未见紫花前胡投料,前胡存在投料不足的情况。结论: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可作为定性筛查白花定喘制剂中投料前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3):1-7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黄海葵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0.1%(V/V)磷酸水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5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其特征峰进行快速分析;将相似度计算法用于8批黄海葵药材的评价。结果以7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黄海葵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8批黄海葵相似度均在0.97以上;HPLC-MS分析获得的4个特征峰的质谱信息,可实现黄海葵药材指纹图谱特征峰的准确定位。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性好,所建立的黄海葵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可作为药材定性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建立外标法测定前胡药材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HPLC法测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E素的含量,采用ACE Excel 5 C18-PFP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项为甲醇-水(73∶27),检测波长为321 nm,柱湿为30℃,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分别采用温度试验法和强光照射法对前胡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白花前胡甲素平均回收率为97.55%,RSD为1.49%;白花前胡乙素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1.44%;白花前胡E素平均回收率为100.84%,RSD为1.87%(n=9);温度试验前后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E素样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 d强光照射试验后样品白花前胡甲素含量由1.026 0%下降至0.952 6%,白花前胡乙素含量由0.236 3%下降至0.217 3%,白花前胡E素含量由0.170 1%下降至0.157 5%。结论:建立的前胡含量测定外标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前胡药材的质量评价。前胡中香豆素成分在强光照射试验中不稳定,在温度试验中相对稳定,建议药材在遮光、阴凉的环境中炮制及储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前胡药材的质量状况。方法:收集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5种前胡药材,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方法,鉴别其性状、显微特征,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以及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结果:前胡的浸出物、挥发油以及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与其性状特征、木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性。结论:应进行更广泛的取样分析,为科学制订前胡药材质量标准,指导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前胡及其混淆品石防风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 《中国药业》2008,17(14):62-63
目的鉴别前胡及其混淆品石防风。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液相色谱等鉴别方法。结果前胡与其混淆品石防风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液相色谱均有差异。结论所采用的鉴别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区分前胡和石防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影响前胡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前胡药材种植、产地加工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现行标准含量测定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部位、栽培方式和加工方式对前胡质量的影响.结果 根据影响因素结果,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和不同加工方法对前胡药材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结论 建议前胡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种植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浙江省不同产地前胡栽培品和野生品的质量.方法 色谱柱为YMC-ODS-A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1 nm.以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丁素和白花前胡素E为对照品.结果 临安、淳安一带的前胡质量较佳,同时不同产地前胡栽培品和野生品的质量相差不大.结论 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前胡的引种驯化、扩大栽培和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前胡药材产地的方法。方法 首先收集6个产地的90个前胡样本,采集各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并划分为校正集(72个样本)和预测集(18个样本),然后利用校正集,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药材产地的判别分析模型,最后利用预测集,对判别分析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优选的判别分析模型参数如下: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MSC)+Savitzky-Golay卷积二阶求导算法(SG)(窗口参数为51,拟合次数为1),光谱波段为8 400~4 200 cm-1,判别分析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8。预测集的鉴别结果表明该判别分析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100%,6个产地前胡药材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结论 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法能简便、准确地实现前胡药材产地的快速鉴别,为前胡药材产地快速鉴别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A new combin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coupled with photodiode array (PDA) an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seven major components in Saposhnikoviae Radix (SR), Glehniae Radix (GR) and Peucedani Japonici Radix (PR), namely peucedanol 7-O-β-d-glucopyranoside (1), prim-O-glucosylcimifugin (2), cimifugin (3), 4′-O-β-d-glucosyl-5-O-methylvisamminol (4), bergapten (5), sec-O-glucosylhamaudol (6), and imperatorin (7). Clear separation of these seven components were achieved on a Phenomenex Kinetex C18 (250 × 4.6 mm, 5 μm) column by gradient elution of water (A) and methanol (B) as mobile phase.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and the UV detector wavelength was set at 254 nm. The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SR, GR, and PR with relatively simpl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and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for linearity, recovery, precision, accuracy,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stablished HPLC/PDA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R, GR, and P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胡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前胡的人工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不同前胡产地共9省30批次样品中的总香豆素、醇溶性浸出物、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此外还测定7个土壤肥力指标和10个土壤微量元素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寻找影响前胡有效成分含量变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 聚类分析表明30个不同产地的土壤可以分成2大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6种有效成分最相关的分别为全钾、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除了锰含量与总香豆素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影响前胡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是锌、铁、铜、全磷、全量钠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值。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在前胡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适当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特定无机肥等农艺措施调控前胡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本研究为保证前胡质量及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高前胡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