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核算2019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了解上海市卫生筹资规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来源法和机构法核算上海市卫生总费用,并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2001—2019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总量为2 532.70亿元,占上海市GDP的6.64%,人均卫生总费用为10 430.53元。从筹资结构来看,社会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分别为56.84%、22.28%及20.88%。同期卫生总费用(机构法)总量为2 660.58亿元,其中医院占比达67.82%,其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为13.33%,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占比为2.80%。结论:近年来卫生总费用增速放缓,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费用机构分配欠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机构占比偏低。应建立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卫生筹资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和公共卫生机构投入,同时加强长三角区域跨省联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农八师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结构及分配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来源法和机构流向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结果]2011年八师卫生总费用19.09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8.11%,人均卫生费用3,057.48元;政府卫生支出为6.47亿元,占总费用的33.89%,社会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额比重分别为41.33%、27.48%;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75%,人均政府卫生支出1,036.15元;分配总额18.24亿元中,医疗机构占81.45%,公共卫生机构占4.62%。[结论]筹资水平尚可,筹资结构合理,卫生费用机构配置不甚合理,应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调整各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卫生费用核算是国际上衡量卫生筹资的宏观指标,上海市于2008年启动该项工作,并已将卫生费用核算纳入常规核算工作。2012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已达到1 092.4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以下简称"元"),占上海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4%,人均卫生总费用为4 589元。从筹资结构来看,政府卫生支出占21.3%,社会卫生支出占59.2%,个人现金卫生支出(OOP)占19.5%。总体来说,近年来上海市卫生筹资呈现充足程度提高、筹资结构相对合理、可持续性较好的特点,但同时面临筹集资金使用率不足、部分人群医疗负担过重等问题,建议合理引导和控制卫生总费用增长,统筹卫生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重点人群"靶向"减负等措施,切实减轻居民医疗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核算"十二五"期间新疆卫生费用,分析新疆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为新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筹资来源法进行核算分析。结果:"十二五"期间,新疆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由424.23亿元增加到756.45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由2 178.53元增加到3 631.2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7.52%增加到10.24%。政府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由2011年的35.30%下降到2015年的30.55%。社会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由2011年的38.54%增加到2015年的44.68%。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2011年为26.16%,增加到2013年的28.09%,随后又降低到2015年的24.77%。结论:"十二五"期间,新疆卫生费用保持稳定增长,筹资结构较合理;"十三五"期间应确保政府和社会投入力度可持续性加大,继续以优化筹资结构为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上海市嘉定区2009-2018年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探讨卫生筹资变化情况,为完善区域卫生筹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总费用来源法,对嘉定区的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等指标开展时间序列分析,并对嘉定区和4个直辖市2018年卫生筹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 2009-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筹资总额逐年增长,2018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14%,略低于上海市(6.81%)和全国平均水平(6.36%)。从筹资构成变化趋势看,社会卫生支出是拉动卫生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2018年,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占社会卫生支出的75.32%。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筹资总额持续提高,筹资结构逐步优化,区域内卫生筹资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东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核算与预测,为建立卫生筹资策略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财务、卫生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筹资来源法对山东省卫生筹资进行系统测算,并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山东省卫生总费用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从195.71亿元增加到1163.20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从221.44元增加到1228.26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2.79%增加到3.43%;(2)1998—2009年,按照国内口径,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从15.67%和28.93%增加到21.84%和36.85%,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5.40%降低到41.31%;按照国际口径,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6.95%增加到45.62%,私人卫生支出比重从63.05%降低到54.38%;(3)2015年和2020年,预测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01%和4.2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分别降低至37.02%和35.47%。结论:(1)山东省卫生筹资水平较低;(2)山东省卫生筹资构成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但卫生筹资构成仍不合理,公共筹资不足、个人筹资较高。建议:努力筹集足够的卫生资金,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加大政府卫生投入,降低个人筹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核算201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分析新医改以来中国卫生筹资状况。方法:采用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包括来源法和机构法。结果:201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28 119.00亿元,占GDP比重为5.41%,其中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为29.99%,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为34.34%。与2011年比,2012年政府卫生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而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速度趋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基于时间序列的卫生筹资总额、结构变化等。方法: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结果:2000—2016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总额从166.72亿元增长到2 048.99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3.00%,人均卫生总费用从1 222.65元增长到9 429.7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5.27%增长到7.98%,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差异较大。结论: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变化体现宏观政策变化,社会卫生支出高速增长,政府对卫生筹资贡献的影响力减弱,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筹资比重下降,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有所缓解。建议:保证政府卫生投入的可持续性,规范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医疗,拓宽社会筹资渠道,控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东省卫生费用的筹资来源,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山东省2010年的卫生总费用进行了测算,即按照卫生资金的筹资渠道与筹资形式收集卫生总费用数据,采用筹资来源法测算全社会卫生筹资总额,并与上年及全国水平进行比较。文中数据均以当年价格为基准,并未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对于筹资结构分析中的相关指标采用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比。结果 2010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较上年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筹资总额达1 345.30亿元,政府、社会、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分别占24.34%、36.94%、38.72%。2010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act,GDP)比重和人均卫生总费用均低于全国水平。结论应适当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加大政府和社会的卫生投入力度,降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建立合理的卫生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8年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进行核算,分析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的筹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制定卫生费用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核算云南省2018年经常性卫生费用。结果:2018年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300.54亿元,占卫生总费用(THE)的78.61%,占云南省GDP的7.27%。公共筹资、家庭卫生支出和自愿筹资分别占62.91%、32.76%和4.34%。流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合计占73.87%,流向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占6.19%。费用的74.42%用于治疗服务,仅有9.73%用于预防服务。结论:2018年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较为合理,但居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仍较重,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机构配置待优化,"重治疗,轻预防"现象亟待转变,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或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核算四川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分别从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机构流向、筹资方案、功能配置及受益人群等进行核算。结果:2014年四川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 854.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5%。其中治疗费用和预防服务费用分别为1 380.6亿元和183.9亿元,分别占74.5%和9.9%。经常性卫生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36.9%,高于卫生总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31.7%。结论:居民就医负担仍较重,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配置卫生资金;加强重点人群干预,增强居民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核算2016—2018年湖南省预防服务费用总量、筹资来源、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结合湖南省预防服务情况,对预防费用的筹资来源、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的关系进行二维矩阵分析。结果:湖南省2016—2018年预防服务费用总量分别为106.96、118.67及138.74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分别为6.71%、6.62%及6.84%。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提供。预防费用筹资来源以政府方案、家庭卫生支出和企业筹资方案为主,其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始终居于第二位,但下降趋势明显,由2016年的34.99%降为2018年的25.19%。预防费用主要用于提供免疫规划、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及传染病防治等。结论:加大政府对预防服务的投入,改善"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调整预防服务功能配置,应加大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部分预防服务项目的家庭经济负担重,需优化筹资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吉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费用现状和特征,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分析吉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费用总量及构成。结果:2014年吉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费用总量为320.22亿元,占全省治疗费用的65.51%。从疾病角度,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居于治疗费用消耗前五位疾病类型,其治疗费用占全部慢性病治疗费用的66.22%;从服务角度,除口腔疾病的治疗费用大部分消耗在门诊服务外,其他系统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则主要消耗在住院服务;从机构角度,其治疗费用中65.83%的费用发生在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从筹资角度,吉林省慢性病治疗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41.77%;结论:吉林省慢性病治疗费用规模庞大,机构分布呈"倒三角"现象,筹资结构需要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方法:以"卫生服务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从筹资方案、机构流向、服务功能等维度核算北京市预防费用。结果: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总量为88.09亿元,占经常性卫生总费用比重为5.46%,占GDP比重为0.38%,主要提供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等服务,预防服务费用中来源于公共筹资方案、自愿筹资方案和家庭卫生支出,费用占比依次为42.12%、28.45%和29.43%;预防服务主要由医院和基层机构提供,两者占比达67.74%。结论:预防服务费用总量稳定,机构流向有待调整;各类机构预防服务功能明确,用自身收入弥补预防服务的现象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疗消费水平及病种、人群、层级结构,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中医卫生事业发展、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数据资料和理论建议。[方法]运用国际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版(SHA 2011)”,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法确定样本机构,通过多维度平衡矩阵分析,将医疗消费分摊至不同指标。[结果]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疗消费总量为156.88亿元,占全省医疗消费的11.61%,其中门诊消费40.12亿元,住院消费116.76亿元;年龄分层总体上呈“M”型分布,其中50~54岁、60~70岁占比最高;消费筹资水平较之2016年,家庭卫生支出(OOP)增长60.03%。[结论]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疗消费整体基数较大,费用增速过快。应控制总量,遏制中医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多元化筹资,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贵州省2016年经常性卫生费用进行核算分析,为卫生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SHA 2011"方法,从筹资方案、机构配置和功能消耗3个维度进行核算分析。[结果]贵州省2016年经常性卫生费用为733. 79亿元,占GDP的6. 23%,人均经常性卫生费用为2064. 12元。公共筹资和家庭卫生支出分别占卫生费用的50. 33%和46. 13%。机构配置方面,流向医院的费用占卫生费用的68. 59%,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预防服务机构的费用占比合计为15. 15%。治疗服务的消耗占卫生费用的74. 24%,是预防服务的14. 64倍。[结论]贵州省卫生费用投入不足,家庭卫生支出水平偏高,个人医疗卫生负担较重,"重治轻防"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州省县级民营医院经济运行的情况,了解民营医院在贵州省的发展现状。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贵州省具有医保定点资格的县级民营医院20个,同时将样本医院所在县的27个县级公立医院纳入对照研究,收集样本医院2014年的财务报表,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贵州省县级民营医院在设施设备、财务收支、融资借贷、药占比、人员经费占比等方面的现状。结果民营医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为7 116万元,万元以上设备561台;民营医院收入结余2 368万元,占总收入的10.18%,收支构成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民营医院药占比43.52%;民营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31.38%;有两家民营医院向金融机构借贷了200万元,民营医院病人累积欠费102万元,2014年欠费60万元,占2014年总收入的0.26%。结论民营医院经济运行尚可,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在年度结余占比上仍然高于公立医院,财务控制较好。但是由于缺少政策支持,融资面临一定的困难,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提高,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逐年降低,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卫生筹资战略2010-2015》中提出的实施全民覆盖的监测和评价标准。文章对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和总结,对近年来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下降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降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