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语训器,还是无线调频辅听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上期的听力学小词典里,给大家介绍了助听器验配技术的相关词汇。考虑到本刊读者不仅仅是从事听力学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有相当一大批是在第一线从事听力语言康复的专业人员,因此,决定在本期给大家介绍涉及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同时有一定争议的中英文词汇。在查阅大量关于听力康复的研究文献中,作者发现“语训器”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老年人配戴助听器的效果。方法采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和患者导向的听觉改善分级(client oriented scale of improvement,COSI)问卷门诊或电话随访62例老年助听器配戴者(年龄62~87岁,平均73.45±5.54岁,配戴助听器时间为6周左右)的主观效果,包括配戴助听器后听力残疾的改善程度、最终能力和满意度等,并将SADL问卷结果与Cox等1999年建立的标准值作比较;比较耳背式与耳内式、双耳与单耳助听器配戴效果的差异。结果 62例受试者SADL问卷总平均分4.97±0.35,积极作用4.38±0.51,服务与花费4.55±0.39,负面作用5.82±0.68,个人形象5.88±0.60分;COSI问卷改善程度的得分为3.05±0.57,最终能力3.54±0.45分(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SADL问卷在负面作用方面的得分高于Cox的标准,耳背式助听器在个人形象方面的得分低于耳内式助听器,在负面作用方面的得分高于耳内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耳配戴助听器后SADL和COSI问卷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DL和COSI问卷作为评估老年人助听器配戴效果的有效方法,简单易懂、耗时短;对于老年人,耳背式助听器在负面作用方面好于耳内式,个人形象方面差于耳内式助听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助听器无线调频系统(hearing aid-frequency modulated,HA-FM)对于助听器听力补偿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的声音环境下,分别采用麦克风(microphone,M),无线调频(frequency modulated,FM).无线调频+麦克风(frequency modulated+microphone,FM+M)三种输入方式.观察HA-FM使用者的言语听辨率和言语交流变化。结果 在安静环境下.近距离交流时。HA-FM的不同输入方式对言语听辨没有影响.在嘈杂环境下或远距离交流时.FM输入方式的听辨率几乎不受影响.M,FM+M的昕辨率则明显下降。结论 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HA-FM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助听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听障儿童佩戴助听设备并耦连无线调频系统(frenquency modulation system,FM)后的助听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无线调频系统辅听效果评估问卷(FM listening evaluation for children)对使用人工耳蜗和/或助听器的27例3.48~5.5岁学龄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应用FM的助听效果进行评估。分别评估FM+麦克风(microphone,M)(FM+M)和麦克风(M)模式下其在安静环境、噪声环境、回避视觉及远距离4种聆听环境中的聆听效果(计算百分率),分数越高表明助听效果越好。结果 M模式下总分为67.55%,安静环境得分85.33%,噪声环境60.54%,回避视觉69.58%,远距离69.58%,不同聆听环境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3,P<0.05),其中安静环境下聆听效果显著优于噪声、回避视觉及远距离环境;FM+M模式下总分为84.35%,安静环境得分94.89%,噪声环境81.35%,回避视觉83.56%,远距离83.29%,不同聆听环境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0,P<0.05),其中,安静环境下聆听效果显著优于噪声、回避视觉及远距离环境。FM+M模式下聆听效果显著优于M模式(P<0.05)。结论 FM系统可提高佩戴助听设备的听障儿童在复杂环境下的聆听效果。  相似文献   

5.
助听器可为听力损失患者提供听觉帮助,尤其是全数字高端助听器.集合了方向性麦克风、降噪和助听器反馈消除等先进技术.使助听器获得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增益.从而使配戴者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舒适。但是,在噪声、混响等一些特殊的收听环境中,助听器的功效便大打折扣,言语清晰度下降很多,需要借助一些辅听设备来改善。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就是无线调频辅听系统。  相似文献   

6.
模拟与全数字助听器对聋儿助听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从全数字助听器问世以来 ,国内外对它的临床评估已有很多 ,但关于对聋儿助听效果方面的研究报告却很少。本研究通过聋儿分别配戴全数字助听器与模拟助听器 ,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中对其言语分辨率进行测试 ,来评估和比较两类助听器的助听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聋儿康复中心 4~ 7周岁聋儿 2 3名 ,其中男 16名 ,女 7名 ,受训时间均在一年以上 ,每个聋儿均有一对全数字助听器和一对模拟助听器 ,有一个月以上的全数字助听器使用史。耳聋原因中 ,药物中毒性聋 16例 ,遗传性聋 1例 ,其余耳聋原因不详。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均正常。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老年性聋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效果,为其合理验配助听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对305例配戴了助听器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并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60~69岁11例,70~79岁101例,≥80岁91例)、单耳(237例)或双耳(68例)配戴助听器者的 IOI-HA 得分。结果83.28%(254/305)的使用者认为佩戴当前的助听器有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价值,67.54%(206/305)的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满意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每天佩戴助听器时间大于8小时受试者对助听器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耳佩戴助听器者在实际使用效果方面优于单耳配戴助听器者(P <0.05);不同年龄组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助听器配戴时间的延长老年性聋患者对助听器效果满意度与受益度不断提高,双耳配戴助听器效果优于单耳配戴,且年龄因素不会影响助听器使用的满意度及受益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助听器时代的到来,助听器在听力障碍婴幼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也出台了有关文件,对婴幼儿助听器选配时的主、客观听力测试,耳模制作.助听器效果评估以及跟踪听力变化的随访制度等,做了明确要求,并强调要科学地进行言语训练。现有的康复机构和少部分医疗机构正在努力做到这一要求。随着耳聋干预措施的实施.耳聋得到早期发现,出生数天后即可被发现,并得到及时的干预,基本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验配、早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助听器效果自我评估问卷在助听器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助听器使用者,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评估.结果 89.5%的使用者认为助听器对他们有帮助,可以解决目前的听力障碍问题;97.3%的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质量有提高.小于60岁的使用者得分高于大于等于60岁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使用助听器时间大于8小时的使用者得分高于小于等于8小时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助听器时间大于6个月的使用者得分高于小于等于6个月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可以对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由于它测试时间短,易操作,可作为配戴助听器后一个可靠的主观效果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从声学角度研究和分析联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FM调频系统对聋儿选择性听取的影响。结果32名聋儿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过程中,使用FM调频系统与不使用FM系统时词汇辨别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FM系统可以改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声音传播中受其内外部传音影响的状况,明显提高聋儿对词汇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Epoq V蓝牙伴侣(Streamer)辅助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助听后接听移动电话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数字耳背机助听器佩戴史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6名,双耳试戴Epoq V并调试至最佳,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下,分别直接接听移动电话和使用蓝牙伴侣接听移动电话,通过言语识别率测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在安静环境下,受试者直接接听移动电话和使用蓝牙伴侣接听移动电话的言语识别率相似,分别为62.3%±17.6%和58.3%±16.7%;在噪声环境下,受试者使用蓝牙伴侣接听移动电话时的言语识别率(58.3%±16.7%)比直接接听移动电话时(48.0%±18.9%)高约10%(P<0.05)。结论在噪声环境下,蓝牙技术能有效辅助重度听障者接听移动电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和配戴助听器儿童在语音识别、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名听障儿童,其中助听器组25名,人工耳蜗组30名;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利用SPSS 16.0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障儿童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505,P=0.001);助听器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672,P=0.001);人工耳蜗组韵母识别率与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t=1.517,P=0.135);人工耳蜗组的声母识别显著高于助听器组(t=3.508,P=0.01);两组儿童的韵母识别、双音节词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的语音清晰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离散程度较大。结论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应重视声母识别训练,同时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13例聋儿的助听及言语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0~6岁聋儿的助听、言语发育及交流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表,随机对2005年2~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门诊就诊的113例双侧听力损失儿童的助听、语训、言语发育及交流能力等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中助听器佩戴者85例(75.22%),其中,助听后语训者占51.76%(44/85),助听后无语训者占48.24%(41/85),无助听无语训者28例,占24.78%(28/113);无助听无语训者中重度聋以上23例,占82.14%(23/28)。70%的中度聋儿存在构音障碍和言语交流障碍;重度和极重度聋儿中,97.03%存在构音障碍,88.12%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结论中-重度聋以上聋儿,无助听和无语训比例偏高,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较明显。加强聋儿家长对佩戴助听器和言语训练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 NLFC)助听器对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为耳聋患者助听器选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5例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双耳佩戴助听器,根据患者是否有NLFC助听经验分为A、B两组:A组13例有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NLFC技术;B组12例无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传统放大(conventional process, CP)技术.所有患者分别在NLFC和CP条件下进行噪声下句子识别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 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33%±16.06%、76.70%±18.08%,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为83.04%±12.56%、81.79%±20.0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4、6、8 kHz)助听听阈分别为53.54±7.30、57.01±6.81 dB SPL,B组分别为57.42±8.38和61.21±7.42 dB SPL,两组NLFC条件下的助听听阈低于CP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学回归处理,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助听听阈差值与言语识别率差值呈线性相关(r=0.63,t=3.89,P=0.007).结论 NLFC技术可改善患者高频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一定的NLFC使用经验可使NLFC助听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全面地评估听障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方法采用家长/教师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来评估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后的效果,探讨该方法在听障儿童助听器效果评估中的可行性。结果家长、教师对助听器效果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家长、教师关于“非常满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逐渐提高。结论家长/教师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可应用于听障儿童助听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线音频系统对听障儿童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在远距离和背景噪声两种情况下,对24例听障儿童佩戴FM系统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估,并对家长进行患儿一般情况、患儿聆听环境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听障儿童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非安静环境中;患儿在佩戴FM系统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有极为显著的差别。结论在噪音环境下和远距离交流中,佩戴FM系统对提高患儿言语识别率有极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以音位对为载体,从听说两方面探讨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和构音语音特征,从而为听障儿童声母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提供指导.方法 对60名听障儿童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能力与构音语音能力进行分析,分别从听、说和听说对比3个维度对汉语普通话中的9项23对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和构音语音得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1]9项声母音位对在听和说两方面难度分布相似,塞音与鼻音音位对、送气塞音与不送气塞音音位对的难度都较低,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音位对的难度较高;[2]23对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难度低于构音语音难度,被试的听觉识别平均分高于构音语音平均分;[3]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平均分和构音语音平均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听觉识别能力越高,构音语音能力也相对较高.结论 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对听障儿童进行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时,要充分利用其听觉辨识能力,进行听说对比训练,用听带动说,以增强其构音语音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言语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