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常常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一般存在长期而严重的意识障碍,残死率高,临床常需及早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及术后进一步治疗,手术时机和减压的效果以及术后有效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2003年1月-2007年1月,笔者对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及时运用血肿微创穿刺排血、经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得较好疗效。现举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额颞联合颅脑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额部骨瓣保留、颞侧去骨瓣减压术。结果4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存活36例(良好28例,中度残废6例,重度残废2例),死亡10例。结论采用改进手术方法扩大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保持患者术后的面部正常形态,减少额部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方便了Ⅱ期手术(颅骨修补)的实施,有效减少了骨缺损面积,减少了颅骨修补巨额耗材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改进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式Kelly问号形切口,沿前额发际内正中旁3cm,向后呈弧形在顶骨结节前转向颞部到达乳突上缘,从耳后发际边缘拐向前缘止于颧弓上。从颞骨鳞部开窗,颅骨钻孔取下扩大骨瓣,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及挫碎脑组织,同时去骨瓣减压。结果本组8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存活76例,良好61例,中度残废11例,重度残废4例,死亡13例。结论89例患者采用改进手术方法扩大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存活7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扩大翼点入路治疗急性外伤性脑疝的结果,方法:额颞顶大问号切口、骨辩尽可能开大、上界至中线旁3cm以上,下界达颧弓;咬除外侧蝶骨嵴、打开侧裂池、清除血肿及坏死灶、抬起颞底尽可能直视下使钩回、海马回复位。结果:本组36例,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26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具有暴露范围广,减压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并有利于脑疝复位和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效果满意,扩大翼点入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5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结论运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能彻底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减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各类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脑膨出)是临床急诊手术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正确预防和妥善处理术中发生的脑膨出对降低患者术后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2000年8月-2005年8月共手术治疗了221例各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发生术中脑膨出2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效果研究。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高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及脑神经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急性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残疾程度评分(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预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情况下具有很高的致残率,甚至很高的死亡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并且有力控制颅内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遏制病情的严重化。笔者通过两种方式来对比探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种方式是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治疗;另一种方式是只单纯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的方式。两种方式在术后的以下几个方面对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良好率、再出血发生率、术后脑梗塞率及癫痫率、是否有张口受限和面容不对称问题,通过各方面评比,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治疗相比单纯的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疗效更加可靠,不仅仅可以减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导致的手术并发症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救治方法。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快速滴注,降低颅内压,并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和血肿清除。结果:急性弥漫性脑肿胀8例(40%),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35%)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5例(25%)。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5例(25%),中残8例(40%),重残4例(20%),死亡3例(23.1%)。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较多,术中继发颅内血肿形成,外伤致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脑外伤后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长时间脑疝后脑组织缺氧等是颅脑损伤中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预后良好率为7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0.8%,对照组为5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翼辑千常期薪佰瓣弄两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56例重型颅脑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共23例;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共22例;C组:采用骨髓减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共11例。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治愈情况、死亡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各有不同,其中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的手术方法与常规骨瓣开颅的手术和骨髓减压手术方法相比,能有效将患者颅内的肿块及损坏的脑组织彻底进行清除,使颅内实现充分的减压,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和治愈率。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症中具有成活率高、危险性小、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3例跨前中颅底肿瘤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骑跨前中颅底肿瘤23例,均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分析本组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全部肿瘤全切除21例,次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对侧视力恶化,2例颞肌肿胀,2例颞肌萎缩。随访6~46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是切除跨前中颅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该入路术中显露范围广,基本勿需脑牵拉,便于行肿瘤全切除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视神经减压术与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74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比较视神经减压手术前后视力变化,从而判断手术疗效。结果:经神经内铣组手术23例,有效率69.6%;经翼点硬膜外入路手术29例,有效率72.4%;经翼点硬膜内入路手术22例,有效率68.2%。经卡方检验,按a=0.05水平认为以上3种术式对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与经翼点入路减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对于无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可作为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0):106-10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颅脑损伤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6例,按照数字表法有56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颅脑损伤术。观察组行B超诊断联合颅脑损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膨出到再次手术时间以及入院、出院、出院后90d的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到再次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GO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时GOS评分以及90d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在诊断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外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传统颞骨瓣与额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2.6±1.9)分,二次脑损伤发生率为5.4%,急性脑膨出率为5.4%,硬膜下积液率为2.7%,无脑切口疝发生,治疗良好率为48.6%,死亡率为8.2%,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中有5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瘤体包裹加固术,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良好51例,较差8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应用广泛、术式成熟,术中仔细解剖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保护重要穿通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部分病例可应用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或对侧翼点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去大骨瓣减压术中颞肌筋膜缝合的临床应用。方法:将颞肌筋膜不剪离颞肌与剪开的硬脑膜缝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01例。结果:本组存活91例,死亡10例。效果明显,减少脑组织膨出的切除率。结论:该法取材方便,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为救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0%。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主要采用经额下或翼点开颅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自1967年Hardy第一次报道应用显微镜在X线电视监控下成功地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同时又保留垂体功能以来,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2004-2005年开展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6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重度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脑重度损伤患者46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本组46例颅脑重度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23例,其中死亡3例(13.04%),重残/植物人6例(26.09%)、中残/良好14例(60.87%)。常规骨瓣组23例,其中死亡6例(26.09%),重残/植物状态10例(43.48%),中残/良好7例(30.43%)。两组患者病死率、中残/良好率、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显露充分,能充分减压并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能有效地保护脑功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