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魏海彬 《新闻世界》2004,(12):66-66
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以受众为出发点,在新闻制作中尽最大可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话语权、慰藉权。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20日,早已战云密布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战争终于打响,这场人类的悲剧在大众传媒的介入下开始牵动全球的神经。3月24日,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图片报评论说:“鲜血开始涌上战争画面”。战争是人类冲突的最高形式,战地摄影是新闻摄影中特征最为明显的一种,在战地摄影中如何表现形象,特别是对战争的恐怖和破坏程度如何把握,是摄影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鲜血也许无法避免,但是战地新闻摄影在寻找冲击力和刺激性的同时也要寻找读者的感觉,受众的心理需求,下面就以两则图片新闻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生命在真实再现,摄影的魅力在视觉震撼.新闻摄影等于事实加刺激眼球的画面?我们说“是”,只要这个真实不血腥、无暴力、无损公序良俗,对当事人和受众无伤害.反之,我们说不!尺度如何把握?就是融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统御新闻真实和表现手法.“一图胜千言”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对报纸起着活跃版面、吸引读者、证实新闻的作用,有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当前传播媒介形象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报纸刊登形象生动的新闻图片,把“情感诉求”和“可视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新闻摄影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以其特有的形象信息而别于其它门类摄影。图象信息价值含量是判断新闻摄影传播力度的重要参数。如果说新闻摄影中视觉语言的形式表现起到强化主体内容和吸引视觉感观作用,那么,新闻事件内容所包含的信息价值量,将是新闻摄影实质的所在。新闻摄影的力量就在于要向读者提供新闻事件实质的形象传达,将世人关注而无法亲身前往的新闻事实内容传播出去。有效地影响受众,给人以思考和关照。因此,关心新闻摄影信息价值的选择与建构.是促进新闻摄影在现代传播意义上实现新扩展的精髓所在。(一)新闻摄影信息价值选择是通过摄影记者直…  相似文献   

5.
报纸与受众不是单向的传播过程,而是传播者与受众思想、心理的交流过程。生活日报在新闻探索中,始终追求报纸与受众之间的那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努力寻找新闻与读者在时间、空间与心理上的接合点,全方位体现出与受众的贴近,使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更深刻、更丰富的拓展,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资料”。真正找到了与受众沟通的心理通道。贴近受众的关注点,做好“交叉点”新闻,让上下都喜爱生活日报在新闻报道中,注意选择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题材和新闻事件,以鲜明、形象、生动、直观的  相似文献   

6.
受众是从西方传播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及人际传播的受传者。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呢?这是总结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又是受众在新闻活动及新闻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要用“受众”取代“读者”由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历史原因,我们一直用“读者”这个概念来表达新闻的接受者,来统称通过三种  相似文献   

7.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苏雅 《青年记者》2023,(23):32-34
作为“硬新闻”的典型代表,科技新闻“记者难写、受众难懂”的局面常常出现。提升科技新闻质量,需要破解“知识的诅咒”导致的交流障碍,建立“读者意识”,发挥科技记者的“翻译官”作用,在传播全过程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报道准确性和贴近性的平衡。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新闻还应选择恰当的全媒体传播手段,扩大受众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其中竞争的关键就是争取受众,而要想吸引受众,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受众的一般心理,包括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好奇心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从受众的求异心理可以看出,受众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是对“千版一面”、“千篇一律”的呆板形式和枯燥乏味语言的屏弃。只有立意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才能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因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客体,而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学自身的角度看,新闻报道本身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角度和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发挥,也影响着新闻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如:同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关于陶璐娜夺得我国第一块金牌的报道,中央两家大报分别在一版做了重点报道,但读过两则消息的导语后.给人的感觉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读者调查得到读者的信息反馈,是新闻传播界长期采用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调查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从而改进工作。传播学引进中国以后,新闻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读者”的概念扩展成了受众(读者、听众、观众),传播观念也逐渐由“媒介本位”转向“受众本位”,传媒更加重视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权益。在受众调查方面,也开始运用更加科学的现代化方法。 受众调查的做法较多,基本渠道是两条。一条是受众主动反馈渠道,主要通过受众来信、来电、来访,了解和研究受众收受新闻后的反响。另一条渠道是媒体主动“出击”,收集受众意见,方法可以有:电话访谈、个别访问、召开座谈会、实地观察、设立评报员,以及开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专题性的抽样调查。在众多的受众调查方法中,读者来信法简单、方便,长期以来在国内外的报刊、广播电视事业中  相似文献   

12.
靳军 《记者摇篮》2005,(8):51-51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传媒手段之一.以其所具有的可视形象传播信息而受到受众的青睐。新闻图片有着“新闻”和“形象”的双重属性。要让一幅(组)新闻图片使读者从中获取一种信息.同时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审美享受,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宇宇 《新闻世界》2008,(10):51-52
新闻低俗化,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而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倾向、情绪和要求等,也即对受众低浅层次审美情趣乃至感官刺激的迁就。近年来,不少媒体由于单纯片面追求“看点”、寻找“卖点”,导致娱乐新闻媚俗之风盛行,娱乐新闻低俗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淮河晨刊》是党报《蚌埠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注淮畔民生、服务珠城百姓”的宗旨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满足读者多方位、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在蚌埠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姜玮 《军事记者》2005,(8):57-58
随着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体的受众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受众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了解受众,尊重受众,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要已经成为新闻工作的共识。同样,军事新闻作为广大官兵的“精神食粮”,对官兵的需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导语叙事的人化。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者对报道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高度概括的精华语言.它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吸引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一次调查.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甚至有些读者只读标题,难怪《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报纸新闻图片宣传日渐火爆。新闻摄影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新闻信息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新闻语言,已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所青睐。近年来,报纸摄影专版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刘昊 《新闻战线》2022,(12):23-28
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等终端产生的新兴媒体技术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媒介,以受众为终点的单向、直线性传播,变成了传播者、受众互为起点的非线性传播。同时,传播速度成倍加速,传播范围无限扩大,新闻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互动、反馈增强,受众的中心地位凸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推动着新闻语言、采编方式、呈现形式不断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愈发重要,坚持这一原则所进行的改变尝试,将是新型主流媒体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江萌 《新闻前哨》2009,(10):36-38
近年来.媒体目标受众的同类化、传播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受众的微词,也引发新闻业界的反思。 为摆脱“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传播内容同质化。各新闻传媒都急欲寻找和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黄德超 《新闻前哨》2002,(12):21-21
受众是新闻传播中一个活跃的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息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使新闻传播事业获得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人”这个根本。一方面,新闻传播的传者要通过多渠道和多种途径,来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受众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也有效地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一、发扬人文精神曾担任《人民日报》总编的范敬宜反复强调:记者编辑要发扬好的传统,要“沉”下去,到深水里去抓活鱼”,也就是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写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