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胃镜检查中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笑气清醒镇静镇痛胃镜检查的3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收集笑气化浓度及时间、Ramsay镇静分级、VAS疼痛评分、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笑气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笑气化浓度及时间更小(P 0. 05),其Ramsay镇静分级更高(P 0. 05)、VAS疼痛评分更低(P 0. 05)、舒适度更好(P 0. 05)。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的笑气化浓度及时间更小(P 0. 05),其Ramsay镇静分级更高(P 0. 05)、VAS疼痛评分更低(P 0. 05)、舒适度更好(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与笑气镇静镇痛效果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青年、中年及男性均是影响笑气镇静镇痛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性别是胃镜检查中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患者、女性患者更容易达到笑气化状态且笑气镇静镇痛效果更好;与其他患者相比,笑气舒适胃镜技术更受益于老年患者及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和丙泊酚静脉麻醉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比两者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诊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在胃镜检查中,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和丙泊酚静脉麻醉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9/2016-05我院接收的400例要求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患者符合ASA分级标准中第一级和第二级,患者接受麻醉以及接受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好.随机将400例患者分为丙泊酚组200例和笑气组200例,丙泊酚组接受胃镜检查时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笑气组采取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研究分析笑气和丙泊酚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和检查后的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比胃镜检查中的含量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笑气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检查中比检查前稍有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心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笑气对于患者的心肺功能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笑气组的不良反应以是恶心干呕为主占13%,而心率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等症状所占的比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笑气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明显比丙泊酚组患者较长,且药物的起效时间笑气组明显比丙泊酚组较长,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泊酚组的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的留院时间明显比笑气组的留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显著较多,经统计结果分析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镇静起效时间要比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的起效时间更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发挥镇静镇痛的效果,但是不会引起患者的深度和长时间的麻醉,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和丙泊酚静脉用于胃镜无痛检查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于丙泊酚静脉注射镇静作用,笑气清醒镇静镇痛技术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笑气镇静下经鼻胃镜检查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高风险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57例患者分为笑气组80例和纯氧组77例,分别进行笑气镇静下经鼻胃镜检查和纯氧吸入下经鼻胃镜检查,检测仪监测2组患者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填写患者和内镜医生有效性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内镜医生对操作过程的评价,分为平稳、一般、不平稳;患者感到操作过程的不适,分为轻微、中等、严重;患者对检查过程的耐受性,分为好、中等、差;患者是否愿意再次进行同样的操作,分为是、否,并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量表上标记医生和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满意程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157例患者中有6例未能完成经鼻胃镜检查而剔除出研究(5例鼻腔通过困难和1例有少量鼻出血,其中笑气组2例,纯氧组4例),最终151例完成了经鼻胃镜检查,并于术后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笑气组男37例、女41例,年龄16~88岁,平均67.7岁,ASA1级7例,2级61例,3级11例;纯氧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17—86岁,平均67.9岁,ASA1级6例,2级57例,3级9例。2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ASA分级状况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笑气组检查时间124~316S,平均200.1s;纯氧组检查时间120~322s,平均200.5s。2组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笑气组医生评价操作过程平稳的比例、患者感到操作过程轻微不适的比例、患者检查过程耐受性好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纯氧组(P〈0.05),医生评价操作过程不平稳的比例、患者感到操作过程严重不适的比例、患者检查过程耐受性差的比例明显低于纯氧组(P〈0.05)。笑气组医生满意度VAS评分84分,明显高于纯氧组的70分(t=14.67,P〈0.05);患者满意度VAS评分82分明显高于纯氧组的71分(t=11.56,P〈0.05);笑气组89.7%(70/78)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相同检查明显高于纯氧组的69.9%(51/73)(P〈0.05)。结论笑气镇静下经鼻胃镜检查对于丙泊酚静脉麻醉高风险人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内镜面罩给氧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通过鼻塞管给氧法相比较。方法60例胃镜检查患者均分为两组.通过内镜面罩给氧者为试验组(T组),通过鼻塞管给氧者为对照组(C组)。全部病例先静脉推注拘橼酸势太尼0.05mg,于20~50s内静脉注入丙泊酚2.5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及操作时间,并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氧饱和度在对照组麻醉诱导后至检查结束期间明显降低.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时间、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以内镜面罩给氧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在维持生命体征指标上优于鼻塞管给氧,使无痛胃镜检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变化,探讨高血压患者行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患者胃镜检查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心率于胃镜检查中均较检查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查中与检查前相比均有升高,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于检查中均有心律失常发生,但无危险性心律失常。结论血压、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胃镜检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镜检查时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高血压病肥胖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两年来190例高血压病肥胖患者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另取同期体重、血压均正常的胃镜检查者200例为对照组,比较在相同检查方式下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的最低值和SpO2最低时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所有检查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高血压病肥胖组SpO2最低值为(91.8±7.8)%,对照组SpO2最低值为(96.7±1.6)%,高血压病肥胖组SpO2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O2最低时两组血压、心率均相应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大,组内前后两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肥胖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麻醉可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检查前应予充分吸氧,以避免缺氧导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肠道内窥镜检查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肠道内窥镜检查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组(P—R组)30例、咪唑安定一氯胺酮组(M—K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镇静-止痛效果、循环系统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满足肠道内窥镜检查需要。术中P—R组对于循环系统如心率和收缩压的影响低于M—K组,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苏时间较短(P〈0.05)。两组镇静一止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用于肠道内窥镜检查麻醉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乐托宁对睡眠剥夺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血压变化是否与睡眠改变有关。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人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45例)和对照组(B组,45例)],分别给予美乐托宁和长效硝苯地平治疗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入选患者基线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压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收缩压(mmHg):A组(140.66±13.43)比(168.52±8.98),P〈0.01,B组(140.69±13.22)比(168.07±10.48),P〈0.01;舒张压(mmHg):A组(91.26±7.71)比(109.75±7.07),P〈0.01,B组(92.14±12.05)比(108.41±8.34),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时间比治疗前均明显延长[A组(6.18±1.31)h比(4.43±0.42)h,19〈0.01,B组(4.83±0.70)h比(4.51±0.31)h,P=0.015],但A组延长更加显著(P〈0.01)。A组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下降均与睡眠时间的延长相关(r=0.683,P〈0.01,r=0.612,P〈0.01),但B组仅舒张压的变化与睡眠时间的变化相关(r=0.303,P=0.045)。结论美乐托宁能显著降低睡眠剥夺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伴有睡眠时间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
将260例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17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则在胃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观察两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恶心、流涎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胃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可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镇静程度以Ramsay镇静分级Ⅱ~Ⅲ级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CHF患者被分为观察组(62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用药(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两组疗程均为12~1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率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55%比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EDd[(66.92±5.16)mm比(50.52±6.30)mm]、LVESd[(61.80±4.58)mm比(49.86±5.20)mini显著降低(P均〈0.05),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显著[LVEDd(59.70±6.28)mm,LVESd(57.65±4.20)mm,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有明显增加(P〈0.05~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8.84±4.45)%比(37.58±3.15)%,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舒张压[(60.99±12.98)mmHg比(75.97±13.62)mmHg]、心率[(70.99±10.7)次/min比(75.73±9.38)次/min]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及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不同镇静水平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动力学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轻度镇静组和深度镇静组各20例,观察患者呼吸动力学及胃肠功能的变化。结果轻度镇静组和深度镇静组镇静时的吸气潮气量(Vins)、呼气潮气量(Vexp)、分钟通气量(MV)、自主呼吸频率(RRsp)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均较镇静前显著降低(P〈0.05);而吸气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和气道阻力(Rairway)则较镇静前显著增高(P〈0.01)。深度镇静组镇静时的Vins、Vexp、MV、RRsp和Cdyn较轻度镇静组显著降低(P〈0.01);而Ppeak、Pmean、和Rairway显著增高(P〈0.01)。深度镇静组镇静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7.4±8.2)h,比轻度镇静组时(18.5±6.7)h显著增高(P〈0.01);轻度镇静后2h和4h的肠鸣音评分比镇静前显著降低(P〈0.01)。深度镇静后2h、4h和6h的肠呜音评分比镇静前显著降低(P〈0.01)。深度镇静组的镇静后2h、4h和6h的肠鸣音评分比轻度镇静组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可抑制机械通气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改变其呼吸力学特性,还有可能促进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轻度镇静时可改善患者通气方式,同时减少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24ml静滴,对照组给予葛根素0.4g静滴,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α-硫辛酸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化业锡(SnCl_2)对糖尿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DSHR)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4组,分别为SHR组、DSHR组、SHR+SnCl_2组以及DSHR+SnCl_2组。SHR共20只,其中10只为SHR+SnCl_2组。通过注射链佐霉素(STz)制造DSHR模型共20只,其中10只为DSHR+SnCl_2组。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股动脉血红素氧合酶(HO)-1、HO-2、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量,测定HO活性,血浆脂联素水平,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股动脉超氧阴离子(O_2~-)、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以及循环系统内皮细胞计数(CEC)。结果 DSHR组血压水平[收缩压(152.1±9.4)mm Hg比(127.0±6.6)mm Hg,P0.05]、氧化应激水平[O_2~-水平(9.33±2.58)×10~4次·min~(-1)·mg~(-)蛋白比(4.13±1.87)×10~4次·min~(-1)·mg~(-1)蛋白,P0.05]、CEC水平[(45±4)个/ml比(30±4)个/ml,P0.05]显著高于SHR组,而血浆脂联素水平[(5.3±1.2)g/L比(10.5±1.1)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显著低于SHR组。SnCl_2显著上调HO-1及Bcl-2表达,增强HO活性[(0.402±0.21)nmol胆红素·mg~(-1)·h~(-1)比(0.12±0.02)nmol胆红素·mg~(-1)·h~(-1),P0.05]、脂联素水平[(20.5±3.0)g/L比(5.3±1.2)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降低氧化应激[O_2~-水平(5.33±2.14)×10~4次·min~(-1)·mg~(-1)蛋白比(9.33±2.58)×10~4次·min~(-1)·mg~(-1)蛋白,P0.05]及CEC水平[(15±5)个/ml比(45±4)个/ml,P0.05],并显著降低DSHR血压水平[收缩压(127.1±9.0)mmHg比(152.1±9.4)mmHg,P0.05]。结论 SnCl_2通过上调HO-1的表达以及增强HO活性,同时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DSHR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矫治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与正中切口手术的病例(正中组,n=113)比较,分析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右侧组,n=85)矫治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术前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大多术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正中组体质量[(4.61±0.41)vs.(4.95±1.18)kg,P0.05]、体表面积[(0.27±0.02)vs.(0.28±0.01)m2,P0.05]、术前有肺炎史的病例所占比例(44.2%vs.64.7%,P0.05)低于右侧组。右侧组手术切口小于正中组[(6.01±0.85)vs.(9.13±1.04)cm,P0.05],手术时间[(143.64±22.41)vs.(152.12±22.80)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正中组短[(7.13±2.60)vs.(8.86±3.67)d,P0.05],引流量[14.6(12,16)vs.16.4(13,20)mL/kg,P0.05]和输血量[10(0,20)vs.11.1(0,20)mL/kg,P0.05]也较正中组少,两组其他围术期指标类似(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婴儿室间隔缺损病例的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实验组),每组16例.记录镇静前的APACHEⅡ评分、Ramsay 评分,记录镇静开始、2 h、6 h和 12 h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HR)、呼吸(RP)、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aw)、氧合指数(PaO2/FiO2).镇静达12 h 时停止药物输注,每10 min 评估1 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结果 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比较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时间和恢复时间,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镇静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满意,可使患者随时可唤醒状态,且无呼吸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54例,根据BMI分为肥胖(Ob)组24例和非肥胖(NOb)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体重、FBG、HbA1C,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等。结果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后,Ob组和NOb组FBGE(7.3±1.2)mmol/L、(6.7±1.5)mmol/L]、HbA1C[(7.3±0.9)%、(6.5±0.8)%]均较基线值{FBGE(9.4±2.5)mmol/L、(8.1±1.7)mmol/L]、HbA1cE(8.2±1.1)%、(7.6±1.9)%]}明显下降(P〈0.05);Ob组治疗前后BMI变化[(-1.51±1.10)kg/m2]与NOb组[(0.15±1.0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肥胖和非肥胖T2DM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体重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诊于基层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的最佳方案,如何避免再灌注延迟、缩短STEMI再灌注时间、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方法东营市部分二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东营市人民医院形成“三位一体”立体式急救网络,对网络内医师实施长期、持续技术业务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制定STEMI救治流程,优化早期再灌注治疗,早期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无缝隙对接及优化介入治疗围术期药物治疗。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东营市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192例,根据是否“区域化网络救治”,分为非区域化救治组68例和区域化救治组124例,两组间比较发病一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FMC—N(溶栓时间)、FMC-B(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费用、随访1个月及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卒中、心肌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等。结果两组FMC[42(20,60)min比70(30,90)min,P=0.029]、FMC—N溶栓时间[35(12,50)min比67(39,95)min,P=0.020]、FMC—B时间[90(45,130)min比120(68,188)min,P=0.026]、知情同意沟通到导管室时间[30(15,50)min比70(30,104)min,P=0.010]及FMC后治疗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替罗非班)应用、住院时间[(6.0±2.5)d比(10.2±3.5)d,P〈0.05]及住院费用[(47688±1542)元比(55392±1377)元,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随访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显示,区域化救治组氯吡格雷(87.1%比51.5%,P〈0.05)、他汀类药物(82.3%比44.1%,P〈0.05)服用率明显高于与非区域化救治组。两组阿司匹林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区域化救治组LVEF〈40%发生率(7.3%比29.4%,P〈0.05)、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4.8%比25.O%,P〈0.05)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2.4%比11.8%,P〈0.05)明显低于非区域化救治组。结论区域化网络救治模式提高了基层医院STEMI早期就诊率,能够让大医院的优势资源持久、随时为基层医院所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救治水平。本模式对STEMI的救治可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优化再灌注治疗、改善预后,是当今国情下一种全新的救治模式,解决了当前在STEMI救治方面困扰医学界的延迟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和研究组(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每组各59例患者。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术后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PCI结束后共有115例患者入选。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比较,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积分(0.7±0.2比1.6±0.5,P<0.01)、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51%比41%,P<0.05)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49%比38%,P<0.05)均明显改善,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7%比14%,P<0.05)。PCI术后30 d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7.4±6.2)%比(60.7±4.6)%,P<0.05]。研究组PCI术后7 d时总MACE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比17.5%,P<0.05),但PCI术后30 d时两组总MACEs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与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状动脉内应用安全,且更有利于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7 d时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 d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40例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5和10 min(T4、T5、T6)时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对照组T3、T4时HR、SBP和DBP均比T0时显著升高(P0.05,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分别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试药组T3、T4时HR、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P0.01)。试药组在T5时HR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诱导时试药组丙泊酚用量(113±22)m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5)mg(P0.01)。试药组T1时BIS值(73±4)显著低于C组(97±2)(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能显著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HRT)现象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和30例室性期前收缩者(对照组)。其中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CHF组(NYHAⅡ级,29例)和重度CHF组(NYHAⅢ~Ⅳ级,37例);又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55例)。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CHF组TO和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1.65%±1.49%比-1.02%±0.76%;(59.85±4.46)mm比(47.64±4.96)mm,均为P<0.01],TS和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4.13±2.07)ms/RR比(7.86±3.02)ms/RR;53.34%±11.00%比69.46%±12.75%,均为P<0.01]。重度CHF组TO高于轻度CH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CHF组Ts和LVEF则明显低于轻度CHF组[(3.22±1.52)ms/RR比(5.28±2.12)ms/RR;46.34%±6.88%比62.20%±8.59%,均为P<0.01],LVEDD明显大于轻度CHF组[(59.53±4.91)mm比(55.27±3.91)mm,P<0.01]。死亡组TS和LVEF明显低于生存组[(1.92±0.79)ms/RR比(4.34±1.97)ms/RR,44.27%±7.50%比55.09%±10.75%,均为P<0.01],LVEDD和TO明显大于生存组[(58.45±5.11)mm比(55.35±4.19)mm,2.75%±1.75%比1.43%±1.35%,均为P<0.05]。HRT 0级:生存组患者多于死亡组[8例(14.5%)比0(0),P>0.05],HRT 1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多于死亡组[39例(70.9%)比3例(27.3%),P<0.05],HRT 2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少于死亡组[8例(14.5%)比8例(72.7%),P<0.01]。死亡与TO、HRT 2级和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TS和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重度CHF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CHF患者危险性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