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肝病血瘀证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测定30例肝病血瘀证、32例非血瘀证患者及20例正常人肝功能和血清PCⅢ、LN、HA含量。结果显示HBV感染复制标志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均表现较高的阳性率,两者比较无差异。T-BIL升高及A/G降低,血瘀证患者显著高于非血瘀证(P<0.05~0.01)。血瘀证患者血清HA、LN含量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CⅢ虽有上述变化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ALG下降或倒置及血清HA、LN的含量,可做为慢性肝病血瘀证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病血2证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30例肝病血瘀证、32非血瘀证患及20例正常人肝功能和血清PCⅢ、LN、HA含量。结果显示HBV感染复制标志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均表现较高的阳性率,两比较无差异。T-BIL升高及A/G降低,血瘀证患显高于非血瘀证(P〈0.05 ̄0.01)。血瘀证患血清HA、LN含量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及正常人,后两无显差异;PCⅢ虽有上述变化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ALG下降或倒置及血清HA、L  相似文献   

3.
加味四逆散保护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课题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抗急性肝损伤的原理。一是采用四氯化碳一次性皮下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及肝组织MDA、GSH水平。二是采用D-氨基半乳糖造成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AD、GSH水平,并作病理学观察。三是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1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升高的ALT、AST及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及GSH值升高;(2)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1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升高;(3)加味四逆散能降低D-Ga1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SH值升高;(4)加味四逆散能使D-Ga1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构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脂、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甘渍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则相反;CAG异常组的HDL-C、HDL2-C低于CAG正常组;CHD中医基本证型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75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其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和血清脂蛋白谱(SLPG)的变化。观察痰瘀辨证各证型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紊乱的关系,结果表明CHD患者SLPG显示血清脂蛋白各组分相对含量异常与痰瘀辨主盼型密切相关,在以血清总胆固醇含量(5.20mmol/L和>6.24mmol/L)水平划分的A,B及C组的病例中,痰瘀辨证各型分布规律一致,痰瘀型>血瘀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关系。方法3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6个证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8的水平。结果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4个证型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个证型组之间IL-6水平比较:除痰湿瘀阻组与气滞血瘀组、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组之间IL-8水平比较:除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L-6、IL-8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提示中医证型与IL-6、IL-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冠心病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血液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及纤溶活性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观察了86例益气通络丹治疗前后冠心病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复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心阳虚型、痰湿型、血瘀型、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有较好临床疗效,对阴虚型无效。说明中药疗效与临床证候之间关系密切。进一步观察血浆LPO、SOD、T-PA、PAI和NO的变化,发现益气通络丹对气虚血瘀型、心阳虚型和气虚痰湿型上述指标的影响最大,说明上述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是基本一致的。此外,气虚血瘀证和气虚痰湿证患者血浆t-PA和NO水平均低于单纯血瘀证和痰湿证患者,说明气虚与t-PA和NO水平低下有关。阳虚证患者血浆t-PA和SOD水平低于阴虚证患者,说明阳虚与t-PA和SO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8.
选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气虚血瘀型31例、气阴两虚型30例,分别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Iα(6-keto-PGFIα)。结果显示气虚血瘀型患者TXB2明显升高,6-keto-PGFIα明显降低,与气阴两虚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提示血浆TXB2及PGFIα的改变与NIDDM肾病气虚血瘀证关系密切,并可作为NIDDM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测2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及30名健康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观察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MDA、TXB2、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比健康人高(P<0.05~0.001);RBC-SOD、6-keto-PGF1α均比健康人低(P<0.01~0.001)。两患者组间RBC-SOD、TXB2、空腹血糖(FBG)有显著性差别(P<0.01)。MDA与TXB2、TG、FBG、BMI呈正相关,与6-keto-PGF1α呈负相关,SOD和TC、舒张压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舒张压对因变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糖、6-keto-PGF1α、TXB2、SOD。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气阴两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单纯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0.
冻复灵软膏治疗冻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中医证型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61例不同中医证型NIDDM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丙二醛(MDA)含量,并与20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结果:NIDDM组比对照组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随阴虚热盛、气阴峡谷虚、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差别,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且中医辨证为血瘀阻络证的患者120例,分为肝硬化代偿期(A)及肝硬化失代偿期(B)两组,每组60例.每组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丹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丹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丹参注射液24 ml、16 ml、8 ml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60天.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ALT、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丹参注射液均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ALT、TBil的作用,并有显著降低HA、PCⅢ、Ⅳ-C的作用(P<0.05).其中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丹参对肝硬化代偿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LT、TBil)及肝纤维指标(HA、PCⅢ、ⅣC)较肝硬化失代偿组的疗效显著(P<0.05).结论:丹参高剂量治疗肝硬化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较失代偿期患者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T3、T4、TSH)、心房利钠多肽(ANP)、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周缘纤维缩短速度(mVcf)、A峰/E峰(A/E)]的关系。方法将100例CHF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参数、ANP、甲状腺激素,并与对照组(23例)相同指标比较。结果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血浆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较对照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明显降低(P<0.0l,P<0.0l,P<0.05,P<0.01);LVEF、mVcf较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4水平较兼水肿血瘀证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与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T3与LVEF、T4均呈正相关(r=0.200,P<0.05;r=0.293,P<0.01);与ANP呈负相关(r=-0.263,P<0.01)。T4与A/E呈负相关(r=-0.226,P<0.05)。结论T3、T4降低与ANP增高可能是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LVEF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T4降低则可能为CHF4型中医分型患者A/E比值逐步增高而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本院1978年1月~1997年12月中西医结合治疗30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对304例AMI病案进行逐项统计,包括年龄、性别、梗塞部位、并发症、死亡原因以及中医证修、治则、方药等。结果:本组心律失常、泵衰竭、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75%、36.84%、0.66%。而国内文献报告为86%~100%、50%、2%。实行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辨证施治及与生化指标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炎肝纤维化者血清透明质酸、腺苷脱氨酶、谷光甘肽—S—转移酶显著高于健康人,并按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热郁血瘀型依次递增,各证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经中医辨证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前二项指标数值下降。证明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脑卒中组142例和健康对照组100例进行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测定。按中医辨证将脑卒中患者分3线:痰湿阻滞(PDS)、阴虚阳亢(YDYH)和气虚瘀(QDBS)组。结果:PDS和QDBS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apoA1/apoB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急性血瘀期辩证分型与其关系,提出ACI急性血瘀期证的量化标准与意见。方法:测定66例ACI急性血瘀期患者,分别测定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并与健康人(20名)作比较。结果:(1)标证中以“痰”、“瘀”为主的风痰瘀血、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均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下降(P<0.05),其中以气虚血瘀证活性型t-PA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以本虚为主的阴虚风动证,则见活性型t-PA含量增高(P<0.05);肝阳上亢及阴虚风动证以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下降显著(P<0.01)。(2)经逐步回归判别,虽然影响急性血瘀严重程度与t-PA活性、神经系统缺损积分以及年龄增长等三因素等有关,但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不存在密切的正负关系。(3)影响神经系统缺损积分经统计学分析,与血瘀积分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1)风痰瘀血、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其病变基础主要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而阴虚风动和肝阳上亢证则见前列腺素系统活性降低。多指标综合分析,有助于中医对ACI急性血瘀期证型的判别。(2)单一指标无助于区别ACI急性血瘀期型别,其改变仅能说明血瘀存在,究属哪一型别,应做综合分析加以判断。(3)影响神经系统缺损积分的,主要为血瘀积分,提示活血化瘀在脑梗塞防治中具有重要性。(4)提出ACI急性血瘀期、证的量化新标准与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总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设健康人对照组和中医各证型组。采用放免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分别检测中医各证型组治疗前皇血浆ET和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以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来代表NO水平)。结果:ET及ET/NO在肝脾气滞型无明显变化;在肝脾湿热血瘀型和脾胃实热血阏型显著增高。结论:ET增高及ET/NO比值增高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时存在血瘀证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肢原(PCⅢ)与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0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稳定期COPD患者、20例正常组对比,检测其外周血清HA、LN、PCⅢ含量水平,及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在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COPD患者血清HA、LN、PCⅢ含量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01);中医证型以为血瘀证38.33%、肾阳虚证31.67%为主;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HA、LN、PCⅢ水平,与BODE指数、MMRC、年龄、病史呈正相关(P<0.05、P<0.001),与FEV1% pred、6MWD、BMI则呈负相关(P <0.05、P<0.001).结论:肾虚血瘀是COPD基本病理机制.血清HA、LN、PCⅢ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组织的损害及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反映肺疾病,尤其是肺间质性疾病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