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和存在一些争议。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词汇积累量少;二是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改革首先应重视教学设计,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保障水平。基于此,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在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针对生态学学科的特点,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加强教学保障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教材,重视案例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前沿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采用典型案例讲解、翻转课堂、专题讲座、互联网辅助、创新性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将国际前沿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合于"遗传学"课程教学中,保证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优化了"遗传学"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本科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应明确学科定位,契合专业特色和国家生态建设需求。具体的教学改革举措包括:(1)优化和夯实理论教学,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型教学方式;推进生态学类课程特色教材建设。(2)强化和整合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3)促进生态学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改革,夯实了学生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园林专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程制图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现状,分析了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特点,提出了三维环境下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方法。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优化调整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节省了学时;在开课时间方面,合理安排理论课与上机练习课的时间,并将"工程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保持上机操作的连续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二维图形的绘制融入到三维造型的教学中,图纸、比例知识可以在视图生成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将螺纹知识的讲授放在零件图的介绍前,零件图只需略讲即可。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实体投影引入点线面的投影,使用面编辑介绍特殊位置面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三维造型与投影介绍截交与相贯线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视图导入三维空间进行读图与造型。同时,在考核方面对考试题型与分值进行了优化。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艺术实践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安排随意性高、教学目的不明确、考评体系不严谨等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实践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即通过建立课程考察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将创作实践内容和主题设计引入课程教学,以教学展览的形式检验教学效果,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等。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自然科学,对解决宏观森林生态学的微观机制问题,探索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分子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途径。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教学学时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应该首先增设实验课程,并安排充足的学时;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第三,加强教材建设,以满足林业院校教学的需要;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匮乏,导致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基于此,山东农业大学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首次设置了风景园林学专业研究生选修课"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聚焦行业前沿科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课上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方法,课下搭建互动平台;课程考核重视过程学习,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成绩。上述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不但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及良好综合素质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重设计实践轻工程实践、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等问题,以花境设计与营造课程内容为例,探讨了强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改革的措施。首先,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次,实践教学能综合多元化的学科发展模式;最后,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应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园林行业的专业人才。课程改革一是要设置以设计与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课题研究项目,确立"理论讲授+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的教学组织形式;二是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包括现场踏勘、市场调研、方案评选、项目施工、植物后期养护等。实践教学强化后,促进了风景园林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中来。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学逐渐变得尤为重要,在诸多专业中已经变为基础课程。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的生态学教学为例,从加强课程思政、课程内容革新、注重前沿把握、改革教学实践环节、构建教学评估反馈体系等方面探索了如何通过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病毒学课程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然而由于传统的认识和专业特色的限制,生物类专业的病毒学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根据病毒及病毒学课程的特点,分析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方面讨论互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从病毒学实验课设置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析,推进病毒知识学习和课程建设,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学素质教育、改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统计学"是为生命科学各学科提供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课程。随着教学和科研需求的不断变化,"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本科生"生物统计学"课程为案例,针对本科生"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与先行课程衔接不足、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等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素描风景画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特色精品课程。针对素描风景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选课人数逐年减少、课程内容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应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其次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第三,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第四,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素描风景画课程实施改革后,教材建设取得了成效,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优秀学生作品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3.
"园林设计"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随着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和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教学限制,引入图解概念和相关理论,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增加了与图解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其次,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授图解技术;最后,基于图解技术,按照"场地-策略-设计-技术"4个流程展开课程教学,突出图解技术在各阶段的运用。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急需具备土壤测试及治理技术的专业人员。北京林业大学针对园林、风景园林、水土保持等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土壤学实验"课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够从事土壤学及相关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不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更新实验项目,充实教学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PBL、TBL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三是改革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了能进行土壤测试及土壤治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彭旭路 《绿色科技》2022,(7):240-243
景观生态学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类实践的重要理论。以西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通过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理论+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的生态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表明:以辨析学术论文类别、精读学术论文、论文写作3个步骤实施的研究性实验改革,启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激发了对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与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衔接。为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是园林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涉及了植物学、花卉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其课程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课程教学却鲜有涉及.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的集中性与植物生长周期间的矛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防护林工程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能力,针对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无统一教材、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更新、优化,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其次,采取研讨式、引导式及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最后,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增加对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的考核,将考核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推动了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和方法,应用研究型教学理念,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主要措施如下:(1)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及各章节逻辑顺序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将原教学计划中8章内容整合为4个专题模块,并分别对应基础性知识、模型、方法和实践应用等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而分析讨论性和拓展性内容则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3)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专题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加强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课堂讨论、实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并增加了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课程的发展历程与课程特点,梳理了当前生态学专业学生面临的3个形势特征,即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空前突出、产业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剖析了在这种新形势下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3类问题,即学生专业定位模糊、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盲目考研现象加剧。针对这些问题,以生态学专业必修课"景观生态学"课程为例,从深化专业导论课、加强"立体化"教学环境建设、加强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新形势下"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室内装饰工程”课程以培养从事装饰设计、装饰施工、工程管理、装饰预算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行业对室内装饰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需求旺盛,针对目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潜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基于教育部新工科“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体系和“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从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教学实践资源平台共享以及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教学成效,对复合应用型室内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