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课教学模式对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建设是微课应用于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梳理微课教学的概念、特征和呈现方式,提出了适合于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教学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微课优化设计方案,设计了微课呈现方式与制作流程的框架图,分析了微课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与发展需求,旨在体现学科特色,构建教学双向互动,便于教学推广,并将微课真正做到"适用、实用、易用",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植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以植物结构与功能、植物起源与演化、植物生理与人类关系等为主线,讲授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行业需求开展了有特色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活动,以期推动林业院校植物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真正为学生在综合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利用网络在线拓展学习空间的一种适应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近10年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空间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进行了基于慕课形式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的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拓展和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传统教书育人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植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影响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通过对"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梳理,分析"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和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元素贯穿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植物学"课程授课教师的要求,旨在挖掘"植物学"课程特色,构建"植物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植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课时少,无法开展综合性和研究性试验;分类部分实验受季节影响大,植物材料缺乏等问题,探索了将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途径:首先要制定微课教学大纲;其次,微课设计和制作要符合实验课教学的要求;第三,微课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融合。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引入微课后,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实验内容;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知识丰富且更新迅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当前,"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少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首先,"慕课"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其次,"慕课"可以构筑"国际结算"课程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国际保理业务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途径:首先,将"慕课"与虚拟网络生态系统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建立与"慕课"相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学效果表明,"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实施后,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林科类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出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正确定位师生关系、重点改革学生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具体措施,并探讨了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但是,植物学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学生的试卷成绩普遍不高。为此,对生物类专业2年4个班级的植物学课程考试试卷从考试题型、平均分、不同分值段学生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时教学建议:关心和鼓励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加强难理解、易混淆知识点的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混合教学的思路。一年的教学改革尝试表明,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试卷不及格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实践教学是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学实践包括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这两方面是植物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该文探讨了在"植物学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丰富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对"植物学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及实践手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总结了"植物学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植物学实践"课程中的更好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山野菜认知与开发利用”课程的慕课建设依靠学校的政策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山野菜认知与开发利用”课程慕课建设主要包括慕课建设背景、课程特色和预期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视频拍摄与制作、课程运行等,并提出学术性、普适性、趣味性、应用性、灵活性、可视性的教学定位,同时对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旨在为方兴未艾的其他课程慕课建设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园林树木学”是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和园林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知识点繁杂、实践性强和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树木学”课程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开展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一是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并按照课程章节梳理归类为必学板块和自主学习板块,同时推送碎片化学习资源。二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明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翻转课堂模式,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变到“学”上。三是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步骤,明确任课教师与学生在各个步骤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基于SPOC的“园林树木学”混合式教学强化了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了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而促进了课程的自身建设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大学英语教学新内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视听说”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内容、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单一的考核方式等问题不利于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实用英语视听说”是2019年外语学院为适应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建设需求为非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模块课程中的一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的输出,从而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国际交往中具备较强外语竞争力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能力。为此,在“实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借助互联网课堂派在线平台,以TED为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将“立德树人”内化于整个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出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技术发展会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应运而生,并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课程主体面向公众开放、学习者免费学习、授课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等特征。其大致可分为2类,即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慕课(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慕课(xMOOC)模式。慕课建设在我国始于2013年,之后发展非常迅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拓展渠道,也为校际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高校开展慕课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课程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具有特色的优质慕课比较少、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慕课平台的建设未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因此,针对慕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慕课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措施。一是基础通识类、专业类等不同类型课程的慕课建设应有所区别,积极建设具有特色的慕课,扭转同质化趋势;二是将慕课引入课程教学的各阶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状况,加强课前和课后的教与学的互动;三是将网络和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从而提高慕课的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专业学习平台,也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号召,确保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线上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教师要做好开展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5分钟进入直播课堂;其次,实施“超星学习通平台...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前,我校植物学课程面向生物、林学、环境、园林、食品及水土保持等近十个专业开设,肩负着为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造林学等)打基础的重任。本着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植物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渗透,以手机APP为载体的植物识别软件在高校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同手机APP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不同,对植物识别的准确率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植物识别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基于手机平台的植物识别APP在高校植物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用这些植物识别软件,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知识和正确认识这些识别软件的前提下,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植物识别软件,提高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课程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植物学是北京林业大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由于学时少、辅助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课程的发展,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得以实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将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对学生的线上测试情况和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弥补了MOOC的不足。因此,基于SPOC的优势,探讨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途径: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次,应从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加强课程数字化的建设;最后,应搭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在线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使高等教育的教与学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教学中引入慕课资源,实施线上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利用慕课资源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之一。结合慕课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分析大学专业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借助慕课资源优势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建议:(1)高校应围绕学分互认进行教学配套制度改革;(2)高校教师应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认识、去实践并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改革其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及现代化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证了网络慕课资源的应用,提出了应将慕课资源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实践表明:这种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是大学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首门景观设计类专业主干课程,属于设计启蒙教育,通过学习可获得景观设计的基础能力,并对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尤为重要。目前“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知识还未入脑入心,而后又进入过度强调项目实践之中,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快速、精准对接,实践效果不佳。基于此,该课程应由只注重项目实践向强调理论指导实践转变。在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强调转换思维,不以直接获取理论知识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从其他视角主动思考知识点并堆积出理论形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识运用将更得心应手。转换思维式教学以知识适度够用会用为原则,有助于夯实设计基础、锻炼设计表达、加深专业认知,提高理论知识的设计转化效果,增强学生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