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VVI)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了解早期新生儿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正常足月儿32例按日龄分为4组,于生后24、48、72、96 h内应用VVI技术动态监测其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左室12个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max)及应变率(SSRmax).结果 各组Ssmax、SSRmax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4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与组4各相应节段比较SSmax、SSRmax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VI技术的应用能够客观、准确地发现早期新生儿左室长轴运动的微小变化,在新生儿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判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心室扭转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的左心室心内膜和心外膜扭转运动特点.方法 对10例正常成年人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显像检查.斑点追踪切面包括基底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和心尖切面(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应用Siemens SyngoWorkPlace V 2.0 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 无论是心内膜或心外膜,左心室基底部收缩期旋转均为负值,舒张期旋转均为正值,心尖部则相反,收缩期心尖部旋转速度的绝对值显著高于基底部[心内膜:(150±62)°/s 对 (114±65)°/s;心外膜:(81±40)°/s和(55±28)°s,均 P<0.01)].无论是基底部或心尖部,收缩期心内膜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基底部:(-114±65)°/s对 (-55±28)°s,(-12±6)°对(-4±1)°;心尖部:(150±62)°/s对 (81±40)°/s,(10±4)°对 (6±2)°,均 P<0.05)]°收缩期基底部和心尖部心内膜和心外膜平均旋转速度达峰时间[基底部(188±72)ms 对 (187±55)ms;心尖部(195±85)ms 对 (141±79)ms3、舒张期基底部和心尖部心内膜和心外膜平均旋转速度达峰时间[基底部(446±58)ms 对 (491±53)ms;心尖部(453±57)ms 对 (466±85)ms]及收缩期心内膜和心外膜平均旋转的达峰时间[基底部(296±69)ms对(292±63)ms;心尖部(251±67)ms 对 (295±66)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无创伤性评价左心室环向旋转和扭转运动,正常人左心室具有特征性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3.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运动.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集17例 ApHCM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心尖和基底短轴切面二维动态图像,VVI软件脱机分析数据,测定各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并计算左室扭转角度.结果 (1)ApHCM组左室短轴心尖部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48°±3.85°比10.56°±3.26°,P<0.05和86.55°/s±14.43°/s比106.77°/s±10.13°/s.P<0.05),而两组间心底部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pHCM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低于正常组(12.41°±4.90°比16.69°±3.73°,P<0.05).结论 VVI技术可无创评价ApHCM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ApHCM患者左室心尖部旋转角度的减小可能引起左室整体扭转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4.
速度向量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4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8例.采集受检者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扭转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扭转速度峰值(PtwV)减低(P〈0.05),梗死组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Ar)、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PtwV减低,任意两个节段达峰时间的差值(Tw-diff)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组比较,梗死组PtwV减低(P〈0.05).Ptw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VVI技术是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扭转特征的有效方法,左室扭转指标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能敏感地检出冠心病患者早期的心肌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方法,分析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对32例健康志愿者取心底部短轴切面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勾画心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左室扭转角度。规定从心尖向心底部观察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反之为负。左心室扭转角度等于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绝对值之和。结果32例健康志愿者左室扭转角度为6.10°±2.93°,男性左室扭转角度为5.45°±2.46°,女性左室扭转角度为7.04°±3.3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扭转方向分为4种类型:心底、心尖均为正方向;心底、心尖均为负方向;心底正方向、心尖负方向和心底负方向、心尖正方向;各组例数分别占总观察例数的34%、13%、25%、2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测量心脏扭转的方法。这一新技术还可进行各种心脏病的心脏扭转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7例VMC患者(VMC组)及27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左心室短轴切面图像后,使用VVI技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参数,并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含量,分析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的变化与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扭转角度和速度下降程度与射血分数的改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的变化与其血浆NT-proBNP浓度测值呈负相关。 结论 VMC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变化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变化明显相关。测量扭转运动参数可为临床评定VMC患者心功能、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研究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术前、术后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equoia C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1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搭桥术后1周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径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明显低于术前相应数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应变亦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段水平径向和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及应变率恢复到术前相应水平,其中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和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均显著高于术前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 )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室短轴运动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足月新生儿32例,分别在出生后第24 h、48 h、72 h及96 h应用VVI技术动态监测每例新生儿的左室短轴收缩运动,包括左室短轴18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运动速度(SRVmax)、峰值径向应变(SRSmax)及峰值圆周应变(SCSmax).结果 各组收缩期左室短轴方向的SRVmax在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呈现减小趋势,24 h组与96 h组各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组与72 h组各节段比较呈增大趋势,96 h组与48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RSmax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 〈 0.05).SCSmax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尖水平高于二尖瓣环水平(P 〈 0.05).结论 VVI技术能发现早期新生儿左室短轴运动的细微变化,在新生儿左室短轴收缩功能判定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正常胎儿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孕18~40周的正常胎儿,按孕龄分成Ⅰ组(18~23+6周)、Ⅱ组(24~27+6周)、Ⅲ组(28~31+6周)、Ⅳ组(32~35+6周)、Ⅴ组(36~40+1周),收集所有胎儿的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图像,利用VVI软件测量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心肌长轴方向运动指标,并观察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变化趋势.结果 正常胎儿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减低(P〈0.05),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Vs、Vd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I可定量评价正常胎儿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为临床有效地评估胎儿心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速度矢量成像(VVI)技术观察正常儿童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 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73名3~14岁健康儿童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图,以VVI软件脱机分析各切面的左心室扭转运动和短轴位移,比较不同年龄组(3~6、7~10、11~14岁)扭转-位移环的特点.结果 左心室扭转-位移环呈8字形结构,收缩期的扭转和位移呈线性关系,其斜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舒张早期,伴随解旋出现的径向扩张位移相对较小,导致各组的扭转-位移关系曲线较为陡直;在舒张中晚期,随着径向扩张位移的逐渐增大,扭转-位移环曲线趋向平坦.结论 VVI能有效、无创评价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的改变;根据扭转-位移环评价儿童左心功能时,需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室节段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较径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应变率高于后间隔右室面、后间隔左室面、左室侧壁,而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成人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的超声速度矢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矢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健康成人左室壁的旋转和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方法 应用VVI技术评价70例健康成人左室壁3个标准短轴水平和18个不同心肌节段的心内、外膜下心肌旋转特征和左室壁扭转运动特征,分别比较左室壁不同部位心肌在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最大旋转角(Rmax)和左室壁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扭转角(Tmax)差异,并将左室壁的Tmax与左室壁不同短轴水平的Rmax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左室壁前间隔或前壁的Rmax比同一短轴水平其他心肌节段小(P>0.05).②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的主方向相反;左室壁乳头肌水平的Rmax小于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P<0.05),而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的R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壁的Tmax分别与左心室壁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的Rmax呈线性正相关(P<0.01),而与乳头肌水平的Rmax零相关.③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R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1);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T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11.44±4.82)°对(7.05±3.90)°,P<0.01].结论 健康成人左室壁扭转运动具有薄壁圆筒扭转特征,以生物力学理论为依据有望阐明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早期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0例正常构型高血压患者(NG组)和45例向心性重构高血压患者(CR组),以80名血压正常者(NC组)为对照。常规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室间隔厚径(IVST)、左心室后壁厚径(LVPWT)、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比值,在VVI条件下采集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二维图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及前后间隔各节段心肌周向应变和应变率。结果 3组间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E/A比值低于NC组和NG组(P<0.05)。CR组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均低于NC组和NG组(P<0.05);NG组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低于NC组(P<0.05),收缩期局部心肌应变和应变率与NC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间舒张晚期局部心肌应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功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减低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较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阿霉素致兔左心室扭转功能损害的价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把新西兰纯种白兔41只随机分成4组:A组9只,作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ml/kg,每周1次,共8周;13组10只,注射阿霉素2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mg/ml耳缘静脉注射,每周1次,注射2周;C组10只,给予相同剂量阿霉素4周;D组12只,给予相同剂量阿毒素8周。每组于停药后2周对兔心脏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扭转角度的检测。所有实验动物在完成超声检查后即刻处死,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进行左心室扭转角度测量:与A组相比,C组扭转角度明显增大(P〈0.05),而B、D组均无改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缩短率仅D组较A组减低(P〈0.05),B、C组无改变。病理结果显示从B组到D组心肌损害逐渐加重。结论VVI可以发现阿霉素致兔左心室扭转运动受损的动态变化,但它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心肌病理改变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